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近世文化(3)
日本最早刊行的宫崎安贞所著农书《农业全书》问世于1696年,依据中国的《农政全书》而作。16世纪中叶,日本多次出现过袖珍本农书,以手抄本形式流行于地方,用之交换情报,提高技术。近世的这种态势于早期即见端绪。宫崎安贞和贝原益轩过从甚密,《大和本草》与《农业全书》以同一发想著成。即彻底咀嚼消化中国知识,足迹遍踏列岛来确认日本实态,把在观察、实验、实证中归纳出的中国知识加以日本化。 1715年,《和汉三才图会》问世。这是将明代的《三才图会》与日本、荷兰的情报汇摄交融后撰成的百科全书。在此之前,出版了西川如见的《华夷通商考》,书中囊括了以中国为首的世界60个国家的情报。不难看出,对日本来讲,中国是个特殊国度。在使用汉字谓之文明国的5个“外国”中, 在不使用汉字谓之野蛮国的50个“外夷”中,在被幕府勒令拒斥交流的4个谓之“御禁制之国”中,均不见中国。中国凌驾众国之首,书中载有中国15省地图和解说。本书系根据荷兰的情报著就,没有模仿中国。 其后,幕府开始普查全国产业。平贺源内成长于这个时代,20岁前后去长崎,得以窥见欧洲状况。于是,他跳出藩的范围跋涉进东京,跻身武士们向往的大学--汤岛圣堂,旋辍学,深感儒学于经世济民无益,便拜栽培人参的本草学者田村元雄为师。自1757年起,源内每年与元雄共同举办类似科学博览会般的药品会。贝原益轩靠双脚走遍各地搜集情报,而源内对此大加改革,在全国各地设置中继所,把物品聚至江户后再做研究。1763年出版的本草品目记录附图,系日本画家宋紫石所画,他的老师宋紫岩是中国南苹派画家,故宋紫石属于南苹派系统。一如前述,日本博物画是以清朝的写实主义手法作基础的。沈南苹1731年来过一次日本,他的绘画广为长崎的画家所继承仰戴,之后众弟子分散在京都、江户。18世纪后期,日本几乎是没有未师承过南苹派的画家。 1765年前后起,源内时常出没于江户的一家荷兰人宾馆,从中购买欧洲的博物学书籍。当时江户幕府为统一各地诸侯,实行参勤交代制度,常常令各藩藩士们排列来江户滞留。我认为,参勤交代制度是应用了中国的册封制度和与之相随的进京参府的方法。 这种制度促使日本的干线道路和旅行的安全得以飞跃发展。大量藩士的移动和与日俱增的旅人,推动了沿途商业的兴盛。数年一度的朝鲜使节团和琉球使节团参列其中。每年春天荷兰商馆长一行也到江户旅行。近世的日本成了外国人活动的舞台。 源内还是寻找矿脉的“探矿者”。近世时期世界产业上重要领域是开采矿藏。16世纪初叶,日本是世界矿物交易中心,依靠金银登上了世界贸易舞台。可是,墨西哥银矿的开采冲击了日本。资源趋于枯竭后,源内又去秋田,向藩士传授欧洲绘画的方法。从此,日本诞生了欧洲绘画的画家和铜版画家。与16世纪至17世纪初期传教师教授日本的欧洲绘画相比,18世纪后期的欧洲绘画已经与之相去甚远。越过模仿的藩篱,独具风格。其实这亦是中国绘画与欧洲绘画二者兼容的结合物。整个近世文化,就是这样铸成于中国和欧洲的炼金炉中。这些绘画也同博物画一样,是艺术与科学摄影两种作用的混合体。染指欧洲绘画的秋田藩士,后来又成为绘出欧洲解剖学书籍中人体解剖图的画家。 平贺源内生活寒酸清苦,困于糊口,他写小说,创作净琉璃和木偶戏脚本,涉足商店的广告文章。恰在这时,江户商业步入繁昌,出现了歌舞伎、游廓、相扑等娱乐行业、繁华商业街乃至出版物的泛滥。自是,文化发源地终于从关西移流江户,最终浇灌出“江户文化”。 近世文化中心是大众文化,故同商业不能疏离脱节。日本商业从16世纪末步入正规,其间贸易商和巨商层出不穷。而堺与博多两地的巨商构成了养育文化的经济后盾。茶道、活字印刷和与之相关的出版业,近世町人的绘画和图案设计、歌舞伎、净琉璃、游廓等诸行业的发达、成立,无一不仰赖巨商。近世文化的特征是大众创造,大众支承,商人任中坚。日本的近世有别于欧洲和中国,即不存在宫廷文化。天皇、贵族的权力和经济实力被夺走,蜷居京都。作为都市的京都,在近世里渐次衰微于江户,武士无经济实力,纷纷转向经商。可见把握、构筑文化的,是商人和与之交往的武士。商人小说家井原西鹤曾详述过17世纪后期的商人世界,新兴商人历经激烈竞争茁壮成长起来后,活跃了经济、贸易商人和巨商已无力左右日本商业的兴衰。17世纪后期,出身武士的净琉璃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将商人、妓女的现实加以戏剧化,从中可窥见商人们独自开创的商业途径和信用系统。当时兴起的几大资本家延续至今,仍是左右日本的财阀。 近世是封建制度的时代。按理说,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制度是无需金钱的,农民交纳贡米后,可以过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近世的农民却逐渐变成产业家、商人或手工业工人,商人们在都市里拓出了自己的文化和社会规范。这种趋势一开始就同幕藩体制相矛盾而发展。感知到危机的幕府进行了1787年的“宽政改革”和1841年的“天保改革”,企图抑制商品流通。但经济的必然发展规律无法人为地阻遏,商品生产仍以其自身规律走向兴盛,商品经济和农村的工业化,拧成了明治维新的导火索。 言及商业,当以小说家山东京传为载体来一瞥都市宣传和出版界。京传(1761--1816)在春信的浮世绘的熏染下成长为浮世绘师。当时风靡着类似现在漫画的文化形式--“黄表纸”,它全篇是画,主人公的会话和解说密附其旁。京传身为画师,恰适这种图文并茂的文学表现形式。他极端强调的艺术,不是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而是大众艺术。现实本身是可尽意复制的文化,艺术是强调这种复制性的极致神髓。18世纪的江户社会宣传,秉有这般大众化性质。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