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民族研究》 龚学增 参加讨论

    

时隔10年,根据民族工作方面的新情况和新经验,在2001年初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李瑞环对党的民族理论和基本政策又从十个方面作了新的概括:(1)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阶段,各民族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2)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3)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5)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不断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6)各民族要加强互助合作,努力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7)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其他各种问题的基础。(8)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9)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10)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处理民族问题时要注意贯彻党的宗教政策。(14) 这一概括对江泽民概括的八点在内容上进一步加以了充实、发展和结构上的调整。第一,从阐明民族问题的规律性看,将民族问题规律的一般性表述同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特征合并为一点,在重申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观点的同时,直接表述出我国民族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问题的关系。第二,在解决好我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目的方面,内容明显增加并细化为四点:国家统一是最高利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繁荣。第三,在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基本途径方面,一是在发展经济上突出了改善各族人民生活的内容,体现出执政为民的宗旨,二是强调在解决好民族问题的人才建设上,首次提出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问题。上述概括在内容上进一步充实,重点更为突出,执政为民的色彩更为明显。
    党的十六大以来,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又从十二个方面对党的民族问题理论和政策作了新的总结和归纳:(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2)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3)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问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6)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7)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须全面贯彻执行。(9)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要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11)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12)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15) 这十二条的文字量大幅度增加,达到1100多字,比前八条、十条字数的总和还要多。理论概括上内容更为具体充实,阐述更为全面准确,逻辑关系更为严密,提升到了新的更高的层次。
    上述说明,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不仅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成熟的理论体系,而且不断努力进行这一体系的逻辑建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概括的十二条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集中表现。它的基本精神已经反映在党的十七大的相关文件之中。
    从“十二条”的内在逻辑看,其基础层次涉及民族和民族问题规律的基本问题,阐述上更为完整充实。第一,第一次正面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定义。指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这个定义虽然是一个描述性的定义,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斯大林民族定义的模式,更加符合中国民族国情的状况。第二,强调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以更加具体明确的表述阐明了民族和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第三,明确了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过程发展的二重性特征。第四,揭示了民族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突出了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五个特征。
    “十二条”的第二个层次,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强调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辩证地阐明了民族问题的解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十二条”的第三个层次,进一步完整地提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强调基本宗旨:维护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祖国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贯穿一条红线: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强化政治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是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重申“三个离不开”: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民族工作的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明确主要任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民族素质:发展社会事业和先进文化。
    “十二条”的第四个层次,最后归结为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关键在于干部人才的培养。首先,强调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其次,突出强调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十二条”全部内容的四个层次,从理论到工作方针再到具体的政策措施,从抽象到具体,内容层层递进,密切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