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义失误 论义过程中,问难者申问呈疑和法师答难通关,都可能存在失误。P. 2770v收录了论义过程中对对方失误的指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论义中常见的失误: 领问不明向来所宣多义非□之□。然谁为领问不明,更索再提□身□□果知□…□天假聪明,神与才辩,方可堪升法座,启发义端。未达老聃之宗,岂识如来奥旨?不晓以杖叩□,为作□□苦。若愚朦难教,良功凿窍。 问答错谬且如一问一答,须引经论为宗。听彼来词出何章疏,穷诘理将纰谬对答。颠之倒之,未是铁内铮铮,妄作佣中佼佼。不揣子微之□,来敌丘也之门。即欲予(仔)细根寻,实恐未知死所。 答义违宗凡立义宗旨,无不博考金言;起答问端,理藉达于圣教。开一面之纲,容遣偷生。放令掉尾振鳞,还望衔珠相报。若也不知恩贷,处陆非遥。纵使相吁,何年见湿? 引文避难才欲切磋妙理,巧拙先章。不作图南,便为奔北。苟且引文脱难,终期大败,诚将难逃。未展七擒之谋,岂劳百胜之术?速须衔璧,负请诣□,若也进退迟疑,俄见头飞白刃。 多语乱人某乙闻:言语者,君子之枢要也。向听申述,无一要词。妄事多言,徒乱人耳。若效钝刀一割,由拟哀矜。更骋石□五能成,堪以为口实。井鱼受知沧海,□□莫识春秋。可惜造化之功,虚生天地之一物。□□□□,难与其言。樗散之林,安施斤斧? 问不当宗夫问语兴词,须当宗旨。未寻秘藏,妄起异端。有若登太华而访明珠,涉沧波而求粑梓。纵当五味,莫辩酸辛;纵听八音,匪谐律吕。自可居阴,止影座下。伏应不息良工,为雕朽木。 答不依问所答深义,将为洞达幽微,详槛蒹词,真似梦中更梦。彰(章)疏并无此义,经论不载斯文。应缘狂间多时,今日擅生穿凿,未睹公输之巧,先陈嫫母之形。以方投圆,终为龃龉。不料井班之智,来此对谈;更独龙象之威,致使自夷伊戚。 答语朦胧凡是问答义理,皆须剖析分明。听彼答词,深为朦昧可叹;齐芋滥吹,然知怪石乱珍。自责失言,何堪征诘? 言词蹇涩未发清词,为有赐也之辩;及闻宣吐,翻成李广之谈。只如目槛五行,口扬三教。大击大响,小叩小呜者,敢以当人焉。观彼讷言,实非君子;登其论座,可惜光阴。急须□(六?)鹚退飞,用避后贤之路。 重言报语若欲激扬圣教,先须讨本穷源。未得升堂,无由入室。论难深乖理性,征诘多败真宗。先言不易管窥,后语复依前范,足为矜愍,何可笑焉?宁进伽膝之荣,不忍坠泉之辱。若难而退,幸且偷生。只应溷沌顽嚣,无事来游武口。 为说不领适开秘典,言为甘露泼心,不期未悟真如,法义恁何入耳?虞公清唱,感动梁尘;伯牙鼓琴,驷马仰抹。尘马上(尚)明音律,法师深昧玄言。回遑无处容头,进退复赢其角,急须蹇旗卧鼓,弃甲遁逃。忽然万弩齐施,不得妄称尸骸。明镜含晖,不照暗中之象;华钟蓄响,岂应风击之鸣? 《晋魏隋唐残墨》“唐残墨”部分,有部分文字与上引“引义避难”、“重言报语”两条近同[8],说明P. 2770v对论义失误的记述有一定普遍性。 对于这些失误,有的法师会在论义时当面责难对方。如P. 2770v有“责重言”说: 一言有失,驷马何追?土覆白珪,终难磨点。若有别理,可答前征。既无异闻,徒宣旧义。重言而藏己过,此未必为能;报语而惑时人,此未必为是。更有见解,即任申明。知无智能,早须避席。重言报语,何所益乎? 不给失误者一点面子。 四、举行论义的时间 从圆仁的记载可以看出,论义并不就足讲经说法,而只是讲经法会中的一个程序。论义的举行一般有特定时间。如S. 610、P. 2542、P. 27~70v、P. 2807所记,是在大斋日[9]、四月八日设斋讲说时;如P. 2807、台北135号,是在七月十五盂兰盆节设斋时;如P. 2761、P. 2807、P. 2985、P. 3097、P. 3219、S. 2474、S. 4413v、P. 2631,在二月八日佛逾城日或衣僧大会时;如P. 2670、P. 2930、P. 2947,在佛成道日。当然,亦有圆仁所记的非特定时间讲经时的论义。 如果结合法会程序来看,时间更为具体。或者如P. 2807所说,是“法事已毕,各清心听闻”;或者如P. 2770v、P. 2807所说,是“开经之次”,即在开经题之后;或者是日光西下,天色近晚,众人久坐疲劳时。如P. 2770v、P. 2807、P. 2871、P. 3097、P. 3179、P. 3256、P. 3549、P. 3500、S. 3702、S. 4341、Дx06202均是如此。 综上诸说,可知论义一般是在重要节日设大斋讲会时举行。结合法会程序来看,或者是在法事开始,如开经题、誓愿之后,读经文之前,或者是在大斋日太阳西下,大众听经久坐疲惫的时候。 