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已进入全新世大暖期的末期。通过对郑州商城二里岗期的孢粉分析,发现孢粉含量很少,且以草本类型为主,包括藜、禾本科、菊科和葫芦科,而葫芦科可能为栽培植物。二里岗为商汤建国时期的商代早期遗址(距今约3600)。《世本·作篇》:“汤,大旱,伊尹教民兴凿井以灌田。”又据今本《竹书纪年》连载汤于十八年即位后的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年连续五年大旱。《吕氏春秋·顺民》:“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雨乃大至。”这都证实了商代初年延续了夏代末年的旱灾,气候呈干燥炎热的景况。但在二里岗下层发现有水稻的植硅石,说明气候已发生变化。郑州小双桥遗址被认为是仲丁所迁的隞都。在小双桥遗址的白家庄期的孢粉种类和数量比二里岗期为多,乔本类花粉以松、桦、枫香、栎、柳和胡桃为主,枫香为亚热带常见的树种。[24]并发现有大象和鳄鱼的骨骼。[25]说明到了距今3400年前后,气候又恢复了温暖湿润的状况。到盘庚迁殷后的商代晚期,气候仍然延续着较为温暖湿润的状态。新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又对在殷墟发现的动物骨骼进行了鉴定,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环境资料。这些动物骨骼的标本取自安阳洹河北岸花园庄商代遗址,经鉴定的标本有丽蚌、蚌、青鱼、鸡、田鼠、狗、犀鹿、黄牛、水牛、绵羊等12种。其中的绵羊、黄牛等属于北方的动物群,犀、麋鹿和水牛等属于南方的动物群。参与发掘者根据南方与北方的动物群共存的特点,认为当时安阳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具有较多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特点,即类似现在的淮河地区。而蚌、鱼等动物的发现,则表明当时遗址附近有较大的河流,这很可能就是现在安阳境内的洹河。[26]这又一次证明了殷商时期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当然,在商代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气候也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到了商代末期,这种变化更为强烈。对殷墟地区土壤剖面孢粉组合的分析表明,在距今7700-3400年间的古土壤层孢粉组合中都有较高含量的阔叶树花粉,并含有少量亚热带植物孢粉,正是当时温暖适宜的表现。但到了距今3400年以后,孢粉组合中乔木花粉显著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蒿属和菊科为主的草本植物。[27]这种现象固然与殷墟居民当年对树木的砍伐破坏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应是这一时期的气候恶化引起的。实际上,到了商代晚期,气候已发生干冷的演化趋势。这样的变化在黄河中游的商代遗存中也得到证实。从商代末期黄土剖面不同层面花粉属种的植物生物生态学特点看,陕西洛川、武功和岐山的古土壤层位常有栎、榆、槭、椴、胡桃、臭椿等花粉,并有漆、栗、化香、枫杨、枫香、山胡桃等花粉,这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常见植物花粉。但在黄土层位,上述乔木已很少见,而菊、蒿、藜的花粉异常突出,表明气候有所干凉。当然,当时的气候并未明显降低,仍是温暖型。[28]以上材料,可为我们认识商代的生态环境的基本轮廓提供线索。即在总的全新世大暖期背景下,表现为在商代早期出现有短暂的干旱,商代中期到后期有较长时期的温暖适宜期,商代末年环境又有转为干凉的迹象。这对商代的农业其中包括稻作产生有深刻的影响。[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