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清代的中国与琉球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华文史 杨东梁 参加讨论

琉球(今冲绳)在明代就是中国的属国,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双方正式确立了宗藩关系,明廷赐其国王家族姓“尚”,含有尊重之意。此后500年来,琉球一直奉明、清两代正朔(一年的第一天称“正朔”,这里指历法),定期朝贡(两年一贡),从无间断。明、清两代册封使之往返记载,史不绝书。只是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日本岛津藩派兵入侵,将琉球王尚宁掳至日本(两年后释归),胁迫其称臣,才出现了所谓“两属”之事。尽管有此变故,琉球与中国王朝的封贡关系仍一直延续下来,并未动摇。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琉球使臣金应元等由福建至北京。四年,清廷赐使臣衣帽、布帛后遣归。十年、十一年,琉球接连遣使请封,清廷命张学礼、王垓为正副使臣捧诏书、印绶赴琉球,封其国王尚质为“琉球中山王”,终因海道不通,未能成行。至康熙元年(1662),始至琉球,成礼而还。康熙七年,清廷在福建重建柔远馆驿,专门接待琉球使臣。
    琉球与中国的关系从政治上讲是一种宗藩关系(或曰封贡关系),即藩属定期向宗主国进贡,并接受册封。琉球新王嗣位,必须向清廷请命,等待册封。受封之前称为“世子”,暂统国事,待清朝使臣奉敕往封后,才能正式称王。也就是说,只有得到中国王朝的认可,其王位才具有合法性。
    在经济上,所谓“贡献方物”和清廷赏赐实质上是一种货物交换。以康熙十八年为例,当年琉球的“贡物”计有:金银罐、金银粉匣、金缸酒海、泥金彩画围屏、泥金扇、画扇、蕉布、苧布、红花、胡椒、苏木、腰刀、火刀、盔甲、枪、马、鞍、丝绵、螺盘等。后来,作为常例,一般的“贡物”为马匹、熟硫磺、海螺壳、红铜等物(后免其贡马)。而清廷的“赏赐”多为丝绸、玉器、瓷器等物,客观上起到了互通有无的作用。
    在文化上,琉球受中华文化影响较深,尤其是入清以后,文化交流更为密切。琉球国王在本土大力倡导中国传统文化,并于康熙十二年,在久米设文庙,祭祀孔子。46年后,又在文庙之南建明伦堂(明伦堂是清代学官宣讲皇帝训谕的场所),称为“府学”。嘉庆三年(1798),琉球国王尚温在王府以北建“国学”一所,另建乡学三所,乡学士子成绩优异者送至国学深造。在历法上,琉球采用了中国的“时宪书”(即历书)。为更好地学习中华文化,琉球还不断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康熙二十五年,琉球国王尚贞派官学生四人来华入太学(国子监),因遇风暴,船只受损,一人受伤,其余三人至二十七年二月始至北京。清廷对此琉球学生颇为优待,不但供给膳食,每月每人还发“纸笔费”白银一两五钱,并专设教习一人,加强指导。雍正二年(1724),琉球再派官学生来华,后又于嘉庆五年、道光二十年(1840)、同治六年(1867)分别派陪臣子弟入北京国子监读书。持久的文化交流,加深了琉球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进入十九世纪后半叶,在外界因素干扰下,琉球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特别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加快吞并琉球的结果。
    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势力东侵,琉球由于其在东太平洋的重要战略位置而为列强所关注。1855至1859年间,美国、法国、荷兰先后与琉球签订了通商条约。明治维新后,日本也迅速对外扩张,琉球首当其冲。1872年,明治天皇亲政,要求琉球遣使朝贺,贡献方物。随即又下诏以琉球为“藩”,作为其吞并计划的第一步。翌年,又将琉球与日本府、县同列,要求其受内务省管辖,并令其向大藏省交纳赋税,悍然视琉球为日本领土的一部分。
    1874年(同治十三年)4月,日本派兵入侵我国宝岛台湾。这不但是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开端,也迫使清政府放弃了对琉球的宗主权,可谓一箭双雕。当时,日本侵台的借口就是所谓“琉球飘民”事件。
    1871年11月间,琉球船只遇飓风,漂泊至台湾,船员66人登岸,与当地土著发生冲突,结果有54人被杀,其余12人经中国官方救助,返回本土。两年多后,日本政府借题发挥,说琉球是其“属国”,琉球人是其臣民,因此要“兴师问罪”。但是,日本的入侵行动并不顺利,损兵折将,在军事上讨不到便宜,便企图通过外交谈判来捞取利益。中、日双方的谈判代表在北京共举行了八次谈判,最后在1874年10月31日签订了《北京专条》。由于清廷一心只想息事宁人,承认日军侵台为“保民义举”,还应允赔款白银50万两。在《北京专条》中,明确写有“台湾生番(生番,旧时对开化较晚的民族的蔑称)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字样,这就变相承认了日本对琉球的吞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