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论比较史学的局限(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科百家》 季松赞 参加讨论

就此我们再分析西方历史哲学家们对有关社会历史现象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情况。先看孔德(August Comte, 1798--1857)这位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作为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学开创人对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实证哲学实际上主要是他的理解归纳出来的自培根、笛卡尔和伽利略以来经验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柯林武德(R·G·Collinggwood,1889-1943)认为实证主义关于自然科学的见解不过是“认为它包括两件事:首先是确定事实;其次是构成规律”(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第143页)这样的归纳甚为简明,但并不确切。而孔德自己说:“实证哲学的首要特征在于,它认为一切现象都服从于恒定不变的自然规律。由于了解到对所谓的原因--无论初始原因还是终极原因--任何探求都是多么徒劳,我们的任务就是致力于精确地发现这些规律,并力求把那些规律的数目减少到最低限度”。他把实证主义运用于社会历史现象的研究主要就包括三种方法:观察、实验和比较。他所说的“比较”,就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与低等动比较”;二是“并存社会状态的比较”;三是“连续状态的比较”。但“要使对文明的不同时期的历史比较具有任何科学的性质,就必须把那些比较归入一般社会进化之中;只有那样我们才能获得一种指导思想,而特殊研究本身必定受那种思想的制导”。(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四编:《社会物理学》、《进步观念读物选辑》,第379--384页)孔德正是以他自己的社会历史观作为指导思想进行历史比较考察,而且通过这样的比较认为,人类精神进化和一般人类进化普遍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神学阶段”;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阶段”;第三阶段是“实证阶段”。其特征是“人的精神放弃了对绝对观念,宇宙的起源和归宿以及现象的原因的徒劳探求,而专心去研究现象的规律--即它们的恒定不变的相继和相似的关系。”(孔德:《进步观念读物选辑》,第361--362页)。这就是孔德声称他自己发现的“历史发展三阶段规律”。其实正如普列汉诺夫所指出的那样,这并非他的发明,而是从他的老师圣西门那里抄袭来的。作为孔德的朋友和资助者,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约翰·密尔(John stuanrt M.11, 1806-1873 )对孔德的实证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作了进一步发挥。密尔同样主张对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状态”进行实证的经验的比较考察,从而归纳出“经验性的规律”。他似乎与孔德有一个重大的区别。但正如加德纳所评价的“在如何真正阐明运用他的历史和社会研究的思想社会导致建立一种可恰如其份地称之为“科学的”研究学科方面,密尔丝毫也没有取得比孔德更多的成功”。(加德纳:《历史理论》第84--85页)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由于本科学领域本身的局限所致,特别是经历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使西方的历史学和历史哲学发生了巨大的危机。同时由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迁,新技术革命带之而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发韧的科学革命促使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日趋互相交叉和汇合的趋势而日趋强。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界的社会历史观以及由此决定的“思辩的历史哲学”因而受其局限,并转向“批判的历史哲学”或“分析的历史哲学”的本体论。由于这种本体论对研究者有着强烈地制约性,导致他们对社会历史过程的认识和结论出现了机械的反映论以及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及不可知论情况的认识论。由于这种认识论对研究者有着强烈地制约性,导致他们通过观察到的经验事实进行证实归纳从而获得经验性的,概念性的“模式”或“规律”,而拒绝探求因果必然性的规律。他们虽然致力于把自然科学中常用的模式建构方法,归纳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引入社会历史科学,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学科。其方法论的特征的“新科学史学”、“计量史学”、“跨学科史学”和“社会科学史学”,并相应的“新经济史”、“新社会史”、“新政治史”,“心智史”、“心态史”如此等等均运用新科学方法的新兴学科。这些新方法、新学科在促进历史科学的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否认从“平面式的”单层次实证归纳逻辑方法上升到“立体式的”多层次辩证逻辑方法的必要性;只承认通过前一种探求“经验模式”或“经验规律”的合理性,而否认通过后一种方法探求因果必然性规律的合理性。通过中外史学家们的社会历史观的分析使我们切实感到必须坚持“立体式的”多层次辩证逻辑方法探求因果必然性规律的合理性,才能有效地克服受该科学领域本身特性的局限。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西方历史学家的比较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比较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分析比较,大量事实证明比较史学的局限。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比较史学的唯物史观的本体论,实事求事地重视史料的认识论和“立体式的”多层次辩证逻辑方法的方法论,才能够得以克服并发挥其功能和应有的效益。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的“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第41页)这一英明论断是千真万确的。马克思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对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形式的生产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写出了光辉的代表著作《资本论》,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是一部用唯物史观研究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名著。也可视为用比较方法研究历史事件的范例。斯塔尔钦科在《列宁的历史类比和对照方法》一文中引用大量列宁的论述与历史比较研究的事例,说明“列宁广泛而多方面地使用了历史类比方法”。我们从《毛泽东选集》中也可以找到许多比较研究的事例,有国情比较、阶级比较、理论比较、历史比较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