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明初“三杨”权势与“仁宣之治”(2)
第二,明代政局的变化使人才需求愈显急切。内阁制确立,选用的阁员绝不仅仅是要能做一些文墨抄转的工作,重要的是要有能力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而统治政策由严而宽,使人才选择又有了新的取向。宣宗曾在与其侍臣论前代官制时说:"'省官,安民之道,唐虞建官惟之夏商官倍,秦汉以下视夏商官益增多,何也?'侍臣对曰:'时也不同。'曰:'唐虞三代,事简民淳,不可比拟,唐太宗定内外官七百三十员。去古未远,亦足为法',侍臣对曰:'然必由君心静则事可简,事简则官可省,官省则民安矣,若国家多事,政务烦杂,小人幸进,冗食者多,欲百姓免于烦扰,难矣'。曰:'此诚确论,清心者省事之本'"(19)。仁宣如此注重"清心"、"省事",与孟子的"仁政"学说相契合。这样,在仁宣朝得以重用者自然少不了那些饱学诗书之士,而以儒家思想为精髓的三杨自然就成了仁宣的得力人才。事实上,三杨在永乐、仁宣时期的仕途境遇是有很大差异的。永乐时,三杨虽都已入仕,却只有杨荣因其军事才能投合了"少长习武"、有"雄武之略"的朱棣,才得重用;而杨士奇、杨溥均锒铛入狱。杨士奇虽不久释出,也未能尽其才,杨溥直到仁宗登极才结束囚徒生涯。仁宣时期,三杨均得重用。宣德时,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兼兵部尚书、杨荣兼工部尚书、杨溥兼礼部尚书(20)。且品级也不断上升,经常受皇帝指令办理"军国重事"。这样,三杨因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政治转化中的明代君主对人才的高层次需要而被重用。 二 转化中的明代社会急需人才,而三杨恰是社会所需之才。首先,作为政治家,三杨的政治主张与仁宣二帝往往默契投合,相得益彰。仁宗即位后,就对廷臣杨士奇、杨荣等说:"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卷舌,朕与卿等宜深以为戒"(21)。宣德四年(1429)朱瞻基召学士杨溥说:"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今幸海内稍安,顾祸乱每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词,朕颇厌闻,卿宜勉辅朕,勿惮直言"(22)。进怎样的直言?皇帝的守成思想前已有述。在揣摸了皇帝的意图后,三杨不断提出免赋赈灾、休息民力的主张。宣德五年,宣宗以四方屡遭水旱召杨士奇论恤民之事,"士奇首以蠲灾伤田租进,因及宽马畜,免薪刍,蠲采买,恤刑狱,核工匠,清粮运数事进奏",宣宗立即准奏,诏各地执行(23)。为了与民休息,三杨还多次提出蓄养国力的建议,并得到了皇帝的赞同,如杨士奇建议并为皇帝草诏:"下西洋宝船、云南取宝石、交址采金珠、撒马儿等处取马,并采办烧铸进供诸务,悉皆停罢"(24)。君臣思想主张的相互投合,是三杨从容游刃于仕途的前提。朱高炽曾公开对群臣说,士奇等人是"吾左右臂也"(25)。言简意赅,正透露出当时君臣之间相互依靠的密切关系。 在个人素质上,三杨都拥有较高素养和才能,同时又各具特色。在辅弼君主这一共同的基点上,三杨才能相济,精诚合作,从而形成整体的政治力量,这也是他们在仁宣时期能够得以重用的原因之一。 杨士奇为人宽厚,能荐人之长,容人之短,比较熟悉社会动态和民生疾苦,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不乏政治家的才干,临事审慎,考虑周详,而且能恪守封建纲常之道,能从整体的长远的统治利益着眼处理问题,被称为三杨之首。永乐时,"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言事辄中。人有小过,尝为掩覆之。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簿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26)。表现出一个有为者所具备的气度和涵养。杨士奇胸藏治国之策且有出色的文笔才华。入内阁前,"尚书张紞得士奇策,曰:此非经生言也"(27)。因其文笔流畅,"谨严有法",感染力强,成为内阁中第一大手笔,皇帝发布的重要敕、诏、旨、谕等多出其手。士奇"又雅善知人,好推毂寒士,所荐贤达有初未识面者,而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用士奇荐,居官至一二十年,廉能冠天下,为世名臣云"(28)。因此种种,杨士奇在朝臣中深孚众望。 如果说,杨士奇以沉稳见著的话,那么,杨荣则以警敏称长。永乐时,"入文渊阁","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一日晚,宁夏报被围,召七人,皆已出,独荣在,帝示以奏。荣曰:'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帝谓荣早:'何料之审也'。江西盗起,遣使抚谕,而令都督韩观将兵继其后。贼就抚奏至,帝欲赐敕劳观,荣曰:'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帝益重之,再迁至侍讲"。永乐"十年,甘肃守臣宋琥言,叛寇老的罕逃赤斤蒙古,且为边患。乃复遣荣至陕西,会丰城侯李彬议进兵方略。荣还奏言,隆冬非用兵时,且有罪不过数人,兵未可出。帝从其言,叛者亦降"。(29)杨荣历事四朝,每遇大事,谋而能断。永乐末年,"浙、闽山贼起,议发兵,帝时在塞外,奏至,以示荣,荣曰:'愚民苦有司,不得已相聚自保,兵出,将益聚不可解,遣使招抚,当不领兵?从之,盗果息"(30)。与杨士奇、杨溥相比,杨荣还有个优长,就是其军事指挥才能,这一点深为其君主器重,朱棣五次"北征,荣必在行,军中机务,多参预焉"(31)。杨荣三次被派往甘肃、宁夏"经划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陈便宜"之事,为帝所"嘉纳"(32)。因为杨荣"凡边徼险易,边将勇怯,靡不周知,故其谋画多见施行"。直到宣德年间,宣宗"累出巡边,荣皆扈从"(33)。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