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明代“牙人”“牙行”考略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 高叶华 参加讨论

明中叶以后,“一条鞭法”的推行以及“农商皆本”思潮的兴起,使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货物数量增长,中小城镇勃兴,市民人数大增,城镇店铺发展迅猛,商贾的社会经济地位日渐提升。在此期间牙行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关于明代牙行的情况,有学者曾作了一些研究。[1]但由于文献稀缺,因而对明代牙行还缺乏系统性的探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代牙行的职能、作用及政府的管理做一综合考察。
    一、牙人、牙行的概念及其职能演变
    牙行是经营中介业务的商行,其组织人员即为牙人,也称牙侩、牙郎、牙子、经纪等。牙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扩大、交换频率增加的结果。历史上牙行出现较晚,但牙行的组成成员--牙人的出现却较为久远,究其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古代,由于马、牛等畜力在农业生产和攻防战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市场交换的过程中,买卖双方对其“形容筋骨”的评估就显得格外重要。为适应市场上马、牛交易活动的需要,出现了不少专门从事评估马、牛等畜类优劣的中间人。这些人能够准确地对牲畜作出权威的评估,在市场上地位非常突出。《吕氏春秋,观表篇》:“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亏九堙,尤尽其妙矣!”这些人可谓先秦时期最为专业的“牙人”了。但是,古代对“牙人”的称谓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吕氏春秋·尊师篇》中载“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史记·货殖列传》也有“节驵会”的记载(《汉书》记作“节驵侩”)。《说文解字》云:“驵,壮马也。……一曰驵会。”段玉裁注曰:“谓合两家之买卖,如今之度市也。”[2](P468)可以说,先秦秦汉之际“驵侩”就是从事说合马、牛交易的中介人,其职能就在于评定出一个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价格,促使买卖成交。
    以“牙”字冠称交易中介人,最早记载见于唐代开元年间,《旧唐书·安禄山传》载:“安禄山……为互市牙郎。”《资治通鉴》(卷二一四开元二十四年)也说,史思明与安禄山“皆为互市牙郎”。胡三省注曰:“牙郎,驵侩也,南北物价定于其口,而后相与贸易。”在唐代官、私文献中也经常可以见到用“牙人”[3](卷89《泉货》),“牙子”[4](卷135《卢杞传》),“市牙子”[4](卷135《卢杞传》),“市牙”[4](卷135《卢杞传》),“牙侩”[5](卷175《张又新传》),“牙保”[6](卷86《异人六》)等称谓称呼交易中介人的资料。此后,以“牙子”,“牙保”作为交易中介人的特定称谓的习俗一直延续到近代,甚至现代如甘肃地区犹存。
    两宋时期,城乡经济发展,商品贸易繁荣,牙人数量更趋增多。与前代不同的是,牙人与官府牵涉逐渐增多。首先,牙人必须从政府手中领取“付身牌”,成为一个合法的经纪人。其次,为了经营与辽、西夏之间的榷场贸易,官府招募许多出色的牙人做官内牙人。元丰二年(1079)经制熙河路边防财用李宪就明确建议:“蕃贾与牙侩私市,其货皆由他路避税入秦州。乃令秦熙河岷州、通远军五市易务,募牙侩引蕃货赴市易务中贾。”[7](卷186《食货志下》)榷场交易采取全封闭的隔山买牛方式,双方商人不能直接见面,买卖中的具体事宜都由主管牙人处理。此时,牙人既是“合市者”,又是边贸财政官员。
    随着牙人队伍的壮大,牙人组织--牙行开始出现。有关牙行出现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但迄今可以见到的关于牙行的最早记载则始自元代。至元二十三年(1286)八月,中书省咨文称:“除大都羊牙及随路买卖人口、头匹、庄宅牙行,依前存设,验价取要牙钱,每十两不过贰钱,其余各色牙人,并行革去。”[8](卷18《关市》)可见,牙行或类似于牙行的组织最晚应出现于元代,明清时期则正式沿用了牙行的称谓。
    二、明代牙行状况
    明中叶以后,经过一百多年的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日趋繁荣,商品经济十分活跃,牙行在货物交易中作用显著。政治上,“一条鞭法”规定:“……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供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9](卷78《食货》);思想文化上,“农商皆本”的社会思潮日益兴起。这些不但为商业的发展铺垫了沃土,更为牙行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广阔的活动空间。明代牙行的繁盛主要表现在牙行种类多、规模大、经营活动多样三个方面。
    1.牙行的种类
    明代牙行的从业者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官府经营的“官牙”,即为明王朝以及诸藩王开设于各地的官店。明初,“京师军民居室皆官所给,比舍无隙地。商贾至,或止于舟,或贮城外。驵侩上下其价,商人病之。太祖乃命于三山诸门外,濒水为屋,名[塌房],以贮商货”[10](卷57《食货五》)。这些原为征收商税和充当塌房而设的店面后来逐渐发展为官牙。同时,为了管理对外贸易,明初在沿海地区设立了市舶司,并设有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牙行。嘉靖时,广东市舶司中的客纲、客纪等都属于官牙。另外,在一些市镇中,地方政府为检查税收管理市场,也设有官牙。如福建福安县富溪市,“旧设巡拦,今(明末)设官牙,以评贸易”[11](卷1《市镇》)。这些均属于既官又牙的牙行,也就是官牙。官牙经常强截强卖客货,不少客商因此倾家荡产。
    另外一类即为城镇市集上的“私牙”。这类牙行或是从牙人做起,赚取佣钱,凭借个人本事积累资本然后开设牙行,或是凭借祖上积蓄,聘取有经验的牙人作掌柜开设连锁牙行。如江西洞庭商人翁笾在清源经营布行时,“治邸四出,临九逵,招来四方贾人。……已察子弟僮仆有心计强干者,指授方略”[12](卷十三《人物》),使贾荆襄、建业、闽、粤间,各有任事。这里有富甲一方的大牙行,他们财力雄厚,为各地客商提供巨额货源;也有勉强度日的小牙行,他们主要将收购的货物转售给大牙行,小部分出售给购买量不大的客人。可见,牙行的大小不同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市场需要,保证了市场交易的顺畅进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