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评点老子与严复对立宪的检视(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王天根 参加讨论

三、日俄战争与严复借老子对立宪政治的诠释
    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社会转型中,严复引进西方社会学思想,会通中西,结合本国国情,形成观察近代社会的独特视角。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严复在震惊、反思中译著《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民族竞争理念。同样,严复评点老子实乃“文章实为时而著”,他说:“《老子》一册,当时随所见妄有涂见……吾辈读书,取适已事而已。天下可哀之徒,古今不可一数也。”[2](P34)
    1905年9月20日至10月4日,严复在《中外日报》刊载《论国家于未立宪以前有可以行必宜行之要政》,文章云:“往者甲午中东之役,英人威公使妥玛犹在,……闻其事,蹶然曰:‘此近世莫大之战争也,此非中日之战,乃泰西东新旧二教化之战也。’已而东果胜中果败。自此以降,维新之说遍于吾国中焉。近者甲辰日俄之战,知微之士闻之,亦曰:‘此非俄日之战也,乃立宪专制二治术之战也。’”[2](P131)日俄战争对严复社会学思想冲击极大。现实对严复评点老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俄国胡败被严复诠释成专制独裁导致用兵失败。
    在《老子》30章,严复在“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批点:“不云胜而云果,有道之师,胜乃有果。不道者,无果也。”在“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上批点:“夫不得巳,岂独用兵然哉?凡事至不得已而后起而应之,则不中理亦寡矣。”“俄日之战,俄之所以败者,以取强也;日之所以胜者,不得已也。顾不得已前,尚有无数事在,非不知雄而守雌所可藉口也。”[1](P1088)
    严复不从日、俄的国力、军事实力之比较出发,而从战争的道义性反思俄败日胜的原因,这是中国对战争传统的看法。但日、俄在中国东北燃起战火,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日俄战争的缘起是日、俄在瓜分中国狂潮中利益分配不均而引起的狗咬狗式的战争,谈不上谁正义,谁非正义,与老子之“道”相差甚远。严复于此失察。
    严复发表在1905年9月3日《外交报》第120期上的《原败》一文对日俄战争中俄国失败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称:“是故东方之溃败,于俄国非因也,果也。果于何?果于专制之末路也。”[1](P164)在严复看来,日本对俄国的胜利是立宪对专制的胜利,故他大力抨击专制,在诠释《老子》对老子治国、用兵中“民主”之道大加赞赏。在第3章的总评称赞“黄老为民主治道也。”[1](P1076)严复还援引西方文献来论证道家学术实乃民主哲学:“试读布鲁达奇《英雄传》中《来刻谷士》一首,考其所以治斯巴达者,则知其作用与老子同符。此不佞所以云,黄老为民主治道也。”[1](P1076)《老子》第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通常被当作愚民哲学,是道家学术的糟粕。严复却在“不尚贤,使民不争”上评点:“尚贤,君主治要也。”[1](P1076)君主专制之治国在于尚贤,而黄老哲学反其道,故严复认为黄老哲学是民主治国之道。对于“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严复牵强附会地理解为“虚其心,所以受道;实其腹,所以为我;弱其志,所以从理而无所撄;强其骨,所以自立而干事。”[1](P1076)
    严复在评点《老子》第46章时,对老子用兵之道大为推崇。老子常把战败归结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严复评点:“俄之所以见败于日本者,坐不知足而欲得耳。”[1](P1095)
    严复对日胜俄败原委的认识与其再度访欧密不可分。1905至1906年,严复因开平煤矿讼事任张翼助手前往英国,后他游历英、法、瑞士、意大利等欧洲经济大国或文明发祥地,审视、比较中西社会兴衰治乱的视角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他认为欧洲大国经济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同步推进。特别是日俄战争中俄国的失败,其具体的原因被严复归结为:政治上,“俄大臣之侵蚀公帑,贪冒不忠,以仆所闻,真有令人难信者,顾不幸事实所存,往往发露,虽欲深讳,当无从也。”[1](P161)军事上,“海陆军员缺,欲得之者,非贿不行,学术、资格、劳积皆不问。大抵一少年居海军学塾中年余,第令其家有财,费罗卜数千,即可得缺。陆军亦然,惟其价值,较海军为稍贱。以是之故,二路之官,多愚劣稚呆,于驾海行军,几无所晓。问其何能,但饮佛企酒、吸雪茄烟足矣!”[1](P162)这一点可以与严复评点《老子》中对日俄战争的反思相互佐证,也有利于我们了解严复评点《老子》探究日俄战争胜负之原委,决非纯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二,日本的胜利被严复视作君主立宪的辉煌,中国应该学习日本。
    自1904年以来,清政府官员纷纷奏请立宪;特别是日俄战争日对俄的胜利,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是立宪对专制的胜利,于是立宪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严复对此表示赞同,“以此故立宪之议,为鄙陋所极表同情者”。[2](P13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