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清宫萨满祭祀的仪式与神话研究(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张亚辉 参加讨论

堂子之谜
    由于在崇德元年的时候,皇太极就规定,除了皇室之外,其他人都不可再设堂子祭祀,因此,后来的民族志调查当中就已经没有这部分的内容了,之前的宫廷文献亦没有交代这一仪式的民间形式,而少数几篇关于清代早期的笔记资料中也没有涉及。《满文老档》记载:“前以国小,未谙典礼,祭堂子神位,并不斋戒,不限次数,率行往祭。今蒙天眷,帝业克成,故仿古大典,始行祭天。……嗣后,每月固山贝子以上各家,各出一人,斋戒一日,于次早初一日,遣彼谒堂子神位前,供献饼酒,悬挂纸钱。春秋举杆致祭时,固山贝子、固山福晋以上者往祭,祭前亦须斋戒。除此外其妄率行祭祀之举,永行禁止”(40)。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整个清朝所有的满人当中就只剩下北京和盛京的清宫两个堂子了。关于堂子祭祀的来源和意涵就变得难以索解。在崇德元年之前,虽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元旦时都会到堂子祭祀,但其他的礼仪规定并不严格,祭祀堂子也没有固定的时间节律,亦没有斋戒的要求。而且民间也多有祭祀者。但崇德称帝之后,皇太极希望能够严肃堂子祭祀,将其塑造成带有国家色彩的贵族祭祀仪式。当然,这并不是说堂子祭天就是满人最高的祭天典礼,在崇德元年,皇太极就已经在沈阳德盛门外的天坛举行祭天仪式了(41)。
    那么,堂子祭祀在满人民间和宫廷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呢?后来的学者对堂子的来源做了各种研究和设想,比如,富育光认为,“堂子”是从满语“Dangse”(档涩)演变而来,“档涩”汉译应为档子、档案,“往昔凡满族各姓家族支持者总穆昆处专设有‘恩都力包’(神堂)或‘档涩包’(档子堂),作为恭放阖族谱牒及本氏族众神祇神位、神谕、神器、祖神影像之所”(42),这一看法借助了民族志和语言学的支持,但无法解释为何当皇太极要称帝的时候就要禁止民间保留堂子,而且他所提到的堂子的功能很明显与清宫堂子并不相符。白洪希也接受了“恩都力包”的说法,但他认为,“清代宫廷的萨满祭祀又有坤宁宫祭与堂子祭之分,坤宁宫祭为皇帝、皇后在宫内举行的家祭,而堂子祭乃是较隆重和神圣的国家盛典和全族的祀神典礼”(43)。罗友枝认为,“堂子祭礼是征服者精英集团的国家级祭礼”,“在堂子里的祭天仪式也可视为爱新觉罗氏的祭祀仪式。皇帝、皇子和皇族王公贵族的神杆就体现了这方面的意义”(44),而“坤宁宫每日所行祭礼以及在坤宁宫庭院里举行的计划中的祭礼都是与普通旗人的家庭祭礼相关联的皇室家庭祭礼”(45)。刘厚生认为,堂子祭祀对应的是“觉罗”,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祖父六兄弟的后代,而大内祭祀则对应的是爱新觉罗家族,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父亲的后代。白洪希、刘厚生与罗友枝的解释固然有道理,但究竟是不完整的,因为这样的看法无法解释堂子和坤宁宫祭祀仪式上的差别,尤其是在献祭上的差别(46)。
    关于参加这个祭祀仪式的人,不同时期有很明确的转变。从皇太极开始,直到顺治年间,似乎是汉人、蒙古亲王贝勒都是可以参加的,但到了康熙十二年规定,汉人不再可以参加堂子祭祀了。而且这个规定并没有说是针对年度周期的,也就是说,出征凯旋的堂子祭祀,汉人也不参加了。到了乾隆年间,则进一步规定,蒙古人也不可以参加堂子祭祀了,成书于乾隆五十二年的《皇朝文献通考》中就规定,外藩蒙古王公台吉不随行了(47)。置于官员,一直有规定是一品大员是可以随行的,但所限为满人,并不包括汉人。这样看起来,堂子祭祀的变迁史说明,堂子并非是专属于由蒙满构成的征服者集团的祭祀空间,反而是一个满族皇室在不断将其纯粹化,甚至“民族化”的宗教场所。
    在春秋两季月的朔日之前,要先准备松木神杆。“堂子立杆大祭所用之松木神杆,前期一月派副管领一员,带领领催三人、披甲二十人前往直隶延庆州,会同地方官于洁净山内砍取松树一株,长二丈围径五寸,树梢留枝叶九节,余俱削去,制为神杆,用黄布袱包裹赍至堂子内,暂于近南墙所设之红漆木架中间,斜倚安置,立杆大祭前期一日立杆于亭式殿前中间石上”(48)。堂子里面共有神杆座73个,全部位于拜天圆殿之南,皇帝的神杆位于中央,最靠近拜天圆殿之处,身后是两个6×6的神杆群,分别属于各皇子和王公贝勒等人。
    正式祭祀之前,还要准备黄棉线长绳三条,以及飨殿内的一应供献之物若干(49)。祭祀之日一早,执事太监将坤宁宫内朝祭神位由坤宁宫请至堂子飨殿内,“供佛亭于西首之座,次于神幔上悬菩萨像,又次悬关帝神像”(50),然后将准备好的三条索绳“一端合而为一系于北山墙中间所钉环上,一端由飨殿隔扇顶横窗中孔内穿出,牵至甬路所立系索绳红漆二木架中间,分穿于神杆顶之三孔内,将黄绿白三色高丽纸所镂钱二十七张合为九张,挂于神杆顶三孔所系三条索绳之上,又合而为一由亭式殿之南北隔扇顶之横窗孔中穿出,系于神杆。将黄高丽布神幡悬于神杆之上,其亭式殿内高案下所立杉木柱上挂黄绿白三色高丽纸所镂钱二十七张。”(51)
    祭祀礼仪的核心环节包括了两个部分,第一阶段,司祝萨满分别在飨殿和拜天圆殿献酒九次,之后进入第二个阶段:“一司祝预备于亭式殿内,一司祝进飨殿正中立,司香举授神刀,司祝接授神刀前进,司俎官赞鸣拍板,即奏三弦、琵琶、鸣拍板、拊掌,司祝一叩头兴,司俎官赞歌鄂罗罗,侍卫等歌鄂罗罗,司祝擎神刀祷祝三次,诵神歌一次,擎神刀祷祝时,侍卫等歌鄂罗罗如是,诵神歌三次,祷祝九次毕,仍奏三弦、琵琶、鸣拍板、拊掌。司祝进亭式殿内,一叩头兴,诵神歌,擎神刀祷祝,以及侍卫等歌鄂罗罗俱如祭飨殿仪,祷祝毕复进飨殿内,一叩头兴,又祷祝三次,司俎官赞歌鄂罗罗,侍卫等歌鄂罗罗一次,祷祝毕授神刀于司香。司俎官赞,停拍板,其三弦、琵琶、拍板皆止,兴,退,司祝复跪祝,叩头,兴,合掌致敬退。其亭式殿内预备之司祝亦跪祝叩头,兴,合掌致敬,退。司香阖佛亭门,撤菩萨像、关帝神像恭贮于木筒内,仍用衣黄缎衣司俎满洲等恭请安奉舆内,镫仗排列前导,请入宫中”(52)。皇帝在整个仪式当中无疑据有祭主之位,但其仪式职责其实相当少,只在司祝萨满行礼的时候随着到飨殿和拜天圆殿内行礼,然后受胙,还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