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初期英国社会流动的趋势和特点(4)
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流动的特点 西方学术界关于社会流动的研究大多是围绕着工业化命题展开的,致力于探索工业化是否导致了社会流动机会特别是上升流动机会的增多,是否导致了社会流动机会公平度的提高,以及讨论先赋性因素和后致性因素在决定个人社会流动机会方面作用的变化。如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在1960年代就得出结论,认为工业化导致社会结构由封闭走向开放,向上的社会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特征。【19】当然,布劳和邓肯的结论是针对工业化的综合影响而言的,就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而言,工业化对英国社会阶层结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英国的社会结构流动出现了哪些新变化,通过上面的分析和论证,基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具有规律性的结论: 1.社会流动规模扩大,社会阶层结构的开放度提高以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为代表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方面的革命性变化,按照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看法,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结构的变革,会在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中造成“断裂”(discontinu- ity),这种“断裂”主要是由于进行“创新”的困难所导致的。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要实现这些新的组合并不容易,企业家不但能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而且还要切实推行。所以,企业家必须才华卓越,必须具有“超常的智慧、意志与能力”。正是由于这种艰巨性,因此在变革的过程中,那些统合并体现了新生产方式各要素的“新组合”,“并不一定要由那些控制着即将被新过程所代替的现存生产和商业过程的同一批人去执行,虽然这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相反地,新组合通常可以说是体现在新的商号中,它们不是从旧商号里产生的,而是在旧商号旁边和它一起开始进行生产的……特别是在竞争性的经济里,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合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它在一方面也说明了个人和家庭在经济和社会中上升和下降的过程”【20】。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具有“非同一般的意愿和智慧的人”是一种全新类型的企业家和资本家,他们甘愿冒险,采用新原料、新方法生产新的商品,并开辟新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变革主要是由这些新人而不是由控制着现存经济结构的资本家完成的,所以每一次经济结构的转变都会带来领导延续性的断裂,“一般说来,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主去建造铁路”【21】。这种“断裂”必然会增加社会的开放性和社会垂直流动的机会。在工业革命中,各行业工厂主企业家的大量涌现,使英国社会更具有活力和流动性。 根据上文的研究数据,有较大比例的企业家出身于劳工阶级,出身底层中等阶级的人数比例更大,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拥有大量资产的企业家,提升了自己社会地位,这本身就标志着社会流动开放性的增大。 2.水平流动作用大,先赋性因素在社会流动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大。新兴社会精英集团主要来自老精英群体,是后者掌握经济资源形式的转化的反映可以发现,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流动的机会和机率,但是这种社会流动主要是以社会地位的水平位移为特征的水平流动。同时,先赋性因素在社会流动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大,是导致纵向流动为主的根本原因。企业家们的父辈所掌握的社会、经济资源为其创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初始资本、人际关系网络等,这是那些“出身寒微”的劳工阶级难以企及的。同时,许多工厂主企业家在建立工厂之前已经在其他行业从业多年,积累了资本、经营管理经验,对他们而言,创办工厂、进人生产制造领域,仅仅是寻求、利用新的发财机会,是自己所掌握的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这些角度来看,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工厂主企业家集团,与前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精英集团相比,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异质群体,两者之间具有天然的继承性和一致性。 3.垂直流动的跨度小 就其所造成的社会垂直流动而言,这种垂直流动的幅度很小,大部分是短距离的流动。也可以说,这种流动与其说是在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不如说是在社会阶层内部的流动,是那些处于中等阶级下层的人们--他们跟熟练工人的差别并不大--变成了富有的工业家,成为中等阶级上层中的一员。这样的流动在前工业化时代也同样存在,只不过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得这种社会流动的规模扩大了,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新兴工业精英集团,改变了既有的社会阶层结构。【22】从本文所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很大比例的企业家来自底层中等阶级,出身劳工阶级进入成功企业家集团的人数、比例都小,上升的难度较大。 当然,这可能是与所选择和使用的资料有关,大部分研究对象都是成功的企业家,其经营规模较大。而中小型企业抗拒经济波动的能力较弱,易于倒闭,其资料档案难以保存,此类企业家的经济、社会影响有限,关于他们的传记资料很少且难以搜集。这是对企业家研究中难以克服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关于社会流动的结论。 4.底层中等阶级面临着向上和向下两种流动趋势的压力,但以向下流动为主导工业化的经济变革,为那些具有上进心、经营头脑和一定资本的小生产者提供了更多的发财致富的机会,扩大了社会向上流动的开放度。本文研究对象中的许多人都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积累了财富,提高了自身的经济、社会地位,实现了向上的垂直流动。但是,工厂制度和大机器生产这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其所要取代和消灭的也正是这些前工业化时期的底层中等阶级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以手工劳动和家庭作坊为主导的生产模式。在这种经济结构的巨变中,这些人的命运也不外乎三种选择:第一,一小部分人能够抓住机遇,主动应对生产模式的变革,白手起家,成为新兴企业家集团中的一员,向上流动;第二,绝大多数人则因传统、自身素质、资金缺乏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在经济变革中处于极度被动的地位,其家庭小作坊破产,自己沦为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大部分手织工的命运就是如此,这是向下的社会流动;第三,也有部分人或者转变行业,如进入零售业、服务业等,维持了自己底层中等阶级的社会地位,或者在一些对个人技能要求很高、短时期内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的行业,这些手工艺人和工匠的生产模式和社会地位得以保存。关于工业化进程中底层中等阶级的分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做过经典的解释:“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不值钱了。无产阶级的队伍就是这样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的。”【23】 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社会结构是封闭、凝固的。彼得。马西阿斯等经济史学家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基本上是无意向性的、群众自发的社会经济现象,它不是由国家运用政治权力组织和推动的。【24】促使这一自发现象最早在英国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英国较早地发展了一种以“土地贵族一中等阶级一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以及这种三层式社会结构所具有的公开性和流动性特征,是促使生产力各要素得以充分发挥、并最早开始工业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 在这种三层式社会结构中,由于存在着日益增大的层次复杂的中间阶层,社会各阶层或阶级间的界线较模糊,各阶层之间没有刚性的制度性差别,唯一的区别是占有财富的多寡,各阶层都不是封闭的群体,个人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社会阶层的阶梯上攀爬上升,其结果是使社会结构内部总是充满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革命与工厂主企业家集团的兴起仅仅是这个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一个例证和延续。但是,工业化毕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由此导致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流动趋势的变化,即使单纯从量变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巨大的。工厂主企业家出身来源之广泛,“斯迈尔斯神话”影响之深远,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