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论班固对司马迁的批评(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施丁 参加讨论

3.关于"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问题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写的是社会经济史,是讲经济生活同历史发展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议论文章。其中有这样的话:
    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则二十万,而更徭租赋出其中。衣食之欲,恣所美好矣。……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礼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恥,则无所比矣。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班固批评司马迁"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主要是据此语。这个批语对不对?历来议论者颇多,意见分歧。我以为,首要的应弄清的问题是:司马迁是何原意?班固是何用心?
    通观《货殖列传》,司马迁主要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农虞工商的社会分工,是人类经济生活之所需,社会发展之必然,这是客观的"自然"趋势,谁也改变不了,若想使秦汉社会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退回到古老的"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性经济模式里去,那简直是"涂民耳目",民众不会通过,现实行不通的。他这里提到"民"之耳目不可涂塞,是通过反思历史发展和观察现实社会人生得出的结论。他说:人们都求生,都有"欲",所以都求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上层人物逐利,平民也在求利。"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社会各色人等都求利,"深谋于廊庙,议论朝廷"的大官;"守信死节隐居岩穴"的名士;攻城斩将、"不避汤火之难"的军士;劫掠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兼并,借交报仇"的犯禁少年;粉妆美容,弹唱起舞,"目眺心招","不择老少"的少妇美女;"饰冠剑,连车骑"的游闲公子;"犯晨夜,冒霜雪,驰坑谷",逐猛兽的渔翁猎人;"博戏驰逐,斗鸡走狗"的争胜之徒;"焦神极能"的诸食技术之人;"舞文弄法,刻章伪书"的奸猾吏士;还有农工商贾畜长的生产经营者,都是想尽办法,使尽招数以争富求利,没有一个稀里糊涂将财利让给别人的。他认为,正是在这种竞争中,历史上产生了很多货殖人物。故特为其立传,不仅写了先秦以来著名的商工农牧者如范蠡、子贡、白圭、猗顿、乌氏倮、蜀卓氏、程郑、宛孔氏、鲁曹邴氏、齐刀间、洛阳师氏、宣曲任氏、边塞桥姚、关中无盐氏等人,还写到了当世务农的秦扬、掘冢的田叔、博戏的桓发、行贾的乐成、贩脂的雍伯、卖浆的张氏、洒削的郅氏、胃脯业的浊氏、马医张里各色人物。并指出,有些富有者往往可与封君侯者相比,"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故可称为"素封"。因此,他指出:"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又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就是说,人是要奋斗的,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人生在世,如果不能养家糊口,力争富有,而自甘贫贱,或"好语仁义",那是可惭愧羞耻的。
    第二,人类求富,民众富有,是好事。民富,"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国富则强盛,不受强者欺侮;家富则明理,能尽为人之道。司马迁相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话,并说:"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观察历史与社会,家国富有,也不是什么问题都没了,而是仍有矛盾;但家国很穷,矛盾真多,衣食住行成了大问题,还谈得上什么礼乐教化和仁义道德。所以,他劝导人们勤于生产,善于致富。他写出货殖人物的生财之道,是供人们参考学习,所说"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这话是实际而诚恳的,不是什么反话。有的学者以为司马迁因私怨而在《货殖列传》里说了不少反话,恐怕没有真正理解司马迁的通识,而把他的思想看偏、降低了。
    第三,既承认人们都在求富争利的史实,又认为家国应当富有,非常理解人生之道,但却反对奸利,反对官府与民争利。《货殖列传》里有三段话是值得提出来认真分析的:
    (一)在传写古今货殖人物之后,写道:"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守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意思是,所写这些突出的货殖人物,都不是靠特权特殊待遇和弄法犯奸而富,不是以特权谋私利而富,而是研究市场,抓住时机,既经商又务农,从容治生,所以值得传写。换句话说,司马迁称道的是些正常谋生而致富的货殖人物,而不是那些享特权搞奸利之徒。
    (二)在写人们致富之道时,司马迁说:"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所谓"本富",是指经营农林畜牧而富;"末富",是指从事工商而富;"奸富",是指抢劫掠夺、盗窃、弄法犯奸等不正当行为而暴富,其中包括贪官污吏、豪强兼并之徒。他把这三种富分为上中下三等,推崇本富为"上",是对务农致富者之称赞;指出末富为"次",是对斗智争时以工商致富者之肯定;批评奸富最"下",是对抗国害民的暴发户之否定。可见司马迁所谈生财之道,一方面记述生财之道的种种情况,反映了史实;另一方面借评论生财致富有不同等次,表白了自己的看法。足见司马迁在以农立国的封建社会里,还是脚踏实地崇"本"的;他看到了社会存在着商品经济的事实,虽不主抑"末",但实际上对作为社会蠹虫的奸富最为憎恨,对其仗势作恶而囊括赃钱的下流行为进行了批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