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探讨拓跋早期历史的基本线索(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楼劲 参加讨论

三、在“拓跋部向专制皇权国家发展的主线索”之下
    体察《拓跋史探》处理所涉问题的三个层面:凡各文直接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求得了确解或现时的最优解;而田先生从中所洞察的问题症结,又尤其令人有目光如炬烛照幽微豁然贯通之感;但在进一步将种种探索落实到“拓跋部向专制皇权国家发展的主线索”之下时,亦即田先生此番研究相较于前人开辟最深创见最巨之处,则虽脉络头绪历历可数,思想火花缤纷灿烂,却也出现了若干不够连贯的缺环和歧误。我愿坦率指出,上面所述早期拓跋史研究的主题和线索,依田先生书中表述的理路,是确切无疑的,但在田先生的文中,却并不总是非常清楚的。这倒不一定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未必是“穷思立说”而高年精力难以久注之故,而恰恰是此番研究的问题重大而资料匮乏,几乎处处皆须在无路处开辟之所致。故田先生名书以“探”,屡屡强调所示各端“旨在探路”,除深愿引起共同探索外;也正是因为身为史家,自然深知凿空之艰,开辟之难,而既然选择了卓越,认准了不朽的事业,也就再无理由拒绝挫折。
    以下试在田先生所示拓跋部向专制皇权国家发展的主线索下,就其必然要涉及而《拓跋史探》所收各文未能完全展开或有所歧误之处,择其要者略抒己见,希望能芟芟补补,让这条田先生新辟的探讨拓跋早期历史基本线索的道路更加通畅和坚实,并且以此告诉田先生:我们跟上来了。
    一是起点问题。以君位传承秩序的确立来探讨专制皇权形成过程的种种问题,以此观照拓跋部落组织和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正是田先生精识之所在。但要准确地勾勒相关的历史主题和线索,就一定要明确其演进的起点何在。就是说,神元帝前后拓跋部的君位传承秩序,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前提下演进的呢?
    就民族学业已建立的一般顺序而言,既然是从部落社会走向专制皇权国家,就会有君位传承从推举制走向世袭制的发展过程。从各族酋长会议的机制来看,推举制通常都是要推出一位“兄弟”来做君长,其与兄弟相及之法有内在相通之处。在较为原始的婚姻关系中,“兄弟”正如“姐妹”,可以是群婚范围内的所有同性成员,也就只有当“兄弟”仅限于某一父祖的子孙时,兄终弟及才是私有制下父死子继的一种曲折的发展或过渡形式。具体到鲜卑拓跋部,其推举制向传子制的转折,是发生于献帝时期。理由一,是《后汉书·鲜卑传》:“自檀石槐死后,诸大人遂世相袭也。”而据陈寅恪先生研究,献帝拓跋邻正是檀石槐辖下的西部大人之一。(注:《资治通鉴》卷七七《魏纪九》元帝景元二年胡注,以檀石槐所统西部大人推演为《序纪》中的宣帝推寅。陈寅恪先生《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年版)第六篇《五胡种族问题》四《鲜卑》考其时期,断其当为亦号推寅的献帝拓跋邻。而田先生在“共生关系”一文六《两种类别的代北乌桓》中,有一条脚注误以这条胡注为本指献帝,当改。)理由二,是《魏书·官氏志》:“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魏书·礼志一》载拓跋君长西向祭天的旧俗,须由宗室子弟七人陪祭; 《资治通鉴》一五五《梁纪十一》中大通四年则载北魏皇帝登位的“代都旧制”,须“以黑毡蒙七人……帝于毡上西向拜天”。由此推断,献帝以来业已形成了宗室七姓共奉拓跋氏子孙为君的格局。(注:马长寿先生《乌桓与鲜卑》第四章《拓跋鲜卑》二《拓跋部和以拓跋部为中心的部落联盟之形成》认为这是从较为原始的推举制,发展成了推举对象限于宗室八姓尤其是拓跋氏的世选制,但综诸处所载,我觉得马先生所概括的,也有可能是献帝令兄弟七人分领国人以前的情形,因为献帝既传子诘汾,其君位传承事实上已经是七姓共奉拓跋子弟为君,而已不再是君长从宗室八姓中推举出来的局面。)理由三,是《序纪》述拓跋君位传子,正自献帝传位其子诘汾始;且述圣武帝诘汾崩后其子力微立,神元帝力微崩后其子悉鹿立,章帝悉鹿崩后其弟绰立,平帝绰崩后兄子弗立,从此拓跋君位皆在神元子孙内部父子相继或兄弟相及。故献帝传位其子,实际上是揭开了拓跋君位传承以父子相继辅以兄弟相及的新纪元。
    当然实际过程决非如此简单。从推举制到传子制,不啻是公天下到家天下、公有制到私有制的转折;是部落民主制遗存不断减弱而专制秩序因素逐渐增长、向后看的传统势力渐消而向前进的革新势力渐长的过程;是拓跋部落组织、社会形态和观念领域的一场革命,也就难免会有重重波折。《序纪》载献帝在世而传子诘汾,拟其挟七分国人的余威而强行传位于子,已自情况特殊;载诘汾、力微父子之际“西部内侵,国民离散”,以致诘汾崩后,力微竟须隐名埋姓而依于没鹿回部大人窦宾;(注:综《元和姓纂》六《源氏》、《晋书·秃发乌孤载记》等处所载,诘汾另有长子匹孤率部远走河西。是圣武帝欲传子而崩,其情势危殆,似已不得保其众子矣。)又载力微欲传位其子沙漠汗,而诸大人谗杀之,力微欲“尽收诸大人长子杀之”,竟至事变而身死,直至章帝悉鹿立后,仍“诸部离叛,国内纷扰”。凡此种种父崩子立之间的国难,(注:《后汉书·鲜卑传》载檀石槐死后,其子和连代立,“众畔者半”;和连死后,兄子魁头立;魁头死,其弟步度根立。同样出现了传子制与国难纷乱相伴并常须借助于兄终弟及来曲折发展的现象。)表明献帝以来,传子制正在冲破传统的推举制,在代表新方向的君长与代表旧势力的部落大人间的激烈斗争中浴血前进,这就是当时拓跋君位传承制度演进的起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