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清代前期上海的航业船商(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史学》 范金民 参加讨论

依据当时人的这些说法,在上海从事海运业者,来自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上海当地及周边如宁波、海门、南通、太仓等地人也极为活跃,其中势力最大者,即是上海及其邻近沿海地区崇明、南通三地之人。可知海船运输业与一般意义上的远距离贩运贸易不同,当地人居有地理和人力等优势,能够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上海航运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上海地区的沙船商,起步于明后期。嘉靖十四年(1535),巡按直隶御史张题奏中称:“近年以来太仓、崇明、江阴、通泰沿海居民视海洋为庄衢”,从事沿海贸易(54)。万历四十五年(1617),应天巡抚王应麟称:“沿海民多造沙船,始贾装运之利,继为通夷之谋”(55)。姚廷遴《历年记》崇祯十二年(1639)十月二十六日记:上海东门外殷姓,“系崇明籍,侨居海上已三代矣,业有沙船几只,开贩柴行生理,家甚厚”(56)。此殷氏,正是清中期包世臣等人所说的祖籍崇明人。只是其时的沙船,运输的还不是日后开放海禁后的豆粮,而大概只是从事近距离生活日用品的运输。
    入清之后,延至开海之初,因长期的海禁和清初的迁海,沿海贸易极度萧条,海船“舵工水手久无其人”。虽然开海,专门收泊装载豆石的沙船的江海关的分关刘河口,并无海商前往,可以想见,其时上海大关海商也不会众多。后来有安徽商人金姓者,赍带资本到刘河创造海船,从此而开创了刘河的海船字号业,“帆樯林立,江海流通”。更后则有江苏通州商人刘姓、吕四商人赵姓继起而为海商,山东胶州则有商人开设中和、利吉字号,莱阳则有商人开设吉顺字号,汇县则有商人开设恒利字号。同时也有专门从事运输的船户,来自吕四的高、姚、包、赵等大户及诸多小户,于是苏北、奉东各口之商贩在刘河镇设立的运输字号“如云而起矣”(57)。与此同时,上海的海商当也日渐汇集。康熙三十六年,上海县重修县庙,就有吴姓“洋商”捐银10两,在捐款者中崭露头角。
    康熙后期,著名海商张与可,可以作为典型。这个张与可,又名张羽可,真名张丰,上海县船户,本系监生,考授州同之职,开张元隆洋行,康熙五十年江苏巡抚张伯行查禁海盗时,审讯后是这样奏报的:“查张元隆开张洋行,闻其立意要造洋船百只,今已有数十只,招集异乡水手,假名冒籍,请关县牌照,藉称贸易,往来东西二洋及关东等处。”(58)上海县造报康熙四十五年(1706)出海船只册内开列的船户余亨,舵工张任、林永祥等23人,均由其保结。康熙四十九年间,指使其弟张令涛夤缘进入两江总督署为幕客,而将洋货不时贿赂总督,总督噶礼在上海时,十数船所铺设之物,均由其馈送,而由其弟令涛护送至宁波入口。当常州府通判周葑和常熟知县章曾印奉巡抚之令前往其家取供时,其竟公然上座,两官侧坐其下。“今现查出元隆自置船只,皆以百家姓为号,头号赵元发,二号钱两仪,三号孙三益,四号李四美,五号周五华之类,则其立意要洋船百只之说不虚矣。又经臣亲审华亭县经承,据开出元隆在该县冒领照票之船,有杨日升等二十八只,俱非华邑民人。一处如此,其在别县移甲换乙冒领照票,当又不止百只矣。”(59)又奏:“访得奸牙张羽可即张元隆,开张洋行,招集异乡匪类,广置洋船,诡捏姓名,冒领照票,往来东西二洋及关东等处,行踪诡秘。……张元隆已于上年(笔者按:即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病故。……故尚有伊弟张思永、伊侄张藻文、张心佩、张龄千,皆为元隆手足腹心朝夕管事之人。更有假张思永的名余元彩又名张仲泉供,系在行经管讨账。又有曹鸣岐供,代元隆管船,上年前往山东被盗,系在山东顶名具报之人。又有沈汉修等,俱代张元隆在行料理。……且据张思永供,时常见余元亨在哥子行里卖货,有五六年了等语。张羽可在海关保欠各船商税银八千两。”“据上海县讯,供亦称张元隆共有五船,同开出海。……据华亭县经承沈来时据开,张元隆在华亭县领过照票,有杨日升、王胜吉、何元吉、邵元隆、吴万隆、王永顺、陈茂盛、陈璧、吴天成、周嘉、李长吉、张元嘉、吴圣兴、陈起胜、陈禄吉、吴茂顺、叶楫臣、林文、林发、张徐祥、萧鹤鸣、陈泰兴、戴元生、吴起元、张盛、张南等,连余元亨、张永升共二十八船。华亭一处即有如许多船,其在别县移甲换乙,诡领照票自必不少。合之都察院访闻,元隆立意要洋船百只,已有数十只,籍称贸易,逗遛在外,久不归里。”(60)宠臣王鸿绪也密奏:“江浙地方海中时有贼船,上海县有富商张与可向日开张洋货行店,今年五月十七日张与可有洋船十七只出海,有营船三只护送出去,系浏河营、吴淞营、松江左营千把总等三员。不意遇海中贼船,劫去张与可洋船一只。”(61)
    由上述奏报,可知这个张与可确实非同一般,其开设元隆海船牙行,自有洋船数十只,以百家姓编号,立意置立海船百只,曾经五船同开出海,或一次性出海洋船17只,出海时以官兵为后盾,有绿营营船保护。行内分工细密,人手众多,有管事之人、料理之人、管帐之人、管船之人、卖货之人。同时以其名义为周邻地区的海船到官府领取出海贸易照票,为船户水手出具保结,仅在华亭一县,就领过28只海船的照票,而船主均非华亭人氏;仅在上海一县,就于康熙四十五年保结过23名船户舵工;更保缴海船税款,光欠交者就多达银8000余两。张与可是个集船商、牙商、保载人、红顶商人于一身,其弟为两江总督幕客,与总督关系非同一般,声势显赫,视州县官为草芥。当时海船的造价,似与后世相当,蓝鼎元说:“内地造一洋船,大者七八千金,小者二三千金……商家一船造起,便为致富之业,欲世世传之子孙。”(62)一船造价七八千两银,数十条船,所需固定投资可以想见,船商之财力着实可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