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宁--多伦巴图尔 塔尔寺位于西宁西南50里处,六世班禅进京朝觐时曾在彼处驻锡过冬。此次灵柩回藏,大师已然圆寂,为免灵柩抬往的周折,博清额、留保住等便上奏灵柩仅驻锡西宁城,整体队伍不再前往塔尔寺。于是,便将六世班禅舍利金塔、大喇嘛和重要物件安排在西宁官署,其余僧人及包裹安置在城内校场。 六世班禅进京时,也曾下榻该署休息。《传记》如是记录道:“走进西宁城西门口,由总督等各大官员护轿,莅临督爷衙门休息。”(14)而这次西宁城官贵们迎来的却是大师的法体灵塔。因为灵柩不再被送往塔尔寺,所以塔尔寺等大小寺院的僧人、扎什伦布寺堪布、西藏地方派来的代表等纷纷前往西宁,向金塔献供祭品。五月十四日,大强佐额尔德木图诺门罕(15)率随行人员抵达塔尔寺,提供供养银900两,将新造10万佛像供于塔尔寺大经堂,并诵经祈祷大师灵童早日来世。 二世嘉木样活佛此时也从拉卜楞寺来到西宁供祭六世班禅金塔。从他的传记中,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祭拜大师灵塔时的情形: 第五日,前往西宁瞻仰遍知一切班禅大师的灵塔。献上众多供品并长久虔诚坚定地祈祷,启请殊胜驻世。依次完成能圆满心念誓愿的法事。忧伤地奉上五角系内库哈达的银制坛城、500两白银、绸缎布匹等多匹、百头为去后藏准备的幼年牦牛等。又按照地位高低合情适度地赏赐了大强佐、索本堪布等僧官。班禅大师常用的袈裟和披单丝毫不乱,手旁摆放着塔尔寺殊胜画卷、许多高贵神圣的佛像以及丰厚的财物等。(上师,二世嘉木样活佛)请求将灵塔(回藏时)送往巴彦诺尔,并为索本堪布赐了“成就预测制胜规则”的加持。 从西宁到扎什伦布寺大约有二百余程的驿站,为了能够从西宁启程后迅速到达藏地,博清额、留保住等开始考虑如何既节省脚力,又能使队伍平安行进。他们认为出西宁后如果仍然雇佣数百名内地脚力,抵藏再返所需的食物、工钱、耗费将十分巨大。于是将现有包裹一分为二,对笨重的行李作精简,由牛驼负载,完全不用内地脚力;将御赐的金佛、金塔、车轿、匾额等干系重大之物拆卸,加固缚于驼上,在抵达扎什伦布寺前四程的思兴卡地方整备组合,再运抵扎什伦布寺;而恭载六世班禅灵柩的轿乘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仍由轿夫抬行,一路抵藏。如此,则费用缩减许多。博清额等将计划上呈了皇帝,队伍中的内地脚力便被压缩为仅有的若干名轿夫了。 在西宁停留了20天后,精简的护送灵柩队伍于五月二十七日从西宁起程,继续西进,途经湟源的东科尔寺至阿希干地方。在二世嘉木样活佛的传记中,提到希望大师灵塔能够在返藏途中前往巴彦诺尔。该地在西宁府西南方向,隶属辉特南旗,在拉萨拉岭(日月山)附近,离队伍必经驿站阿希干(又称阿什汉,藏文为a-sha-gan)虽大约20公里,但不在计划路线之内。从文献资料来看,该请求奇迹般地被采纳了。《传记》中记录道:六月初五行抵巴彦诺尔。(16)巴彦诺尔所处位置虽在灵塔进藏方向上,但不是队伍应该停留的驻地。对比之前博清额等所作不将灵塔停驻塔尔寺的决定,该事件的发生就显得相当有深意。在博清额等呈报行进情况的奏折中,当日的情况是这样的:“奴才等于闰五月初四日抵达阿希干,王纳干多尔济等乞请住一宿,因彼等念经祭祀,献伯勒克,奴才等住一日,初六日恭折叩拜,即行照料灵柩起程外,奴才诺木欢照料起行毕,即遵旨返回西宁办事。”(17)该档案清楚地解释了在阿希干多停留一日的原因--青海王公祭祀班禅金塔,但没有提及队伍偏离路线。这里的青海王纳干多尔济指的是青海顾实汗曾孙察罕丹津的重孙,为札萨克多罗郡王,属青海厄鲁特部,驻辉特南旗的巴彦诺尔,又称为河南亲王。其家族在一世嘉木样的转世灵童、二世嘉木样的正统人选问题上鼎力支持官却晋美旺布(《六世班禅传》的撰写者二世嘉木样),是二世嘉木样活佛的根本施主。这一点结合博清额等呈报停留的理由,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是二世嘉木样活佛提出将金塔请至巴彦诺尔。但上奏呈报中并没有提到青海亲王的祭祀活动是将灵塔请出阿希干后在巴彦诺尔进行。可见,呈报之人并不想因此多生事端,这次离开原定路线的行动是秘密的。从这一侧面,我们或许可以了解到当时青海亲王在当地的大影响力,对当时满蒙之间的关系有一个较鲜活的了解。此外,二世嘉木样活佛在此事中的作用也可见一斑,他与六世班禅的强佐和索本堪布之间的亲密关系,能为其被选择为《六世班禅传》的撰写人作出一定的解释。 自阿希干启程一路往西南方向行进。大约经过五六程驿站,队伍到达索力麻(琐力麻川)地方。从该地开始,队伍前进所需的马牛等皆由青海的藏族番户供给。