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关于近代来华犹太人史的史料及研究简况(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理论研究》 房建昌 参加讨论

魏寿山《日伪宪警在海拉尔市对苏联侨民进行集体屠杀见闻片断》(载《海拉尔文史资料》1992年,第4辑, 第53 -55 页)一文记载了1945年8月9日日本投降前夕对海拉尔12名犹太人的屠杀。日本在兴安盟的满蒙开拓团团长足立守三述《旷野之祈》(东京,1982年)一书记载了战后与他同被关押在当地的从奉天逃来的俄系犹太人。
    1935年,日本商工会议所(Japan of Chamber ofCommerceandIndustry)出版了《北满白俄犹太人名录》(A Directory of WhiteRussian Jews in North Manchuria), 内透露当时北满(主要以哈尔滨为中心)有犹太商工设置112家, 其中建于1910 年前的4 家, 建于1920年前的16家,1930年前的71家,尔后至1935年仅建21家,可见大多数犹太人对日本占领东北的不信任。
    犹太记者维勒《满洲与莫斯科人》(B.L.Put nam Weale,Manchuand Muscovite:1903年秋所写发自满洲诸通信,伦敦,1907年)一书中记载了大连犹太士兵在军事训练上的认真以及东北犹太人在银行业及音乐上的出色表现。满铁的《大连主要外商与其业态》(1930年,封面有圆形“秘”字章),则记载了犹太商人。
    关于大连犹太人的资料极少,最珍贵的当属1940年10月关东厅外事警察课所编16开打印本《在连白系俄罗斯人概况(含犹太人)》,封面为手刻美术字体,右上角盖有方框内一秘字章,内第103-116页为大连犹太人协会一章,分概况和大连协会两部分,后一部分又分设立的动机、沿革及活动状况、维持方法、组织四节;另有27页的犹太人协会加入者名簿,按各户开列了二百余名犹太人的住址、职业、家庭关系、姓名、出生及来到大连的年月日;后附男女人数及国籍情况表。十分详细。
    笔者在1996年的《黑龙江社会科学》第4 期发表了《近代东北犹太人》一文,在同年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第4 期发表了《伪满洲国时期哈尔滨的犹太人》一文。在1996年《西北民族研究》第1 期上发表的一文叙述了海拉尔和满洲里的犹太人。
    实地调查也非常重要,1996年8月31日下午, 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线索,来到沈阳离火车站不远的南昌街,在那里找到了原奉天犹太社团旧址,这是一座较大的二层建筑,刷成红色,正面及两侧墙上仍有雕凸的大卫盾章,十分著目,现为第三十九中学校址。
    日本专门研究犹太人的国际经济学会发行杂志《国际秘密力研究》(东京,1938年,第5 册)载有《最近十年间在天津犹太人的发展》一文。国际秘密力指犹太势力。 《罗森斯多克之中国名录, 津京版》(Rosenstock's Directory of China.Tientsin-Peking edition. 1927年)有津京犹太人的记载。可参见Brian Power 所著忆旧性自传《天津》(The Ford of Heaver,伦敦,1984年)。 《华北教育宗教现况之一(天津特别市教育宗教现况)》记载了当地犹太人的情况。笔者已在1986年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2期发表了《近代天津犹太人》一文。
    由于在北京生活的犹太人大多已在之前融入了西方社会,所以多有改宗基督教的,有的牧师就是犹太人,如1831年生于立陶宛的施约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父母均为犹太人,移居美国后改宗基督教。1859年作为美国圣公会(American Church Mission )传教士来华,在北京传教达13年之久。1877年后在上海传教,1883年返美,把希伯莱文的圣经译成汉文。1906 年死于东京。 1937 年, 缪勒(James Arthur Muller.1884- )出版了《中国传教者, 施约瑟》(Apostle of China,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1831-1906,纽约,1937年,279页)。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些犹太学者及教授在北京几所外国办的大学任教,其中不乏著名的汉学家。如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的1904年出生的德国犹太人罗文达(Rodolf Loewenthal),在中国用英文写作, 发表了至少两种研究开封犹太人的论著,还翻译了一些俄国的有关中国边疆和民族的著作,他致力于俄国有关中国书目的编纂,有的已出版;未出版的有《有关犹太1939-1945 年大灾难的中日资料》(JapaneseandChinese Materials on the Jewish Catastophe of 1939-1945),几部西方犹太学者有关中国近代犹太人的著作中均言使用了这部手稿。他还在《在华发行出版的宗教期刊》(TheReligiousPeriodicalPress in China,1940年)一书中发表了《在华犹太出版物》(TheJewish Press in China)一章。
    解放后,有一些犹太人定居北京, 较著名的有美国律师沙博里( 1915-)和波兰的爱波斯坦(1915-),沙氏曾将我国有关中国古代犹太人的研究论文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1985年我在他家中作客时,他还送了我一本。沙氏祖籍俄国,父辈移居美国,他在1947年来上海,1948年5月娶中国文艺工作者凤子为妻,同年11月11 日乘飞机抵达北京,后来定居了下来。在凤子的帮助下,他为向外翻译介绍中国的文学作了许多工作。他在北京出版的英文自传有中文节译本《一个美国人在中国》(三联书店,1984年)。爱氏抗战前随父母在天津生活,后以记者身份参加抗战,在宋庆龄的领导下工作,用英文写了不少文章介绍和歌颂我国人民。在北京他主要办英文杂志,文革时被投入监狱,文革后十分活跃。另外还有抗战时期来华的德国的米勒医生,见马模贞与杨大纬合著:《汉斯·米勒》(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