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儒家诗乐思想初探(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哲学史》 李锐 参加讨论

历来关于《乐记》的作者,有公孙尼子、子夏、子夏与窦公合作、荀子、荀子学派、汉武帝时杂家公孙尼、河间献王刘德及毛公等儒生诸说(注:可参郑良树:《续伪书通考》,599~647页;蔡仲德:《〈乐记〉〈声无哀乐论〉注译与研究》,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5月;孙星群:《〈乐记〉研究百年回顾》,《中国音乐》,2000 年第4期。)。稍有来源的说法,只在公孙尼子、 河间献王刘德及毛公等儒生二说。而同样根据古书通例,真正的问题是:《乐记》是公孙尼子学派的作品,还是河间献王刘德及毛公等儒生所作。
    这两个问题相关,涉及诗乐思想的源流,较为复杂。但是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或许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门径,在上引与《孔子诗论》相应的《说苑·贵德》篇前面,有这样一段文字: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诗》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传》曰:“自陕以东者,周公主之,自陕以西者,召公主之。”召公述职,当桑蚕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陕间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咏之。善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夫诗,思然后积,积然后满,满然后发,发由其道,而致其位焉。百姓叹其美而致其敬,甘棠之不伐也,政教恶乎不行?向宗鲁先生指出:《传》为“公羊隐五年传……《公羊》二‘以’字皆作‘而’,《白虎通·封公侯篇》引《公羊传》作‘已’,并通,《史记·燕世家》作‘以’,与本书合。”后面的文字则与《韩诗外传》、《汉书·王吉传》、《毛诗大序》有关(注:见向宗鲁:《说苑校证》,第9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7月版。)。
    我们知道,司马迁曾从公羊学大师董仲舒问学,因此《史记·燕世家》之语可能来自董仲舒,因此《说苑·贵德》所引《传》可能是《公羊传》。相传《公羊传》出自子夏,只到公羊寿才与弟子胡母生著于竹帛。但此章作者只不过引用了两句话,其时代不一定晚于董仲舒、公羊寿,而且“《传》”更可能应读为“旧传”之“传”。而《韩诗外传》有大量文字与《荀子》相近,古人早有韩诗传自荀子之说;在毛诗更为可信的一种源流传说中有荀子。因此,《说苑·贵德》此篇可能与子夏学派有关。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关于诗乐之生,作者有以“思”贯通言、诗、乐的思想,比《毛诗大序》有进步。
    这一则材料,未被讨论《毛诗大序》者注意,大概是将《说苑》归为刘向编定的缘故。清人将《韩诗外传》一、《汉书·王吉传》所论《甘棠》归为韩诗说;将《说苑·贵德》以及与它文字接近,论《甘棠》的《史记·燕世家》、《白虎通·巡狩》、《法言·先知》、《史记·商君列传·集解》引《新序》、应劭《风俗通·皇霸·六国》等等,归为鲁诗说;将《初学记·人事部》引《乐动声仪》、《盐铁论·授时》论《甘棠》之文归为齐诗说(注:参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第83~86页,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2月。有所订正。),未必完全可靠。汉代传诗者学术传自先秦,而以学名家,弟子多能谨守家法。《说苑·贵德》此章杂数家之说,应该不是刘向的作品。而且王褒的《四子讲德论》中有:
    传曰:诗人感而后思,思而后积,积而后满,满而后作,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注:见《文选》,第713页B,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11月。)。李善注:“《乐动声仪》文也”。引文较之《毛诗大序》,更与《说苑·贵德》接近。而极为明显的是,它与《毛诗大序》、《说苑·贵德》结构不同,由诗人之感出发,将言、诗、乐一以贯之,大有精进!
    王褒,蜀人,其学渊源不可考,大致与刘向同于公元前五十九年为待诏,上距河间献王之立九十余年(注:参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卷二,第118~119页,卷一,第69~70页,上海书店《民国丛书》本,据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影印。)。《四子讲德论》还言及“夫乐者,感人密深,而风移俗易”(注:见《文选》,第712页B。),近于《乐记·乐施》、《荀子·乐论》之“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注:见《礼记·乐记》,《十三经注疏》1534页C;王先谦《荀子集解》,第38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9月。),与《史记·乐书》“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注:见《史记》,第1206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9月。)更近。其时《史记》罕见,王褒可能引自传本不同的《乐记》。王褒熟知乐事,当时应该还有不少言乐之人,乐纬在当时早已出现,是完全有可能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