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吾尔族的祖先为回纥,回纥是Uighur的汉字音译。今天“维吾尔”这一族名的原音仍然是Uighur,可见Uighur这一名称的渊源之古,也可知自上古以来,这个族名的原音始终未变,变化的仅是族名的汉文译写。“回纥”的族名早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17~420年),即已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它原是高车的一个强部,由十大氏族组成,故而称为On Uighur,汉字始译为“袁纥”,后又直译为“十姓回纥”,当年游牧于北海(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以南,蒙古高原的北部①。柔然崛起时,征服包括“袁纥”在内的高车人,高车成为柔然汗国的属部。 6世纪中叶,突厥勃兴,击灭柔然汗国,统一蒙古高原,建立突厥汗国,回纥又成为突厥的属部。在6世纪后期,回纥逐渐由蒙古北部的色楞格河流域南迁至蒙古高原中部的鄂尔浑河流域游牧。 隋唐之际,回纥与仆骨、同罗、拔野古、阿跌、思结、浑、契苾、骨仑屋骨思等八部族,统称为“九姓铁勒”,回纥是九姓铁勒中的强部,其余八部唯回纥的马首是瞻。 唐朝初年,回纥在首领菩萨的统领下更为强盛,与蒙古高原北部的薛延陀同起来反抗东突厥,大破之。从此,薛延陀称雄于蒙古高原北部,回纥称雄于蒙古高原南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朝与薛延陀联兵,攻灭东突厥汗国,生擒颉利可汗。薛延陀更为强盛,其首领夷男创建了汗国。回纥首领菩萨洞察形势,自知不敌,成为薛延陀汗国属部。贞观二十年,回纥首领吐迷度与唐朝联兵,统率九姓铁勒的精兵进讨薛延陀,击灭薛延陀汗国,进占其领地。吐迷度曾自立为可汗,后鉴于薛延陀汗国的破灭,取消可汗称号,遣使归唐,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唐朝在蒙古高原设置了六个都督府和七个刺史州,其中回纥的居地设瀚海都督府,以吐迷度为都督。公元651年,阿史那贺鲁叛唐,回纥首领婆闰统率九姓铁勒精骑5万,助唐收复北庭,生擒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7世纪末,东突厥复兴,攻讨九姓铁勒,重新统一蒙古高原,回纥大多又成为东突厥汗国的属部,少数人则与部分契蕊、思结、浑等部民众南投唐朝,被安置在河西走廊的甘州(今甘肃张掖市)、凉州(今甘肃武威市)之间。他们即是甘州回鹘的祖先。 8世纪中期,东突厥内乱,势力大衰,回纥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唐朝的诏谕,联合拔悉蜜、葛逻禄二强部,攻杀东突厥骨咄叶护可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回纥又辅助拔悉蜜攻杀东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东突厥汗国败灭。拔悉蜜首领自立为颉跌伊施可汗,建立拔悉蜜汗国,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任命为左叶护。骨力裴罗遣使入贡,唐玄宗册封他为“奉义王”,这是唐朝对回纥首领的首次册封②。两年之后,回纥更强,与拔悉蜜发生争斗。骨力裴罗率众击灭拔悉蜜汗国,攻杀颉跌伊施可汗,统一蒙古高原,自称“骨咄录毗伽阙可汗”。骨力裴罗“又遣使入朝,因册为怀仁可汗”③。从此唐朝与回纥之间形成一项制度,回纥可汗继位,必须取得唐朝皇帝的册封。 公元747年,骨力裴罗死,其子磨延啜继位,号称“葛勒可汗”。公元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葛勒可汗助唐收复两京,给叛军以沉重的打击。公元758年,葛勒可汗遣使入唐求婚,唐肃宗因而册封他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并将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他为妻,于是,回纥又与唐朝确立了“甥舅关系”。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西北边防空虚。8世纪后期,吐蕃与葛逻禄相勾结,先后攻占了唐朝设置于天山南北的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9世纪初,回纥汗国强盛,怀信可汗和保义可汗先后出兵西域,扫除吐蕃与葛逻禄的联军,兵锋远达珍珠河(今吉尔吉斯斯坦的纳伦河,为锡尔河的上游)与拔汗那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费尔干纳盆地),后又征服十姓西突厥和三姓突骑施,统一西域④。于是回纥汗国将大批民众迁至西域,并在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的北庭古城)、安西(今新疆库车县)和裴罗将军城(后译“八拉沙”,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东南部的托克马克附近)驻以重兵。