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清宫萨满祭祀的仪式与神话研究(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张亚辉 参加讨论

仪式中提到的佛像、菩萨和关公是坤宁宫朝祭之神,每年春秋立杆大祭和四月初八浴佛祭的时候都要请到堂子飨神殿中来。上述仪式过程与每年四月初八的浴佛祭非常相像,尤其是献酒和捧神刀的两个步骤几乎是完全一致的(53)。两个仪式都强调,在最后时刻,站在飨殿和亭式殿(即拜天圆殿)中的两个司祝萨满要同时叩头,以使得整个仪式结束。这表明,在此一时刻之前,飨殿中的朝祭神位与拜天圆殿中的神位是相互连接的,而这个连接就是靠司祝萨满捧神刀祷祝的环节实现的。
    在堂子立杆大祭的时候,有一个神灵是不参加的,那就是位于堂子东南角上的尚锡神亭中的尚锡神。阿桂和于敏中在奏折中说,这个尚锡神是田苗之神,有学者因此认为尚锡神就是满族经常在春耕之时于田间祭祀的农神乌忻恩都力(54),虽然这乌忻恩都力亦是阿布凯恩都力的一个化身,但从祭祀仪式所举行的空间和仪式细节来看,这种说法并不可靠。乾隆曾经描述过祭祀田苗神的过程:田苗正长生蟊,或遇旱,前往田间悬挂纸条如旒,以细木夹之,蒸糕与饭,捧至田间以祭,这与史禄国对乌忻恩都力祭祀仪式的描述是相辅的(55)。实际上,“尚锡”也就是“上帝”,是满人受汉人影响之后,对最高天神阿布凯恩都力的另外一种表达,不过是由于语言学的原因,满语将“上帝”的读音更容易发成“尚锡”(56)。尚锡神亭虽也处于堂子之内,但对尚锡神的祭祀却相对独立。每月初一对尚锡神的祭祀是由满洲管领完成的,不需萨满。而且,所有如元旦祭祀、浴佛、立杆大祭和马神祭等祭祀仪式,尚锡神都不参与其中。
    在祭祀亭式殿的祝词当中提到:“上天之子,纽欢台吉、武笃本贝子: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今敬祝者,贯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届满,立杆礼行,爰系索绳,爰备粢盛,以祭于神灵。丰于首而仔于肩,卫于后而护于前,畀以嘉祥兮。齿其儿而发其黄兮,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贶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寿我兮”。也就是说,亭式殿中其实供奉的是纽欢台吉和武督本贝子,富育光认为,纽欢台吉是天或苍天神(57),武督本贝子则是最远的始祖之意。在立杆大祭中,飨殿中有三位神灵,供有饽饽九盘,酒三盏,而在亭式殿中则供有饽饽一盘,酒一盏;在每月初一日的祭祀中,亭式殿中供奉时食一盘,酒一盏,而尚锡神亭中亦是时食一盘,酒一盏;在马神祭当中,亭式殿内供打糕一盘,酒一盏。从供献食物和酒的数量来看,亭式殿中似乎并不是供奉着两个神灵,而是只有一个神灵。而且这个神灵是没有任何具体的神位的。尚锡神亭的建筑规格比亭式殿略小,内部陈设则基本一致,尤其是神位的安排几乎一模一样,而其中供奉的已经是上帝了,亭式殿的主神地位至少不会比尚锡神低,因此,这个神灵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阿布凯恩都力,或者是这一天神的某一化身。
    满族立杆祭祀的时候,都是面南而祭的,而在堂子立杆大祭时,在神杆之下并没有任何供献之物,从方位上来看,唯一可能的贡献神杆的场所就是亭式殿。在崇德年间,尚锡神亭称作“神位”,而亭式殿称作“堂子”(58),而在顺治时,尚锡神亭称作“祭神八角亭”,而亭式殿则称作“八角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尚锡神亭是在汉人的影响之下产生的阿布凯恩都力的神位,而亭式殿则是祭祀南面的神杆的场所。
