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公铭文考释(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考古》 冯时 参加讨论

铭文“任地征”意同《尚书·禹贡》之“任土作贡”。伪孔《传》:“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孔颖达《正义》引郑玄《注》:“任土谓定其肥硗之所生。”《周礼·地官·载师》:“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唯而漆林之征二十而五。”郑玄《注》:“任土者,任其力势所能生育,且以制贡赋也。征,税也。言征者,以共国政也。郑司农云:‘任地,谓任土地以起税赋也。无征,无税也。’”是“任土”又作“任地”,与铭文同,意即因地,“任”皆用为“凭”。《禹贡》言禹敷土而据土地之肥瘠制定贡赋,文云:“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言任土而定贡赋之事甚详,不赘引。文又云:“庶土交正,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裴《史记集解》引郑玄《注》:“众土美恶及高下得其正矣。亦致其贡篚,慎奉其财物之税,皆法定制而入之也。三壤,上、中、下各三等也。”言禹作贡法极明。《史记·夏本纪》:“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此皆即铭文“任地征”所言之事。
    铭文前三句之文辞与《尚书·禹贡序》全同,内容则与《禹贡》所载之事相合。《禹贡》之名即言禹作贡赋。《诗·大雅·韩奕》:“维禹甸之。”郑玄《笺》:“禹甸之者,决除其灾,使成半田,定贡赋于天子。”《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盖古有税民之法及诸侯贡法,尧时遭洪水,不能修其制,至禹始更作之。铭文所述关乎古代税制之起源,于经济史研究颇为重要。
    “降”,读若降服之降,字或作“”。《说文·夂部》:“,服也。”《诗·召南·草虫》:“我心则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降者,之假借。《说文》:‘,服也。’正与二章‘我心则说’,《传》训为服同义。《尔雅·释诂》:‘悦,乐也。’又曰:‘悦,服也。’是知服亦说义也。今经传服字通借作降。”“降民”,使民心悦诚服也。
    “监”,《说文·目部》作“”。《尔雅·释诂》:“监,视也。”《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是“监”即观视之意,“监德”即观德视德。《尚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伪孔《传》:“言王当视夏殷,法其历年,戒其不长。”《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史记·孔子世家》引首句作“周监二代”。程树德《集解》:“监,视也。二代,夏商也。言其视二代之礼而损益之。”云周礼莫不参夏殷而袭用之,此所谓监于二代也。故“监德”意同向德修德。
    铭文“降民监德”实即监德降民之倒文,以监德为先而降民也,言禹修德而使民降。《尚书·皋陶谟》:“禹曰:‘予娶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史记·夏本纪》复引此事,于“迪朕德”以下云:“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解意甚当。言苗顽不化,舜则导之以德而化其心,使降服之,故使禹敷德。皋陶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知禹用德而不用刑。禹敷德而舜德大明,又知禹德舜德实乃一也。故铭文“监德”即言禹监舜之德而袭之。史载禹徂征有苗,服之以德而不以强。《墨子·兼爱》引《禹誓》:“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伪《古文尚书·大禹谟》:“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罚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亦允若。至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伪孔《传》:“以师临之一月不服。……益以此义佐禹,欲其修德致远。远人不服,大布文德以来之。……讨而不服,不讨自来,明御之者必有道。”禹征有苗,既誓于众而以师临之,经三旬而苗民不服。“苗民逆命”即讨而不服。其后益佐禹以为惟有德能动天,苟能修德,无有远而不至。因言行德之事,欲禹修德谦虚以来苗。既说其理,又言其验。以舜初耕于历山,为父母所疾,遂自负其罪,自引其恶,恭敬以事见父瞽瞍,悚惧斋庄战栗,不敢言己,舜谦如此。虽瞽瞍之顽愚,亦能信顺。帝至和之德尚能感于冥神,况此有苗乎!禹拜益而受之言,遂还师,大布文德,七旬而有苗降服。是禹征有苗不服,故修德以服之。铭文“降民监德”即述此事。《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与铭文之意合。《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是为禹所仿。
    廼自乍配x郷民,成父母,生我王。
    “乍”,读为“作”。“郷”,读为“相”。《礼记·祭义》:“者,郷也。”郑玄《注》:“,或作相。”是“郷”、“相”互通之证。《尚书·吕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与本铭同。陆德明《释文》引马融云:“相,助也。”伪孔《传》:“今天治民,人君为配天在下。”簋铭:“有余虽小于,余亡荒昼夜,经雍先王,用配皇天。”周王钟铭:“我唯嗣配皇天。”毛公鼎铭:“丕显文武,皇天引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南宫乎钟铭:“天子其万年眉寿,畯永保四方,配皇天。”铭文“作配相民”即言配天为君而治民。《尚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禹既修舜德,故怀九德可配天而王,铭文似言禅让之事,《孟子·万章上》:“舜荐禹于天。”是也。
    禹修德而王天下,故成民之父母。《尚书·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皆此之谓。《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矩之道也。……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朱熹《集注》:“言能矩而以民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是人君德行宽厚,能顺民情,故可为民父母。而君所怀矩之道实乃仁恕,此即禹效舜所修之德,遂后文递述黾勉孝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