保义可汗还遣使唐朝,请求将“回纥”的汉文译名改为“回鹘”,“义取回旋轻捷如鹘也”⑤。回鹘汗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域几乎与突厥汗国相当。 回鹘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回纥汗国建立前后,回纥没有自己的文字,借用突厥文刻碑和记事。9世纪时,回鹘才采用粟特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创制了回鹘文,主要流行于西域。这时的语言和文字不含任何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与近现代维吾尔族的语言和文字差别较大,而且并未成为回鹘汗国统治区内的其他被统治民族确认为共同语言和文字。回鹘汗国时期,其疆域虽然广大,但是不论是蒙古高原,还是西域,回鹘仅仅是统治民族,不是主体民族。在蒙古高原,突厥和其他铁勒部落的居民仍占多数。在天山以北和中亚北部,西突厥十姓部落,突厥施和葛逻禄是居民的主体,在天山以南及中亚的南部,城郭诸国的土著和粟特人及大食(阿拉伯)移民更占绝对多数,一个以本民族为主体的共同地域尚未形成。回鹘早期信仰萨满教,后又普遍信仰摩尼教,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则仍秉承回鹘本民族的古老传统,与近现代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完全不同。因此,回鹘汗国时期回纥或回鹘的民族特性与维吾尔族的民族特性多有差异,回鹘汗国及其以前的历史虽是维吾尔族的古代史,但是,那时的回纥或回鹘,不能与近现代的维吾尔族划等号,这是学习和研究维吾尔族历史的人所必须认定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 甘州回鹘7世纪末,东突厥汗国复兴,重新征服蒙古高原以回纥为首的九姓铁勒时,一部分回纥部众在首领的统率下南投唐朝,被安置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市)、凉州(今甘肃武威市)的祁连山脉支系--焉支山内外游牧。回纥汗国建立后,这里的回纥居民因留恋丰美的水草,并未北归,仍做唐朝边民,世代生聚于此。“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攻占河西和陇右,甘、凉之间的回纥被迫北迁至居延海周围避难。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沙州爆发张议潮起义,赶走吐蕃统治者,收复沙州(今甘肃敦煌)、瓜州(今甘肃安西)、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凉州,建立了河西归义军地方政权,回鹘得以摆脱吐蕃的威胁,附属于河西归义军。9世纪后期,回鹘强盛,沿黑水南下,重返焉支山内外游牧,与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发生争斗。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回纥攻占甘州,其首领自称可汗,建牙帐于甘州,创立了甘州回鹘国。不久,甘州回鹘又攻占肃州。唐昭宗光化年间(公元898~901年),甘州回鹘可汗曾遣使向唐朝进贡,并求娶公主,唐昭宗应允,并册封他为“天睦可汗”。五代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甘州回鹘圣天可汗派遣狄银统率大军,西攻由归义军地方政权改建的西汉金山国,围困沙州,与白衣天子张承奉订立城下之盟,张承奉为“子”,称圣天可汗为“父”,双方成为“父子之国”⑥。10世纪初,另一甘州回鹘可汗的汉名叫仁美,辽朝则称之为“乌毋主可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仁美遣使向五代后唐朝贡,后唐庄宗册封他为“英义可汗”⑦。因为仁美取得了中央王朝皇帝的册封,甘州回鹘国成了各地回鹘割据政权的共主。仁美死后,其弟仁裕继位,天成三年(公元928年),他始被后唐明宗册封为“顺化可汗”⑧。天福四年(公元939年),他又被五代后晋的高祖册封为“奉化可汗”⑨,甘州回鹘为天下回鹘的共主的地位更其巩固。西夏竭力向河西扩张,甘州回鹘,多次反击西夏入侵军获胜。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西夏王子元昊率众突袭甘州,可汗夜落隔通顺被杀。不久其子夜落纥宝国率众反攻,复国于肃州。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西夏王元昊西征,攻灭甘州回鹘国,并取肃、瓜、沙三州,甘州回鹘国的疆域皆归西夏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