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概念成立的再探索(3)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13) 今天学者多相信《山海经》虽成书较晚,却保存了不少先秦的神话传说。故我们可以推论所谓“息壤”说,可能是大禹治水传说的原始版。息壤是会不断生长的活土。《淮南子》中也有“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之说。(14) 息土与息壤为一物,指会不断生长的活土。(15) 故这个神话是说,鲧偷了这种神土,以创造洪水上的人间。但鲧的这种擅断行为,惹恼了上帝,致使鲧被处死。但是上帝还是派遣了禹在洪水上“布土”,创造了新的人间。至于禹所定的是“九州岛”,恐是战国时的说法。(16) 而这个神话被改造后,收入战国以后的所谓儒家经典,如《禹贡》。在成文化过程中,也经理性化处理,去掉了该神话中的魔法内涵。 “敷土”就是在洪水上布置土地,其后这块土地生长为“九州岛”。从这个神话的传统来看,这块土地是天(上帝)交付禹所创造的。民赖此土地为生,也因此与禹及其后传承禹的天子位的王者间建立了关系。这应是东亚王权的正当性理论的原型,也是天下理论的原型。概言之,为什么人间存在王权的支配形式,尤其是天子(王)与民的关系,是因为民所赖以为生的土地乃原始阶段的王者所创造的。且王权带来了农业。民居这块土地上,使用天子所传播的农业为生,故与天子之间发生政治关系。 关于王权与农业的关系,以下举《禹贡》中的冀州为例,其文曰: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17)其文先述禹治理冀州洪水的情形,举出主要的地名,包括山名、水名,如壶口、太原、岳阳、覃怀等。再叙述此地土壤的情形,如冀州是“白壤”。以及该区域的赋役的等级,如冀州是“上上错”,即主要是上上等,即九等中的第一等,但也有部分地方属第二等以下。而该地的“田”则属中中,是九等中的第五等。学者也争辩为什么田是第五等,根据何标准。我们先置之不理,至少可以知道不同区域因为土田的等第,而农民所纳之赋有所不同。其后则说因恒水与卫水得以治理,故新的土地,所谓“大陆”,得以产生。再其下有“岛夷皮服”之语。岛夷或为“鸟夷”。“皮服”则是记其为异类,表示这类“夷”是有不同的生活形态。我们可以推论,禹创造了新土壤,带来了农业,一般的民都成为农民,但其境内(不是域外)也存在着非农民,即所谓“夷”。最后则叙述该田赋的运输途径,所谓“夹右碣石,入于河”。 其他八州的叙述也是同样的形式。再举数例,以加强论证。如徐州之例: 厥土赤植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18)在徐州条中,《禹贡》同样描述了土壤与田地的状态,并制定赋的等级。并规定了冀州所没列举的“贡”,如五色土、夏翟种类的鸟、孤桐的植物与磬等。而丝织品如玄、纤、缟等也是另类贡品。此外也看到对于“淮夷”的描述,所谓“珠暨鱼”,可见这类夷是非农民的渔民。 学者或许有兴趣去考证《禹贡》中的地理名词是现今的何处,甚至去考证其所谓之“夷”是现今之何民族。此类研究的确可以有所发现,但也有可商榷处。《禹贡》成书于战国,作者的知识资源来自当时已发达的地理学。故其对于九州岛的相关地理描述,自有其信凭之处。但整体而言,《禹贡》的目的是作为王权论述,用来证明“天子治天下”,而非地理论述。 《禹贡》揉合了两种王权的理论。一种初期的理论,是至上神(天、上帝)派禹在洪水中创造了土地,使民得安居于土上。同时禹也保证了农业的实行,创造了农民。第二种当是春秋、战国的新观念,即中原王权所治的领域及于“九州岛”,此“九州岛”包括西周以来周王治下之诸侯所形成的中原国家,或称华夏,也包括此外的吴、越、楚等南方诸国,亦可包括四川盆地的巴、蜀。此区域亦即当时的“天下”。 第一种理论具东亚王权的共通性。禹治水的传说可联想日本“记纪神话”中的“苇原中国王权”的诞生。我们可以推论这是一套同样在铺陈农业王权的政治论述。相较于禹治水的神话,记纪神话更为复杂。我们可以推想保留在口语传说中的禹治水的神话原型是复杂的故事与不同的说法。而禹治水神话是被书写于公元前数百年的战国时期,限于当时的书写制度,故只留下简单的记载。另一个原因当是战国时期儒家与墨家的理性化观点的结果。相对之下,记纪神话长期存在于口语传统中,在第八世纪被成文化时,日本书写的相关制度已更加成熟,故复杂的神话得以被记载下来。就史学研究而言,自然不可以用日本记纪神话去论证中国禹治水的传说的内容,但可以去推究二者所反映的东亚王权的共通性。 记纪神话是指记载于第八世纪前期成书的《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的神话。这些神话都有其复杂的地域性的传统,但被整合与成文化于上述二本书时,是作为天皇制的政治论述。其内容可大分为二类。 第一类是诸神的诞生,与诸神间的复杂关系。世界的形态也由诸神的活动与关系所决定。 我们可以推测,大禹治水不是孤立的神话传统,它是庞大、复杂的神话系统中的一部分,也是目前我们能知道的一部分。这个神话系统当包含诸神的历史,如其间的恩怨情仇。但这类神话传说在战国以后所成文的经典中都被理性化而多抹去,或仅留下尧、舜、鲧等传说。此外,如汉代的纬书,与《山海经》一类的典籍中,仍保留比较原始的神话传说的内容。 第二类是环绕国土诞生的诸世界的形成。此国土是“苇原中国”。此处是“天孙降临”之地,也是其后天皇统治之处。记纪神话世界的整体结构为何,众说纷纭。其中一说如下。 我们可以将神话世界的空间大分为天与地。天为“高天原”。在高天原诞生诸神,其中有天照大御神。“高天原”之诸天神,创造了一块人间之地,其中一块最丰饶之地,即“苇原中国”。而天皇之始祖是源自初始之时,天照大御神之孙神由高天原降临在“苇原中国”。故天皇拥有“苇原中国”之统治权。(19) 在记纪神话中,地尚包括海原、根之坚国、黄泉国、常世国。它们与“苇原中国”之间有诸种关系,如根之坚国赐给苇原中国以生命力,海原赐与水等。(20) 《古事记》中,在“高天原”的天神命伊耶那岐命、伊耶那美命等二位神,“修理固成”“国”。此即“地”的创造。此地是漂浮之国,是水上的诸岛,最后生成的是所谓“大八岛国”。苇原中国也被解释为大八岛国,亦即今天我们所认识的日本列岛。这个传说与大禹治水的相似点是国土生于水上。虽然《古事记》没有治洪水的说法,却记载了所谓“修理固成”,即修理水上之土地。这也是“上天创造下土”的模式。在记纪神话中,此天可以是《古事记》中的“高天原”。其所创造的下土,部分是居海中的土地,其中的中央即王者(或天皇)所治的苇原中国。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