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政:刑论、律例、治狱 工政:土木、河防、运河、水利通论、直隶水利、直隶河工、江苏水利、各省水利、海塘 仅看以上各卷名称,就可以估计到,书中是找不到西方知识体系的。即使从发展民族生产力的角度观察,此书内容也是流于空泛。尽管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已颇为看好此书,纷纷钻进书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新捷径。只是无情的史实则表明此书所指示的道路不通。笔者以此书作一基线,与80年后的“新学”作对比。 《经世文编》系列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才有自我求快变之愿,快速出版十几部续篇。本文选其中一部《皇朝经世文四编》作代表,[①b]该书在1902年出版,各卷标题如下: 学术:原学、法语、儒行、师友、书籍、译著、通论、格致、异同、算学、测绘、天算、地学、声学、光学、电学、化学、重学、汽学、身学、医学 治体:政本、原治、富强、变法、培才、用人、臣职、教养、广论 吏政:吏政、吏治、官制、考察、大吏、言官、铨选、保举、守令、吏胥 户政:户政、国债、理财、疆域、税则、厘捐、赋役、漕运、屯垦、商务、钱币、钞法、银行、盐课、仓储、农功、蚕丝、学堂、赛会、鸦片、公司、荒政、养民、丝茶 礼政:礼政、大典、学校、考试、游历、聘使、公法、约章、议院、交涉、正俗、家教、婚礼、丧礼、教务、会章、善举、报馆 兵政:兵政、兵制、兵法、海军、将士、粮饷、火器、边防、海防、团练、保甲、战和、战具、地利、剿匪、邮政 刑政:刑政、律例、治狱 工政:工政、制造、纺织、机器、铁路、矿务、船政、埠政、海塘、水利、河防 外部:治道、学术、史传、税则、钱币、盟约、游历、交涉、军政、战和、刑律、制造、铁路、矿务、地志、通论 该书的体系特点有如下几条:(1)与《皇朝经世文编》体系比较,大框框相同,小条目则大量删去过时议论,而增加新议论,出现许多认同的新名词。(2)内容中已录用许多西学知识,但散乱胡涂,多是当时名流大儒所言,恰好是当时观念的中体西用的样板。(3)书中所借用的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是残破不堪的,落后于当时中国流行的西学知识,更远远落后于当时西方的知识。(4)该书体系在今天看是混乱的,而且在详细的分类标题下,往往只有一篇或几篇小文章,这样过少的选择是说不清分类标题的大目标的。(5)该书的功能就在于占有“正统”地位,它能代表“正统”所能够了解和接受的“新学”体系的内容。当然,该书不宜代表1902年的中国新学,顶多有一部分“新学”思想在书中反映而已。 三、《广学类编》的体系 与《经世文编》系列思想明显相对立的新学体系,可以用广学会出版的《广学类编》作代表。该书为英国唐兰孟编辑,任廷旭译,在1901年出版。[②b]12卷的分类如下: 史事类、地理类、文学类、格致类、算学类、商务类、医药类、权度类、婚礼类、家务类、营造类、游猎类 从该书的内容看,颇似现在的知识手册,包含大量实用的世界性知识。诸如“万国度支考”、“地球大河道里表”、“世人贫穷之故”等等。其特点十分鲜明:(1)以实在的新知识取胜,代表当时西学的一种体系。(2)没有作理论上说明,全是具体数字、地点、人物、名称、关系等的明确说明。这是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中颇为缺乏的新知识和新的说明方法及新的学习体系。(3)内容既然以世界为重,所以较少照顾当时中国人的认知能力,外来语直译一套,也许其原意是希望中国人同西方人一样去认识世界新知识,但这在中国人眼中不免有“全盘西化”的怀疑。因为中国的既得利益者们,如果不将中国自封在世界中心,不以中为体,是会危及他的统治权的,何况当时中国人中能够认识世界的人屈指可数。 四、《万国政治艺学全书》的体系 清末中国人也追随世界潮流,产生一些同西方类型的百科全书,从形式到内容都相当新。因为百科全书要求对条目一词一解,要求条目有汇编性、客观性、准确性,突出任务是将最新知识介绍给读者。清末十余部百科全书虽然本身有各种缺点,但已基本符合国际知识标准,已经远远优越过中国类书体系和经世文编体系。本文以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儒”--朱大文和凌赓飏--所编的《万国政治艺学全书》为代表,该书共380卷,上半部在1894年出版,下半部在1902年出版,共有条目21436条,还附文编80卷。可谓清末百科全书中较为成功的一部,其体系所涵盖的新学知识是相当清楚的。其各卷大标题如下: 疆域考、盛衰考、交涉考、度支考、税收考、币政考、官制考、民俗考、礼政考、刑政考、学校考、农政考、工政考、商政考、矿政考、兵政考、船政考、铁路考、电报考、邮政考、算学考、化学考、电学考、气学考、光学考、声学考、重学考、格物学考、天学考、地学考、身理学考、动物学考、植物学考、矿物学考、图学考附史学、医学考、兵学考、农学考、工学考、商学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