(18)《传记》中对此情况作了优美的描述: 从索罗麻起,如铁索相扣般的完备驿站由当地西宁大臣辖下藏族部落的百户、千户连接,供给途中的必需品。(19) 六月十六日到达曲麻莱(曲玛尔,藏文chu-dmar-khar),第二日至布鲁乌苏河边。由于河水上涨,水深流急,经历了一番周折,七日后即二十四日,护送队伍方才安全渡过该河,继续行往藏地。 3.多伦巴图尔--扎什伦布寺 七月初六日,队伍安抵藏境多伦巴图尔地方。(20)多伦巴图尔(藏文to-lon-bVa-thur)地处唐古拉山脉以北,现青海省杂多县以西约八十公里处。按乾隆四十六年护送灵柩队伍官员与朝廷往来谕报内容,该地为青藏交界。(21)在《传记》中,该情况也被详细记载: 从北京出发历时六个月又十一天,到达了西藏土地的东端。西藏地方政府派噶伦至交界处,从多伦巴图至扎实伦布古寺间的路程由藏族部落负责,他们所供给的新驮子和各方面的必需品既齐备又精致。(22) 抵达多伦巴图尔后,队伍所需一切支应皆由西藏地方政府负责。按照博清额的奏报,这样的安排与平常班禅额尔德尼行走于拉萨时有很大不同:“再,此次班禅额尔德尼之灵柩返回时,进入藏境,所有备办马骡牛只、盘费、柴薪等项,均甚丰裕,四噶伦确属奋勉而行。平素班禅额尔德尼往来行走,达赖喇嘛属下噶伦等并物备办乌拉之例,此次彼等备办妥帖,迎至多伦巴图尔,送至扎什伦布,均属感戴上恩,欣悦办理。”(23)之后队伍继续南行,经由诺门浑岭(藏语音译为当拉达巴、米克拉达巴)。(24)在《传记》中该山被简称为当拉(ldang-la),即是唐古拉山。翻过该山继续前行,队伍于七月二十八日渡过喀喇乌苏河(那曲,nag-chu-pa)。途经年前唐拉山(gnyan-chen-thang-lha)(25),于七月十三日到达麻尔江(mar-rkyang-gsum-mdo)(26)。之后到达原定整备仪仗、装组金塔等之处--思兴卡(即兰达思兴卡,lhan-mdav-se-zhing-kha)。经过整装的队伍于(霍尔月)八月二十一日到达扎什伦布寺。第二日大师的法身被祭供于御赐的金塔中。至此,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灵柩回藏行程结束。 回顾整个灵柩返藏过程,从制定返藏路线、所作准备等看,乾隆仍然延续了尊崇六世班禅的做法。由于是灵柩返藏,在有些地方也兼顾了人力与经济的考量。本文只是将整个灵柩回藏的过程进行了梳理,为更深入研究乾隆治藏政策、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等课题提供一些粗浅的资料,希望能够对之后的各种专题研究有所帮助。 注释: ①“内务府遵旨为班禅成造金塔(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初三日,管理造办处大臣事务公尚书福隆安奉旨:著传与舒文给班禅额尔德尼成造金塔一座。钦此。随向章嘉胡图克图处要得铜镀金小塔样一座呈览。奉旨:传造之金塔照此铜塔样式,按应用尺寸放大画样呈览。钦此。随照铜塔样式放大,画得高七尺七寸六分金塔纸样一张,并广储司库存各色金两清单,一并呈览。奉旨:照样准向广储司要四成金成造。钦此。于初六日,管理造办处大臣事务舒文面奉谕旨:现造金塔太素,著添安厢[镶]嵌画样呈览。钦此。随于本日遵旨,将金塔添安松石、珊瑚、催生石三色厢[镶]嵌,并塔伞添安缨络,画得纸样一张,并声明问章嘉胡图克图,塔欢门内应供何佛像。据章嘉胡图克图说,或供梵王太子佛,或供班禅本像俱可。随画得梵王太子佛纸样一张呈览。奉旨:准造太子佛,厢[镶]嵌缨络俱照样添安。钦此。于初九日,奴才福隆安、舒文谨奏:为约估请领金两工料银两事。遵旨成造四成金塔一座,通高七尺七寸六分,下座见方五尺。奴才等按其呈准画样尺寸,详加估计,按例约需四成金七千一百九十九两三钱,买办物料银二百八十四两八钱三分七厘,外雇大器胎钣等匠工价银二千三百六十四两二钱八厘。现今派员加紧趱办,得时镀饰一次,共折花素活见方寸一万二千一百八寸,按例约需头等镀金叶九十六两八钱四分六厘,理合奏明,请领广储司银库四成金七千一百九十九两三钱。其工料银二千六百四十九两四分五厘,镀金叶九十六两八钱四分六厘,仍向造办处领取应用,统俟完竣之日,奴才等另行详细斟查,据实核销。谨将需用物料细数敬缮清单,并炸得四成金花活镀饰一次,四成金花各一件,一并恭呈御览。为此谨奏。于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九日具奏。奉旨:知道了。钦此。(金塔上做月牙厢[镶]嵌,由四十五年六月初二日收贮画样玉料一千三百九十二块内,挑得一块做月牙厢[镶]嵌用讫。)”六世班禅朝觐档案选编[G].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