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安有三国时期街亭古战场 秦安是关陇大道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被历代视为军事要冲。如东汉建武8年(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亲征隗嚣的略阳之战就发生在境内清水河谷的蔡河村一带。东汉建安18年(公元213年)马超和夏侯渊、张合的一场激战,发生在县东北的莲花城至陇城一带。西晋有陈安保陇城之战。宋金时,南宋抗金将领吴玠、吴璘兄弟在川陕人民的支持下,进行抗金斗争,在秦安境内的古城乡一带发生了着名“腊家城之战”。 历代战役中,最重要、规模大、影响最深的是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发生在县东北陇城镇至龙山镇(1953年划归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的街景之战。街亭之战是诸葛亮为了“北定中原、复兴汉室”而部署的。诸葛亮选择了出陇右迂回长安的关山道作为北伐曹魏的进兵道路。街亭位于关山道西口,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同时这里河谷开阔,南北山势险要,川道清水河蛇曲挡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蜀军攻占关中的大本营,也是关中通往陇西的必经之道,作为蜀军大将的马稷违背诸葛亮劝告,依据南山,凭高扎营,被魏军大将张合切断水道,蜀军主力溃败,街亭失守。为此,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等。此后街亭之战便成为扬名天下的古战场。 四、秦安有全省保存完整的古建筑 秦安历史时期古建筑分布较多,如建于西汉的陇城女娲庙和建于北魏以前的安伏北山女娲祠,属全国最早;建于西魏的王尹龙泉寺,重建于唐代的陇城西番寺,别具风格;建于元代的关帝庙,建于明代的郑川邢泉村可泉寺,中山九龙庙、双塔寺,城隍庙、文昌祠以及建于清代的县城玉皇庙、马祖庙等,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影响,可惜这些古建筑已毁坏。现存主要的古建筑有县城兴国寺、文庙大成殿、县城泰山庙和清真寺等。这些建筑物保存完整,特点突出,价值较高,影响较大。 尤为一提的是创建于元代的兴国寺古建筑群,1997年已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座落在县城新华北街,是一组风格古朴、造型奇特、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群,元代初具规模,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般若大殿),另有山门、钟楼、鼓楼等建筑。般若大殿是全国范围内保存较好、特点最鲜明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经多次强烈地震,大殿建筑没有一点受损,对研究元代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和很高的价值。 在县城新华南街的县博物馆后院保存着一座庄重、典雅、古朴完整的文庙大成殿,创建于明代早期。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大成殿虽然经历代多次修缮,建筑风格仍保持明代的特征。 在县城东侧的凤山上,有一座典雅、秀美自然的依山古建筑群--泰山庙,是目前甘肃省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泰山庙建筑群。泰山庙为明末清初建筑,整个建筑分1阁、1宫、3洞、3殿、11庙,均按凤山自然地形建造在7个台阶上,其间以萦绕勾栏盘曲石径通连,气势轩昂,牙檐高啄的蓬莱阁为主体建筑。各建筑错落有致,精美绚丽。近年来,泰山庙经过一番整修,增添了新的景色层次。每年春节,在这里举行游艺、书画展、灯迷、文艺等活动。春节过后,各地游人登临泰山庙,春游观景。向西远眺,远处高山千姿百态,葫芦河穿流而过,宛如玉带,向东望去,古安夷川尽收眼底,层层山丘生机盎然,令人心驰神往,这里也是秦安县的主要旅游地点。 明洪武年间修建的秦安清真寺,座落在县城南下关,后几经修缮,但毁坏严重。现存建筑有主体建筑礼拜殿和邦克楼,具有中国宫殿式的风格。室内保存有壁切砖刻阿拉伯文和花卉图案,刻工精密,艺术价值较高。秦安清真寺是甘肃遗留至今的6座古建筑清真寺中最早建造的一座,是秦安特有的民族风格建筑,比张家川的清真寺文化早得多。是研究甘肃伊斯兰教建筑的实物例证。 近十多年来,一些仿古建筑相继出现,为秦安建筑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如1989年在陇城南门内原址重建的宏伟庄重的女娲庙;1987年陇城群众在原西番寺重新修建,已落成大殿3座。80年代后期,在王尹龙泉寺原址重修大殿1座。在县城东邢泉村重建有娲乡圣神庙和可泉寺等。 五、秦安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秦安地处从关中越大陇山(关山)通往河西走廊西域的大道上,又因县城北三十里的阳兀川金城里为古代成纪县址,其地正处大陇山西北坡下的葫芦河中下游河谷地带,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因此,这里在古代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汉唐时期,以通商贸易为契机的中西交往,通过丝绸之路来完成。这条路线是从今西安出发,沿渭水西行,经宝鸡、到陇县,向西通过大陇山后,进入秦安境内,从今秦安县陇城镇取捷道,经略阳城(今蔡河村)和五营乡邵店村(大地湾遗址所在地)进阎家沟,过中山簸箕村、叶堡乡三棵树,沿梁而行至叶家堡进入阳兀川,到达成纪,再西行十多里至郭嘉马峡关(马峡村),过关翻山后,再出秦安境,进入甘谷泉,沿渭水继续西行。据考证,丝绸之路进入秦安的第一城镇陇城为关中越过陇山的第一重镇,是历代政治军事要地。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成纪是甘肃省最早的集镇。这条古道经过的略阳川和阳兀川也是古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古遗址和出土文物甚多,伏羲女娲出生地、古陇城、古略阳城、大地湾遗址、古城纪县、显亲县、窦固侯国、杨家沟着名唐三彩出土遗址等均在这条丝路古道上。由于历史交通方便,大大促进了本地区文化的发展,同时对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尤其是促进了秦安县历史商贾贸易的发展,逐渐养成了秦安人出外经商的习惯。秦安古代交通的发达促进后世交通的发展、现代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十分方便。 六、秦安为历代州、郡、县、道置地 秦安境内历代一些州、郡、县、道治长达2000余年。