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内诸司使考略
关于唐代内诸司使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问世,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 (注:唐长孺《唐代的内诸司使》见《魏晋南北朝隋唐资料》第5,6 辑; 赵雨乐《唐宋变革时期之军政制度》, (台)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版;王寿南《唐代宦官权势之研究》,(台)正中书局1971年版。本文凡提到学术界观点,不另注出处者,均见于此。)但由于占有史料方面的问题,有些使职尚未涉及,已论到的仍存在某些疏漏现象。笔者主要依据近年来出土的唐代碑志和敦煌写本伯3723号《记室备要》中的相关资料,(注:本文所用《记室备要》系友人赵和平教授整理并提供。)结合史籍记载,试对这些问题作一考述,未尽之处,祈望得到指正。 (一)牛羊使这一使职在宋人高承的《事物纪原》卷6 中有记载:“《通典》曰:‘太仆之属,北齐有牛羊署令’。《宋朝会要》:‘诸司使、副有牛羊使,诸司库务有牛羊司’。开宝二年六月诏文,已有‘大祀所供犊,自今委牛羊司豢养’之语。疑国初官也。”由于高承认为牛羊使始置于宋初,加之在唐代史籍中不见记载,故已有的研究均未涉及这一使职。《记室备要》卷中“贺牛羊使”条云:“谦居卑牧,后己先人;时推哲贤、众仰英特。今者荣加贵位,宠拜重司,刍豢既均,群类蕃息。自是风云道广,品秩序高,……”《记室备要》署名乡贡进士郁知言撰,其自序云:“时以咸通七年,偶游于鲁,遇护军常侍太原王公,好习儒墨,常以文字饰于缄章,染翰抽毫,皆成四六;至于毬酒娱乐之际,虽有掌笔之吏,亦未尝委焉。因命愚怀,备述所要,以防其阙。”据此可以知道《记室备要》是郁知言在咸通七年(866 )为监军使王某所撰的表启文范,进而可以推断牛羊使在此年之前已有设置。据研究《记室备要》卷中状启的对象均为北司官员,故牛羊使应属内诸司使系统。从上引“谦居卑牧”,“刍豢既均,群类蕃息”等语看,牛羊使的主要职能是掌管牛羊杂畜的牧养。 据《王公素墓志铭》载,其第六子王惟赞,“任牛羊判官,内仆局丞”。[1](《全唐文补遗》第3辑)牛羊判官即牛羊使判官。王公素的《墓志》撰于大中十三年(859)四月, 这就说明此时已有牛羊使的设置。王惟赞本官为内仆局丞,当是宦官无疑。牛羊使下有判官的设置,必有小使之类的役使人员,可见牛羊司的机构还是比较健全的。上引《记室备要》中的“宠拜重司”一句,“重司”即重要机构,可见牛羊司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另据《刘渶浰墓志铭》载,[3]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2册)大和九年(835)八月,“又迁牛羊使,兼赐紫金鱼袋。”这是目前所知道的牛羊使设置的最早时间。从文义看该使的设置还要早一些。具体时间当有待于新史科的发现。刘渶浰在充任牛羊使之前,先后充任过五坊副使、飞龙副使、宣州监军使、毡坊使等,逐渐升迁为牛羊使,这就证明牛羊使的地位要高于以上诸使。《记室备要》卷中也将牛羊使的顺序排在监军使之前,并说:“自是风云道广,品秩序高”。说明能够充任牛羊使者必是品秩较高的宦官上层分子。牛羊使负责牧养的牛羊杂畜作何用途呢?关于这一点《刘渶浰墓志铭》也有记载,“便蕃左右,趋侍龙楼;供亿有常,宣索靡阙”。也就是保证宫廷及京师诸司的供给。这本来是太仆寺的重要职能,《唐六典》卷17《典牧署》云:“掌诸牧杂畜给纳之事”,“凡群牧所送羊犊皆受之,而供于廪牺、尚食之用。诸司合供者亦如之。”故牛羊使的设置是对南衙职权的侵削。从职能上看,牛羊使的权力比典牧署还要大一些,后者只掌杂畜给纳之事,而不掌牧监之政;前者既掌牛羊杂畜的供给,又掌牧养之事,这样就更进一步地侵夺了太仆寺掌管杂畜牧监的职能。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广大的西北优良养马牧场尽失,杂畜牧养及给纳又被牛羊使所夺,这样就使南衙系统的太仆寺基本被架空了。 (二)武德使这也是一个不见于唐代史籍记载的使职。据于肃所撰的《内给事谏议大夫韦公神道碑》载:“公讳某,京兆人也。祖某不仕。父楚,皇任朝散大夫、内给事中、武德使、判宫闱令。”[4] (《全唐文》卷371)从《神道碑》所记看,韦某死于乾元元年(758),终年66岁。据此推算,当出生于武则天长寿二年(693)。 碑文云:“髫龀之年参内侍省,出入门閤。”说明他是童年入宫当宦官的,如以13岁计,则应在中宗神龙元年(705)。 碑文记载的其父韦楚的官职是最终官职,其中内给事中的“中”字为衍文。由于不知韦楚死于何年?所以不好断定他充任武德使时的大体时间。碑文说韦某于开元十年(722)释褐授内府局丞,也就是他在30岁时,入宫至少17 年后才得到官职,此前一直是白身宦官。这一现象在唐代有家庭背景的宦官中是极少见的,说明韦某身无靠山,无人提携,才迁延至此。根据这一情况判断,韦楚可能在韦某成年前就已死去,才导致他久久不能升迁。如果以上推论不错的话,武德使至迟在中宗神龙中或玄宗开元初就已经设置了。 另据《焦仙芝墓志铭》载:“昆弟曰仙晟,见任内常侍,行内寺伯令、充武德使、赐紫金鱼袋。”[2](《全唐文补遗》第2辑)其中“令”字为衍文。焦仙芝墓志撰于会昌四年(844)十月, 志文所说的“见任”二字,应指此年。前引《王公素墓志铭》还载,其次子王惟昇,“任武德都判官,掖庭局监作”。王公素墓志撰于大中十三年(859), 王惟昇任武德使都判官当在此年。又据《吴全缋墓志铭》载:“至(咸通)七年四月十一日,改授武德副使。公伟望宏才,藉能缉理,颇有条贯,改旧唯新”。[2](《全唐文补遗》第2辑)《唐重修内侍省之碑》载,昭宗光化二年(899),宦官宋道弼等主持整修内侍省时, 还对宫中被毁的内诸司机构进行了重建,所谓“内则内园、客省、尚食、飞龙、弓箭、染房、武德留后、大盈、琼林、如京、营幕等司。”其中也包括武德司在内,可见直到唐末仍然设置。武德司有使、副使、都判官等官员,说明其机构是相当健全的。昭宗天祐元年(904 )闰四月戊申敕:“今后除留宣徽两院、小马坊、丰德库、御厨、客省、閤门、飞龙、庄宅九使外,其余并停。”[5](《旧唐书》卷20 上《昭宗纪》)武德使的罢废当在此时。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