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秦汉直道研究与直道遗迹的历史价值(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辛德勇 参加讨论

    [6] 王北辰《古桥门与秦直道考》,原刊《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此据作者文集《王北辰西北历史地理论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页101~116。
    [7] 孙相武《秦直道调查记》,刊《文博》1988年第4期,页15~20。
    [8] 史念海《直道和甘泉宫遗迹质疑》,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3辑,此据作者文集《河山集》四集,页455~499;又史念海《与王北辰论古桥门与秦直道书》,《再与王北辰论古桥门与秦直道书》,俱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4辑,此据作者文集《河山集》四集,页500~515,页516~520。
    [9] 吕卓民《秦直道歧义辨析》,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第1辑,页89~105。
    [10] 张在明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之《陕西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上册《陕西省古道路、桥梁遗存图》,页74~75。
    [11]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56。
    [12] 《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页758。
    [13] 《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页2566~2567。
    [14] 《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页2886。
    [15]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64~265。
    [16] 《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页2570。
    [17] 别详拙稿《张家山汉简所示汉初西北隅边境解析--附论秦昭襄王长城北端的走向与九原、云中两郡的战略地位》,拟刊于《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
    [18] 《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页2553。案此点参考了王子今在鄂尔多斯东胜“秦直道与草原文化研讨会”(2005年7月27日至30日)上提交的论文《秦直道的历史文化关照》。
    [19] 《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卷二八下《地理志》下,页1619。案《汉书·地理志》记西汉五原郡乃“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又秦汉郡名往往与郡治所在县相同,如九原郡的邻郡云中郡,治所即设在云中县,据此推测,汉五原郡治九原县,应是由秦朝沿袭而来,即秦九原郡治九原县。
    [20] 周晓陆、陆东之《秦封泥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页278。
    [21] 今本《三辅黄图》(北京,中华书局,2005,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本)卷二,页138。
    [22] 宋敏求《长安志》(北京,中华书局,1990,《宋元方志丛刊》本影印清毕沅刻本)卷四“宫室”二,页93。另外,《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正义》引《关中记》(页2409),说法也比较接近。
    [23] 《元和郡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83)卷一,京兆府云阳县,页10。
    [24] 今本《三辅黄图》卷二,页143。
    [25] 如今本《三辅黄图》卷六,页376。
    [26] 《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集解》引《汉书音义》,页2909。
    [27] 《汉书》卷二五下《郊祀志》下唐颜师古注,页1263。
    [28] 《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正义》引《括地志》,页2902。
    [29] 《元和郡县志》卷一,京兆府云阳县,页12。
    [30] 《雍录》(北京,中华书局,2002)卷二“甘泉宫”条,页42~43。
    [31] 史念海《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据作者文集《河山集》四集,页438。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5)卷一《秦宫》“林光宫”条,页62。案史念海随后在《直道和甘泉宫遗迹质疑》(据作者文集《河山集》四集,页483~490)一文中,复又援依《三辅黄图》的记述,谓甘泉宫为秦始皇所建造,但没有展开具体论述。
    [32] 王士点《禁扁》(上海,古书流通处,民国影印清康熙曹寅刻《楝亭十二种》本)卷甲“宫”类“秦云阳宫”条(页2a),谓“林光宫一名甘泉,二世作”,与通行说法不同。
    [33] 徐善同《读史记秦始皇本纪》(原刊台北《大陆杂志》第41卷第1期,此据大陆杂志社印行《大陆杂志史学丛书》第四辑第二册,页445)一文,已经指出这一点,但没有详细论述。
    [34]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27。案《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卷八七《西羗传》(页2874),在记述秦昭王母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事时谈到:“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据此,似乎在秦昭襄王时期,已经建有甘泉宫。但是,《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页2885)记同事本作“杀义渠王于甘泉”,无“宫”字。《后汉书》时代偏晚,甘泉宫在秦昭襄王时期是否已经兴建,可姑且存疑。
    [35]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集解》,页230。
    [36] 《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页753。
    [37] 《史记》四九《外戚世家·正义》引《括地志》,页1986;又《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正义》引《括地志》(页232)同谓云阳有“秦始皇甘泉宫”。
    [38] 《玉海》(南京·上海,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8)卷一五《地理·地理书》“唐括地志”条,页288。
