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早期稻作农业(2)
二、全新世大暖期具备稻作的适宜环境 人类社会进入第四纪全新世以来,气候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之前的更新世为第四纪的大冰期,当时的气温要比现在低大约6℃-12℃,并且高纬度地区的冰盖扩张,山岳冰川向低地延伸,引起海平面降低,包括我国在内的以夏季风降水为主的大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植被退化,黄土堆积,湖面萎缩,降水量大幅度减少。在这样寒冷干燥的恶劣环境条件下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只能以狩猎采集为食物和生活的来源。进入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全新世后,冰期结束,冰后期到来,大地回暖,海平面回升,湖面扩张,生物逐渐繁荣。就黄河流域来看,距今10000-8500年为早全新世时期,这一时期气候开始由末次冰期的寒冷转为温和而干燥,年平均气温大约为6℃。距今8500-3000年为中全新世时期,也是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此期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为13℃,比现在高3℃-5℃。[15]距今3000年以来为晚全新世时期,气候有恶化和冷暖交替,但总体上呈现出气候变暖和干旱化的趋势。 黄河流域的早期稻作是在全新世大暖期出现的,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如采用距今8500-3000年的数据,这一时期正好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王朝的时代相对应。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自起源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粟作农业发展的同时,稻作农业也在包括气候等较为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近几年来,随着黄河中下游地区考古学尤其是环境考古学的发展,我们可对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变化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原始聚落的周围应有广阔的蒿属草原,附近的岗丘或山坡上,有着稀疏的麻栎、栗、核桃、榛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林下或沟坎、断崖边,生长着酸枣、柽柳等灌木,草原和林中时有鹿、麂、野兔、野猪等动物出没,湖沼及河湾等水面上,莲花朵朵绽放,鱼、蚌、螺、龟、鳖、鳄在水中游弋,獐、麇不时在岸边饮水,鹤鸟在空中鸣叫。由上可见,在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具有耐旱植物如蒿属、榛子等和喜暖湿植物赤扬、铁杉、枫香、梅及水蕨、环纹藻类植物共存的现象,反映的应是冷暖季节交替的气候特征,表明草原面积进一步缩小、湖沼面积扩大,气温和降水量都比现今这一地区高的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与现今的长江流域相似。裴李岗文化所在的中原地区,现在属北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4℃-15℃,年降水量为600-800毫米。由此推测,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平均气温要比现今高2℃-3℃,年降水量高出600毫米左右。[16]这完全可以满足稻作农业的要求。但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来看,和裴李岗文化同时期的距今8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还不多见,说明制约人类活动的全新世初期的干冷气候还有较大影响。由于气候处在冷暖交替的变化时期,加之稻作技术也处在开始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稻作农业只是在中原南部等地域小范围推广,在陕西老官台文化、山东后李文化的个别地点也有零星分布。 仰韶文化时期是全新世以来气候向着温暖湿润方面转化最为显著的时期,尤其距今7200-6000年间,不仅是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中稳定的暖湿阶段,也是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阶段。在陕甘渭水流域发现的扶风案板、西安半坡、天水西山坪、临潼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为我们提供了气候变化的信息。在仰韶文化早期的渭水流域的植被,虽以草本植物为主,但在半坡Ⅰ带下部,中生的十字花科、豆科占绝对优势,表明曾出现以十字花科为主的中生草原,气候温和半湿润;上部耐旱的蒿、菊和以松为主的针叶树增多,气候变得温凉较干。在半坡和姜寨遗址,均发现较多的水生香蒲和淡水藻类,表明当时的降水量和河水径流量较大,气候要比现代温和湿润。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气候又向更为有利的方面发展。在案板Ⅲ带中,草本花粉大量减少,栎、鹅耳枥、胡桃、榛、栗、柳、椴、漆等阔叶树花粉有较大增加,以水龙骨科为主的蕨类植物也出现较多。在半坡遗址亚热带山地针叶树铁杉属较富集,最高可达14.2%,草本中的水生香蒲最高达到6%。在天水师赵村遗址,木本植物最高达到 38.7% ,并含有示暖的铁杉、枫杨等。可见这一时期大部分时间内,渭水流域的植被是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草原。其间虽出现由云杉、冷杉显示的短期凉湿变化,但总体上应为气候温暖湿润期,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适宜时期。[17]在黄河下游属北辛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王因遗址中,出土的家畜骨骼有猪、狗、猫、牛,野兽有虎、熊、狼、鹿、麋鹿、麅(狍)獐、貂、獾、狐,两栖动物有鳄,水生动物有青鱼、草鱼、龟、蚌、螺等。特别是在这里发现的20个扬子鳄遗骸,应是生长在附近的动物,它需要临近水源、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等适宜的生存环境。由此可见,距今7500-6300年间的北辛文化时期的聚落附近,应有广阔的水域,湖泊、沼泽密布,草木丛生,森林茂密,动物成群地出没其间,雨量充沛,气候较今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要高于现在2℃-3℃,与现在的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基本相似。[18]这样的环境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水稻的生长要求,因此发现北辛文化时期的水稻遗存决非偶然。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