五、论义文 敦煌遗书中目前识别出的论义文总数近90号。但尚未发现完整的论义文。幸运的是,如果我们将其中两个残缺的文本放在一起,分别作为一个论义文的首尾两部分,可以对完整的论义文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首部以P. 2761、S. 3702为代表。兹仅录P. 2761: [P. 2761录文] 厶闻:玄宗廓落,圣典希夷。灵文备载于西天,瑞典来临于东夏。遂得慈云迫布,滋三界之迷徒;慧日高悬,润四生之众类。今则皇储离阙,白马逾城。释俗竞慕而云奔,士女皆来而雾集。用奉奥典,衣冠道座。同希圣境,龙象讲畅于花台;共属良缘,俊彦宣扬于法席。如斯胜事,则我□大王之建矣。伏惟府主□大王,云鹏志达,岸虔(虎)扬成。怀济物之奇谋,三边宁泰;负安民之妙绩,四塞无虞。皆歌寂度之来迟,尽播贾琮之至晚。加以心居雁塔,弘福善而永定敦煌;注想猴江,继勋业而化临玉塞。建兹会者,则我大王匡护之德也。 伏惟凉国夫人,间生音貌,淑质端凝。芝宫辉碧玉之祥,兰掖禀绿珠之丽。故得宽弘协体,二州为共治之仁;恭俭资君,七群(郡)作闺门之瑞。而乃敬僧心切,重佛情坚。年年亲诣于法场,岁岁来临于讲畅者,则我凉国夫人之德也。 次则伏惟使臣司空,中华盛德,海内清门。怀谨密以事公,叶英雄而事上。故得迂叨远衔,得穿千山,之海垄。届于此境,每想玄门,勿恡卑场,赴斯法会者。 伏惟都僧统大师,间生奇杰,天假长才。继龙树之芳猷,显腾兰之盛迹。荣迁二部,位列千僧。遐迩之贶恭钦威,道俗之瞻容顶谒,则我大师之德耶。 伏惟当座法奖和尚,空门俊徒,释内英髦。量越磨(摩)腾,智迈罗什。故能累承宝座,宣妙典而极(赈)拔四生。久履花台,演金言而十类,则我□□之德也。 但厶空沾僧伽,虚履缁门。学渐纤粉之能,艺乏片言之效、不斟力劣,徒慕高峰。未见岖崎,亡魂失瞻。伏望法奖大造以济卑微,特启慈门,勿恡卑微,即是恩甚。 某乙闻:至理玄深,无言何以释其体;真宗浩渺,非宣无以记其文。故能秘典显于三川,妙旨扬于八水。但厶乙虽披法服,谬处僧伦。问奇立奇无能,乃趋恒而愧恧。今者法云再辟,慧日重开。谈圣教于中庭,讲微言于大厦。不避呵责,辄履论场。既宁芳猷,方敢法集。则有同时同侣、旧识旧闻者大云寺索法律,僧中第一,众内无双。说该儒典,则晓于心源。揽释宗,则朗于志府。但以晋钟虽响,不击而岂遇佳音?秦镜亘明,不临而莫逢清鉴。今遇宣谈妙法,广演玄言。此度若不跳龙门,鹊进之期难及。幸希仁眷,速访光临。岂恡荒迷,即是恩甚。 厶乙闻:闻乐不乐,难遭得遇之期;闻喜不欢,何是再逢之日?况是前贤轨知,今古格言,道合依从。仰惟法师,住(佳)名远振,往业遐彰。能谈十诵之文,解说一乘之义。累曾思得,莫假英明。今既得会论场,方乃见其胜捷。但以金乌西迈,玉兔东回。有疑直任可申,立得重并多谓。是主是泛稳审,理合当公途或免互。说有参差,便有浅显讽诵。仰惟法师,久持三藏,接踵四依。谈经之奇比摩腾,讲论之意同罗什。但厶荒迷晚辈,粗寞僧门,耻无见识之德,实恩沾出俗之流,乃乏释家之行。更欲往来繁难,但滞后徒对答。 上来言须回向实况,且法师所问三无性义者,可不如是? 答:如是。 既言如是,有疑任征[10]。 [录文完] 尾部以S. 1488为代表: [S. 1488录文] [主:]向且法师所问六波罗蜜、三身、八识、四智义者,可不如是? [客:]如是。 [主:]既言如是,有疑任征。 问:未审六波罗蜜之中,六者何义?波罗蜜者何言?三身之中,三者何义?身者何言?八识之中,八者何义?识者何言?四智之中,四者何义?智者何言? 答:六波罗密者,六者是数;波罗蜜者,梵语,唐言是彼岸义。三身之中,三者是数;身者,果圆故满,称之为身。八识之中,八者是数;识者,了别为义。四智之中,四者,数也;智者,了知一切,名之为智。 问:六波罗蜜、三身、八识、四智,名目如何? 答:六波罗蜜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惠。 言三身者,一法身,二报身,三化身。 言八识者,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意,七末那,八阿赖耶。 言四智者,第[11]一成所作智,第二妙观察智,第三平等性智,第四大圆镜智。 奉答如是,有疑任征。 问:六波罗蜜之中,何名布施? 答:运心普及,名之为布;拔与惠人,曰施。 问:何名持戒? 答:坚守名持,无非曰戒。 问:何名忍辱? 答:他人加恶,于中能忍,故名忍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