    [39] 此外,《汉书》卷八七上《扬雄传》上(页3534)记述说,西汉之“甘泉(宫),本秦离宫”,也透露出秦时即有甘泉宫一名,可以与《史记》和《括地志》的记载相印证。
    [40] 《雍录》卷二“甘泉宫”条,页42~43。
    [41] 徐卫民《秦甘泉宫所在位置辨》,原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5辑(1998),此据作者文集《秦汉历史地理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页41~48。
    [42] 《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页2512;又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27。
    [43] 《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页2510。
    [44]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23。
    [45] 《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页2511。
    [46]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27。
    [47] 徐善同《读史记秦始皇本纪》(据大陆杂志社印行《大陆杂志史学丛书》第四辑第二册,页443)。案徐文对这段文字的句读形式,做有专门论述,徐氏即谓文中“复居甘泉宫”句,与太后无涉,应当是指秦王政本人。
    [48] 《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页2541。
    [49] 黄永年《李斯上书谏逐客事考辨》一文,早已指出:“逐客之议,实始发于不韦之免相。”此文原刊《天津民国日报·史与地》第二十三期,1947年6月23日,此据作者文集《文史存稿》(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页37~40。
    [50] 《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页2540~2546。
    [51] 《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卷一班固《西都赋》唐李善注引《汉宫阙疏》,页24。又今本《三辅黄图》卷一《秦宫》“林光宫”条(页62),也记载说林光宫为秦二世皇帝“胡亥所造”。
    [52] 秦始皇巡游天下,本身也是一种体现其统治权威严肃而重大的政治行为,并非徒事游山玩水。
    [5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41。
    [54] 《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影印宋本)卷八六《皇王部》一一“始皇帝”条(页408)引《史记》。
    [55] 案“已而”之“而”字,为今本《史记》所脱佚。《太平御览》卷八六《皇王部》一一“始皇帝”条(页408)引《史记》作“已来”,“来”字亦不通;此据《雍录》卷二“甘泉宫”条(页42)引文补。又《三辅黄图》卷一(页21)所承用之《史记》这段记载,同作“已而”。
    [56] 《太平御览》引文“郦山上”之“上”字,疑衍,故不从;唯据《御览》增补此字亦通,不影响本文所论述的问题。
    [57]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41。案徐善同《读史记秦始皇本纪》(据大陆杂志社印行《大陆杂志史学丛书》第四辑第二册,页445)一文已经指出,此“甘泉前殿”应即云阳甘泉宫的前殿。
    [58]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65~266。
    [59] 参据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下篇二《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探讨》,页192~193。
    [60] 《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集解》引《汉书音义》,页2909。
    [61] 《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页467~468,又页482。
    [62] 《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卷三八《礼部》上“郊丘”条(页682)引卫宏《汉旧仪》佚文。
    [63] 《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页2408。
    [64] 《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页2528。
    [65] 《史记》卷二九《河渠书》并《索隐》,页1408。
    [66]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56。
    [67]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56。
    [68]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59。
    [69]《汉书》卷三一《项籍传》颜师古注,页1806。《史记》卷四三《赵世家》并《正义》,页1811。
    [70] 《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页1616。
    [71] 《汉书》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上,页742。又卫宏《汉官旧仪》(北京,中华书局,1990,《汉官六种》本)卷下(页50)谓“内郡为县,三边为道”。秦时即设有此等以“道”为名的政区,则可见之于湖北云梦龙岗秦简和睡虎地秦简中大量县、道并称的法律条文。参见中国文物研究所等编《龙岗秦简》(北京,中华书局,2001)页73~74,页81等;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之《语书》,页15。
    [72] 《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页1616。
    [73]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并州、朔方刺史部图》,页17~18。
    [74] 《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页1616。
    [75] 《水经·沮水注》,据王先谦《合校水经注》(上海,中华书局,民国排印《四部备要》本)卷一六,页24b~27a。
    [76] 刘庆柱、李毓芳《西汉十一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第十二章第一节《汉太上皇陵》,页127。
    [77] 史念海《直道和甘泉宫遗迹质疑》,据作者文集《河山集》四集,页477~478。
    [78] 《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正义》,页2886~2887。
    [79] 《元和郡县志》卷三,宁州襄乐县,页6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