    在满族民间,元旦祭祀并不重要,宫廷的元旦行礼是汉人时间观念影响下的产物。不论满人是否借鉴了汉人的观念,在这段时间里面,他们也会将火神DJUN FUCHIXI的画像烧掉,并在除夕的时候换上新的(59),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面,人间的一些神灵是要被送回天上去的。元旦时,送到堂子的朝夕祭神位分别放在飨殿的西侧和东侧,并不占据神位,也不会从神舆中请出来,除了朝夕各换一次香之外,也没有任何供品。而在浴佛祭和春秋大祭的时候,只有朝祭神位会被请到堂子的飨殿。朝祭神位被认为是来自天上的,他们生活在天上一个永远是绿色的美好世界(60)。而堂子周围就种满了常绿的松树。在三位朝祭神灵当中,关帝是最特殊的一位,他在坤宁宫是需要血牲才能请到的神灵,但在堂子里面,血牲根本就不需要了。浴佛祭原本是一个与关帝并没有什么关系的仪式,但由于在浴佛的时候,自大内以下到民间,“不报祭、不还愿、不宰牲、不理刑名”(61),关帝留在坤宁宫也无法请下来,也就不能享用供献,因此也一并被请到了飨殿。这样比较下来,笔者以为,可以确信堂子其实就是天上的神灵所生活的那个常绿的世界,是天上世界的象征。
    但这个天上世界并非没有结构的,从空间的开放程度来看,拜天圆殿南面的神杆座是完全开放的空间,同时,在春秋大祭立杆的时候,这个空间的纵向延伸也是最明显的。亭式殿和尚锡神亭都是八角亭式建筑,整体上亦是向上延伸的,亭子各面开窗,属于半开放式。至于飨殿,则完全是殿式建筑,空间封闭性最高,而且整个空间是横向展开的。沿着堂子的南北中轴线,越向南端至皇帝立杆之处,神圣性越高,却离地上国越远,越向北端,神圣性会随之下降,而与地上国的关系就越亲密,直至堂子围墙的入口,就回到了地上国。事实上,堂子的空间中存在一个十分微妙的张力,即只有神杆才是神圣性的唯一源头,但堂子作为一个神圣空间却是由亭式殿来定义的,因为,亭式殿是一个固定的建筑,而不同的祭主却要各自带自己的神杆来。亭式殿本身获得某种程度的独立仪式地位,即是对这一空间张力的解决方式。
    尽管立杆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但这个空间并非中心对称的,而是面向北方的,亭式殿亦是一个中心对称的建筑,但南北轴线无疑更重要,其中的神位在南侧面对神杆,而门开在北侧,正对着面向南侧的飨殿,在亭式殿和飨殿中间的空间即是祭祀人员活动的空间。由于在立杆祭祀时,要面南而祭,在这个空间秩序中可以看出,安放在飨殿中的朝祭神位与祭主行礼时的方位是相同的。春秋两祭月的立杆与满族的季节观念有关,在满族神话《天宫大战》中,一年被分成有雪的和没有雪的两个部分(62),春秋之立杆大祭正对应着这样的季节转换。实际上,春秋两个季节亦不是完全对等的,满人民间更加重视的秋季祭祀。这样,就可以确定堂子立杆大祭仪式的意义了:在这新旧年份交替的时刻,原本居住于天上常绿之处的坤宁宫中的朝祭神灵的神位要回到天上,阿布凯恩都力将赋予这些神位以新的灵验性。而且在仪式当中,这些朝祭神灵也将与阿布凯恩都力相连接,实现神圣性的更新。在傅英仁所讲述的宇宙大战神话的最后,“那些在人间养伤的神,有愿意回天的回到了天上,不愿意回天的成了地上国的神,像河神、海神、湖神、山神、土地神、治病神等等。阿布凯恩都力把在地上养好伤的神都做了安排”(63),而那些回到天上的神,都是天神类的神灵,也就是各种恩都力。朝祭神位就是其中三个能够被请下来到地上国的恩都力。而那些夕祭神灵则是不需要再次回到天上的神灵了。
    坤宁宫大祭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分别对应着天宫大战神话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阶段。而堂子与坤宁宫的区别却不再是依据于神圣历史的结构,而是对应着神话里面的空间格局,即天上国与地上国的空间区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