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公铭文考释(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考古》 冯时 参加讨论

“生”,德养也。《荀子·致士》:“而生民欲宽。”杨倞《注》:“生民,谓以德教生养民也。”《周礼·天官·大宰》:“以生万民。”郑玄《注》:“生,犹养也。”《尚书大传》:“母能生之,能食之;父能教之,能诲之。圣王曲备之者也。能生之,能食之,能教之,能诲之也。故曰,‘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禹王天下而为民父母,于民不独生养之责,更有德教之职,是“生”之谓。“我王”,或指周先祖后稷,史以稷、禹同时;或泛称周先王。《国语·周语上》:“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韦昭《注》:“父子相继曰世。”《史记·周本纪》:“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是以周累世修德,并导于禹之德养。故铭文言禹修德而王,配天在下,承天之意治民,为民父母,以德教养我有周之先王。
    乍臣唯德,民好明德。
    “乍”,读为“则”,承接连词,表因果关系。天亡簋铭:“文王监在上,丕显王乍相,丕即唯以德洗面,意即唯修德。“好”,喜爱也。铭文言臣修德而民好德,乃前文“作配相民,成父母,生我王”的结果。伪《古文尚书·大禹谟》:“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ㄨ,黎民敏德。”所述相同。
    才天下。
    “才”,读为“哉”,语末助词,表感叹。班簋铭:“允哉显!”师询簋铭:“哀哉!”“哉”并作“才”。《尔雅·释诂》邢《疏》:“哉,古文作才。”是其证。
    “”,从“食”从“頁”,当为从“食”,“”省声(注:孙诒让《古籀余论》卷二,中华书局,1989年。),乃“優”之本字。《说文·人部》:“優,饶也。一曰倡也。”又《食部》:“饶,饱也。”故字从“食”为意符。“優”,宽和也。《诗·小雅·信南山》:“既優既渥。”郑玄《笺》:“成王之时,阴阳和,风雨时,冬有积雪,春而益之以小雨,润泽而饶洽。”《诗·大雅·瞻》:“维其優矣。”毛《传》:“優,渥也。”郑玄《笺》:“優,宽也。”铭文之宽和当言臣民修德而天下優游和柔也。《诗·小雅·采菽》:“優哉游哉。”郑玄《笺》:“诸侯有盛德者,亦優游自安。”《诗·商颂·长发》:“不竞不,不刚不柔,敷政優優。”毛《传》:“優優,和也。”《鲁诗》“優”作“”。《说文·夂部》:“,和之行也。《诗》曰:‘布政。’”陈奂《诗毛氏传疏》:“古‘愁’作,‘’,‘優和’作‘’。”是“優”即和意。伪《古文尚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孔颖达《正义》:“洽谓沾渍優渥。洽于民心,言润泽多也。”《礼记·儒行》:“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優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和者,天地之美德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诗》云:‘不刚不柔,布政優優。’非中和之谓与?”铭文“優哉天下”即言君臣修德政而天下和乐。《礼记·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優優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其思想之发展与铭文所述一脉相承。
    用卲好益□懿德。
    “卲”,读为“绍”,继也。“好”,意同“民好明德”之“好”。“益”,伯益,佐禹修德。《孟子·万章上》:“禹荐益于天。”以益有懿德。“益”下一字漫漶,当也古圣贤名。铭文言时人喜爱并继承古代圣贤之美德。
    “康”,读为“荒”。簋铭:“余亡昼夜。”“”即用为“荒”(注:张政:《周厉王胡簋释文》,见《古文字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1980年。)。《易·泰》:“包荒。”陆德明《释文》:“荒,郑读为康。”《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四谷不升谓之康。”《韩诗外传》八“康”作“荒”。是二字相通之证。簋铭“亡荒”为偏正结构。伪《古文尚书·大禹谟》:“无怠无荒。”与此同。然本铭“荒”与“亡”同意,为并列结构,故遣词作“荒亡”而不可倒之。“荒”、“亡”,皆言无也。
    “”,读为“懋”。《尚书·皋陶谟》:“懋迁有无化居。”《汉书·食货志》暗引“懋”作“”。是其证。《尚书·尧典》:“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伪孔《传》:“懋,勉也。”是“荒亡不懋”即无不勉也。毛公鼎铭:“汝毋弗帅用先王作明刑。”文法相同。
    “考”,读为“孝友”。鼎铭:“肇对元德,考唯型。”墙盘铭:“唯辟孝。”“考”、“孝”并谓“孝友”。《礼记·中庸》:“子曰:‘舜其大孝也与!’”是时人以舜最具孝德,而晚起之儒家则以孝为德本。铭文言禹监舜德而修之,故此言孝友,意在强调德之本。
    “”,读为“谟”。字从“心”,“盂”声。古文字“心”、“言”作意符互用无别(注: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文物出版社,1987年。);“盂”从“于”声,“于”、“莫”叠韵可通。《仪礼·士冠礼》:《说文·言部》:“谟,议谋也。”“明”则训高明显著。故“谟明”即言谋略高明。
    铭文以“孝友谟明”并举,体现了古人以人需慎修孝友仁德方可终成大谋的基本思想,所以仁孝之德实治事之本。《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是此之谓。《尚书·皋陶谟》:“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即以次序九族而亲之为治事广大久远及获有大谋而可远图的基础,与铭文所述相同。墙盘铭:大慕(谟)克成。”《尔雅·释诂》:“明,成也。”故“谟明”自有“大谟克成”之意。古人以为,基于孝敬仁德之上的谋略才可能达到高明,此大谟成也,所以恭行孝友之德与成就大谟实为因果。《左传·定公四年》:“无谋非德。”谓不合德义者勿谋之。凡此都表现了周人普遍认同的谋猷思想,即人怀孝友仁德则可谋广图远,故时人无不黾勉修德,此铭文之所言。
    齐好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