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税费政策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党史研究》 肖铁肩 周批改 参加讨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作为封建剥削的根基却没有变化。中国农村的大部分土地依然被地主阶级占有,而且,由于军阀、商人、高利贷者以及帝国主义势力纷纷兼并土地,地权变得更加集中了。历代中国农民都承受着层层封建盘剥,但近代中国农民由于地权的高度集中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受到的剥削格外沉重。贫苦农民向地主租佃土地,必须按时交纳高昂的地租。在20世纪30年代,一般地租率在50%左右(注:郭德宏:《中国近代农民土地问题研究》,青岛出版社,1993年,第1~10页。)。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赋税也是加在农民头上的一笔沉重的负担,除了田赋正额之外,还有田赋附加税和所谓的“征购征借”。再加上多如牛毛的其他苛捐杂税以及名目繁多的兵役差役,沉重的封建剥削迫使广大贫苦农民连赖以活命的口粮也要交出,生活陷于饥寒交迫之中。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开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理论来分析中国农村社会。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章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作了精彩的分析,是光辉的代表作。中国共产党分析近代社会阶级带有鲜明的革命目的,是为了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以便在革命斗争中“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页。)。中国共产党根据阶级分析和其他情况制定了领导中国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领导农民开展了彻底的土地改革。在土地改革的同时,党在农村实行阶级区别的税费政策,即度阶级而税。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苏维埃的财政政策,建筑于阶级的革命的原则之上”,“苏维埃把主要财政负担放在剥削者身上”,“税收的基本原则,同样是重担归于剥削者”(注:《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3期,1934年1月2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阶级区别的税费政策在各个历史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内容。
    一、土地革命时期打击封建剥削、保护贫苦农民的税费政策
    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农村税费政策的萌芽和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实行土地革命,即没收封建剥削者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村税费政策与这一中心任务紧密相连,也是土地革命政策的一部分。土地革命的进行,使得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税费政策带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在“围剿”与反“围剿”斗争的艰苦环境里,工农民主政府彻底否定封建剥削制度,实行阶级区别的农村税费政策,打击封建剥削,保护贫苦农民利益。
    (一)向剥削者征发和筹款的政策
    所谓向封建者征发,即是向苏区和白区地主富豪筹款”(注:《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3期,1934年1月26日。)。“为了根本消灭地主阶级一切经济上的根源,为了削弱富农的经济势力,用地主罚款、富农捐款的方法去进攻他们,是完全必要的”(注:《八县区以上苏维埃负责人员查田运动大会的结论》,1933年6月21日。)。这种筹款筹粮方式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个革命根据地普遍实行,是借助于武装力量和贫苦农民力量强制性实行的一种负担方式。
    向地主筹款,当时叫打土豪。“筹款的主要对象是地主豪绅,除没收其财产、田地、房屋、器具外,还可以罚款”(注:湘赣省苏区财政部:《筹款工作讲授大纲》,1932年1月6日。)。打土豪是土地革命初期财政上的重要收入。在井冈山,红军“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65页。)。
    向富农筹款,当时叫捐款。在土地革命初期,把富农放在土豪之列打,同样实行没收罚款的方式。在土地革命中后期,纠正了初期的不当做法,执行中立或限制富农的政策,“不是消灭富农,只捐款不没收财物,捐款多少,按他的经济能力大小而定”(注:中国工农红军12军政治部:《筹款训练大纲》,1931年5月13日。)。1933年10月,在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颁发的《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中,规定了富农的捐款数量,至多不能超过富农现有活动款总数的40%,并且明确指出,捐款是临时性质,与经常的土地税不同,捐款次数应有限制,向富农捐款之权限于国家财政机关,任何其他机关不得向富农捐款,从此对富农捐款者有了明确的具体政策。
    对向剥削者征发和筹款,毛泽东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严格贯彻阶级区别的原则,即,不可侵犯中农利益,吸引中农参加筹款工作;坚决消灭地主阶级的残余;反对消灭富农的倾向(注:湘赣省苏区财政部:《筹款工作大纲》,1933年10月15日。)。“打土豪一定要分清阶级,如果抓错了中农贫农,马上就要释放,并要特别优待他,拿些没收物品给他,向他宣布道歉,如果交了钱的,一文钱都要送还他,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广大群众的拥护”(注:中央财政人民委员会:《筹款方法》,1932年11月1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