县城北三十里的阳兀川为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的城纪县治地。唐代的秦州曾迁阳兀川;县城东北清水河谷的陇城曾是西汉街泉县、汉凉州刺史部、陇县。三国、东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陇城县,政治军事地位非常重要。陇城遗址至今历历在目。今南小河谷的古城川为西魏、北秦州安阳郡安阳县治地,北周的交州安阳郡安阳县治地,宋改名为腊家城。今清水河谷五营乡蔡河村附近,为西汉略阳道治地,至今这里有“大城”之说。今秦安县城所在地兴国镇、宋代为寨,金正隆二年(1157)始设县,经元、明、清、中华民国,至今已有近840余年的历史,也是一座较为古老的城镇。 可见,历史不同时期,在今县境内设置的州、郡、县、道有许多处,均在几条河谷川道,尤以略阳川(今清水河川)最为重要,其次是阳兀川(今郭嘉河谷)和安夷川(今南小河谷)。其他建置均为异名同地。在这几条川道,庙底沟、马家窑、半坡、马厂等文化遗址遍地分布,重要的有50余处,在这里曾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这三条河道,均为葫芦河支流,东岸的略阳川水和安夷川水源于陇山西侧;西岸的阳兀川水与成纪水(今南河,在静宁县内)发源于华家岭东南侧。这四条河谷为陇右历史文化中心与中西文化交流要道。故此,历代史地学家把略阳川、阳兀川、安夷川和成纪川称之为陇右的四个“文化河谷”,而这四个文化河谷中,有三个“文化河谷”在秦安境内。于是,把秦安古代在这三个河谷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称作为“秦安的三个河谷文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意见:第一、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在本地区内的秦安县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古文化对整个中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伏羲文化和大地湾文化,它们互相影响,形成了特有的秦安古代文化。由此可见,伏羲、女娲文化是大地湾文化的先驱,大地湾文化是伏羲、女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伏羲的“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等伟大功绩都在大地湾遗物上体现出来。从时间上来推断,伏羲、女娲距今一万年左右,大地湾遗址最早时代距今约8000年,可以确定两者文化的相互关系。大地湾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和发展意义非同小可,大地湾的陶器、记事附号、建筑、绘画和农作物种子都是目前的全国之最,在当时属领先地位,直接影响到周围地区以至全国,使后世文化得以发展,并使中国开始走向文明时代。第二、秦安是历史时期陇右文化中心,以清水河谷为主的陇右三条文化河谷,古代先民首先在这里繁衍人类,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创造了古代文化。除大地湾遗址和伏羲、女娲文化以外,历史时期还有许多重要的州、郡、县置地在秦安境内,有时州县并存,有时三四县置并存。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在境内清水河谷的陇城镇设立梁州刺史部,属全国十三州刺史部之一,辖10郡134县,包括甘肃大部、青海省东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为当时甘肃最大的政区。故此,可以看出,秦安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政治在陇右的中心地位。 第三、秦安自古为中西交通必经之地,有“据一地而扼四方”之功能,这里东到西安,西通西域,北进塞北,南下四川。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畅通了中西文化交往,也使秦安古文化得到了更进一步传播,同时也发展了秦安古文化,促使了秦安经济、商贸等业的发展。使陇城、邵店、成纪这些必经城镇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更快。这种经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促进和交流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通过丝绸之路这样方便的交通才能完成。 第四、由于历代政治、文化和交通的地位,加之秦安地处陇山以东,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发展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为人类世代生存最佳场所,关中越陇山后的第一重镇就是陇城,为此被视为军事要冲,曾有许多着名的战役发生在这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的要地之一。 【参考文献】 (1)冯绳武:《甘肃地理概论》,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2月。 (2)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85年10月。 (3)雒江生:《成纪辑闻》,《教学研究》,1981年第一期。 (4)冯绳武:《从大地湾的遗存试论我国农业的源流》,《地理学报》,第40卷,第三期,1985年9月。 (5)郎树德:《大地湾考古与中国文明起源的线索》,《西北史地》,1988年第3期。 (6)霍想有主编:《伏羲文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5月。 (7)郭厚安、陈守忠主编:《甘肃古代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8)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1978年至1982年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83年11月期。 (9)徐日辉着:《秦州史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1月。 (10)秦安县志办公室编:《秦安史话》,1995年9月,甘肃省内出版。 (11)秦安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甘肃省秦安县地名资料汇编》,1985年10月,甘肃省内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