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宋代军资库初探(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苗书梅 参加讨论

宋代公使库是"备知通泛用"的[30],由"知州与通判同上历支破"[31],即知州和通判共同负责其支出。而军资库则不然,条令明确规定:"公使而用军资之钱,则为碍条法"[32]。南宋时,知台州唐仲友"以籴本库钱拨入军资库,军资库拨入公使库以支供给",便成为朱熹极力弹劾他的依据[33]。那么,军资库由何官职掌握其出纳呢?条令规定:"诸州军资库,差录事参军监,通判提举,文历簿帐同书,仍别置门历,录官物出入"[34]。据此,宋代军资库由录事参军负责日常事务,通判总领 ,而知州不与。
    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夺藩镇武官的权势,往往从朝廷派文臣权知各州府,为防备知州一人专断,又在各州设通判一员,监督知州,与知州共同处理一州的政务。通判虽是"贰郡",但"佐郡之职,政无不关"[35],致使"一州钱斛之出入,士卒之役使,令委贰郡者当其事,一兵之寡,一米之微,守臣不得而独预"[36],因此,通判虽是知州之副职,但却以"监州"自居,有"既非副贰,又非属官"[37]之称。通判在监察知州、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作为州级财政重要一环的军资库便有通判总领。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宋代在北京大名府、两广都会广州、东南名府杭州、四川首府成都等较大的州府和泗州、真州等运河沿线纲运转输要地,曾专设监军资库一员,而其他一般州府,则由录事参军兼监。仁宗时,前知渭州尹洙因曾借用军资库官钱从事回易而受到大臣弹劾,他在辩驳时即说:"所有军资库,自有通判、录事参军管勾,臣即不知落下赤历因依"[38]。
    军资库由通判提举,有些州军资库的钥匙即由通判掌管。翘历七年,王则兵变时,其部下便杀死了拒绝交出军资库钥匙的贝州通判董元亨。通判还对军资库的收支负全面责任。军资库的收入即"令通判置籍,拘辖外县镇寨,关报起发钱物月日,验钞勾销,点勘违滞失陷。县置簿,先抄上起发钱物月日,报通判状,候获钞,点勘钩销"[39]。除通判、录事参军主管长官外,各州府军资库还有一些"库子"、"敖子"之类的吏人承办杂务。如宋宁宗嘉定三年,施恭与其子施耕在任宁国府军资库库子时,曾"侵盗官钱",事情败露,遂被发配充军[40]。
    军资库不但有官员管理,而且还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条令规定,军资库日常每项收入都必须分类逐项入帐,并注明其数量和名色即钱物品种,每项支出也须记录其支出原因、支出时间、所支物品种类及其数量。如军资库每年上报的"钱帛帐"表中,"杂支"、"转支"两栏,必须"以名色一般者为一项,每色计数,仍随项声说准某处指挥及所支事因。谓如支般官物地里脚钱,开水路或陆路、所般官物名件、地里、斤重,内水路仍说溯流、顺流之类"。"杂买钱"的栏目下,须说明用钱"若干支赴某处买某物,附某年分某色帐;若干买某物若干价值、使用名目,色数多者立项开具"[41]。每一项均要如式申报,军资库的明细帐每季度由监司检查一次,每年上报朝廷一次。"诸州岁具管内应纳军资库钱物置都簿,当职官一员专掌录付本库,遇关报勾销,如次欠或出限,即行举催,监司及季点官到,取索点检"[42]。南宋时,诸州郡经总制钱物,或在通判厅专设经总制库,或在军资库"别置库眼,选曹职官一员,躬亲出纳,通判常切点检",并令"郡守每月一次驱磨,逐季于次季孟月二十五日以前尽数起发,提点刑狱拘催检察。如州县违限亏欠,并行按劾"[43]。北宋时,军资库一般由转运使定期检查,提点刑狱尚不参预[44]。每一年度上报中央的军资库"钱帛帐",既要依照格式填写该库旧有钱物数目、新收项目数量、开支项目数量,还要说明现存应该是多少,实际存多少,以反映其盈亏情况。
    通判总辖军资库的体制在两宋基本上行而不改,但知州毕竟是一州之长,总领兵民之政,而且肩负有监督通判和其他属官的职责,所以知州过问军资库之事时常发生在北宋太祖时期,统一战争尚未结束,北部沿边州军袭五代旧制,多由武臣镇守,这些地方长官被赋予了很大的财务权力,军资库自然由州长官掌握。太宗朝统一战争渐次结束后,削夺地方长官权势,巩巩中央集权的措施更加严密,通判取代知州,掌握了军资库的管理权,但在沿边地区或战争爆发时,知州仍可借用军资库钱物,或检查军资库的违章事件。如前文例举尹洙知渭州时,曾与通判、监官联名签字,借用军资库钱银,充当回易籴本。而吉州剌史刘涣到保州任上后,"因点检军资库",发现院虞侯(吏人)张吉曾擅开军资库的"金银笼子",并对知州无礼,遂将张吉处斩[45] 。南宋更明确规定,知州应当每月检查一次经总制钱物帐。
    综上所述,军资库是宋代州级地方政府最重要的仓库,所谓"诸州军资库,岁用省计也"[46];"军资库、公使库,则皆财赋之在州郡者也"[47]。宋人认为,国初军资库所收甚广,而上供较少,北宋中期特别是王安石变法以后,上供增多,利在州郡之美政不存。如章如愚的《山堂考索·续集》卷37《郡守》称:宋朝"二税分数隶属州县,地利嬴余归之本州,经费职之军资库,犒宴职之公使库,而又使之回易,收其息利,其财何如哉。强不至纵,弱不至削,此国初之制然也。"《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3《州县财》曰:"国初一路赋税、榷酤、商税、茶盐、坑冶之利,转运得以裒多益寡,以给边郡。其二税定例分数,隶属州县,及系官廓税,以地利坊场河渡支酬衙门不尽者,尽归本州。其系省经费钱帛贮之军资库,转运总之;若属州县之财,别有州府库贮藏,听知通备用非常;其犒馈燕设则有公使库,乃许回易,收息支费,其量分方镇财用付郡守,其旨远哉!州郡足以聚人率众屏翰王室,皆有其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