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职田制度与廉政措施(2)
三、宋代职田制度的弊病 宋代诸路职田见于记载者共23486顷95亩[23]。这个数字在宋代官田中的比重不大,在宋代全部耕田中更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在经营中反映出来的弊端却不少: (一)占田逾制。早在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七月诏中就有这样的话:"朕览法寺奏欵,在外官属,所占职田多逾往制,不能自备牛种,或水旱之际,又不蠲省,致民无告。"[24]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户部奏言:"官员职田,依绍兴条格各有定数,期间有踏逐系官田产,并因省员废并及添差官罢任后来职租等,擅行均拔,并系格外之数。"[25]职田在法以官荒及五年以上逃田拨充。许多州县则不问逃田年数,拘占拨充职田,致使逃亡者无业可归,流离失所。乾道元、三、六、九年改元或大礼赦文中屡次提到此事,要求改正,但都屡禁不止。逃田不足,即买民田充作职田。天禧三年(1019年)六月,河北缘边安抚司上言:"雄州李允则买到近城民田八顷,望令见佃客人佃蒔,岁纳课子,充通判、都监幕职官职田。从之。"[26]本来,各地方官员接受职田的地点确定在其任职的州县,但不少地方官为了追逐上等田地,随意改换受田地点,构成占田逾制的一个方面。天圣元年(1023年)七月诏中有云:"访闻两浙转运使、副职田,元(原)在苏州,昨缘水灾,辄於杭州换易。"[27]就是突出的例子。 (二)经营手段残暴。宋代职田"悉免二税及缘纳物色,许长吏已下募人牛垦辟,所得租课均分,如乡原例……不得私以贴卖……所召佃户,止得以浮客充,仍免乡县差徭,不得占庇税户"[28]。其具体的生产经营,分官府招置佃户集中经营和将土地租给民户分散经营两种形式。在直接经营中,官府往往不能自备牛种,而向民户强取。仁宗时,商河"县有职分田,而牛与种皆假于民"[29],邓州"美阳堰岁役工数十万溉州县职田,而利不及民"[30]。元丰五年(1028年)六月四日,熙河经略安抚司奏:"兰州内外官属,法当拨地为圭田,今新造之区,居民未集,耕垦人牛之具,皆强役之"[31],按规定是"募民耕之,敛其租之半而归诸吏"[32],实际则多是在分佃经营中,强令税户分佃认纳。宣和元年(1119年)六月五日诏中有云:"诸路当职官各赐职田,朝廷所以养廉也。县召客户,或第四等以下税户租佃分收,灾伤检覆减放,所以防贪也。访闻诸县例多违法,勒见役保正长及中上等人户分佃认纳租课,不问所收厚薄,必输所认之数,设有水旱,不问有无苗稼,勒令撮收,其甚有至不知田亩下落,虚认送纳,习以成例,农桑之家受弊无告。闻之恻然。"[33]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十三日赦云:"应州县官职田,访闻多系实无田土,抑令人户输租。"[34]史书中类似的诏书或奏言很多,充分反映了宋代职田经营中的强暴手段。 (三)苛敛无节。两宋职田租额虽有定数,如苏州规定职田租额是:"上自八斗七升,下至六斗三合五勺。"[35]仁宗时,京东路"转运使圭田以虚名,岁入缣帛无虑二千计"[36]。庆历元年(1041年)十二月十三日,知许州李淑言:"伏见官员职田,虽有条约,或闻所收,亦有欲成之际,倾差公人,诣地制扑合收子斗,公人畏惧威势,遂于所佃内拣地土肥沃、苗稼最盛之处,每亩制定分收一石至八、九斗者。切缘地土肥瘠不同,设使全然肥沃,仍值大段丰稔,每亩亦不过分收一石以来,以此佃户供纳不易,多是陪备,或更催督紧急,便致逃窜,不能安居。"[37]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二月十七日,知延安府范纯粹奏:"近充河东路经略安抚使,访闻得晋州知州所得职田,因李君卿充守臣日,谕意管下县官,违法增额,内襄陵一县,有县令刘可谀悦君卿,抑勒百姓,知州职田所得,比旧增五七倍。"[38]后县令周汲要求改正,仅襄陵一县每年销减约800贯,"而晋、绛、陕三州圭腴,素号优厚,多由违法所致,或改易种色,或遣子弟公皂监获,贪污猥贱,无所不有。"[39]政和间,颖州(治今安徽阜阳县)知州岁入千余石,余官亦皆厚于他州。其原因,就在于"不问丰凶,岁必取赢"[40],这正是"给田有限,课入无算"[41]。甚至连未给职田的地方官,都变相攫取厚利。如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值,自入常三四十万[42]。收缴职田租课的时候,乡官保正催行,督责甚于税赋,逮其既足,不时变粜,坐邀善价。有的将租课本色,抑令折变及过数折纳见钱,增收加耗,倍取本色。每石有收二石者。水旱当减也不减,逃亡当除而不除。至使租种职田的佃户困于输纳。绍兴三十三年(1162年)七月二十五日,中书门下省奏:诸路州县有职田去处,监司、知、通属官、职官、曹官、县官,皆违法将合得职田立定等第,于受纳官处,令人户高价折纳见钱,公然取受,递相容庇[43]。绍熙二年(1191年)九月十六日,新知琼州(治今海南省琼山县)黄揆奏言:"臣前任新州(治今广东省新兴县),窃见旧例职租皆是输纳本色米,淳熙间,始有令租户折纳价钱,其数至三四倍于本色,佃户因是逃窜,遂至均之乡保,凡有职田之乡,无有幸免之家[44]。宋朝政府从稳定社会秩序及其统治根基的根本利益出发,曾下令制止过此类弊端,如绍兴三年(1133年)南宋政府明令各地方官出租职田时,如"强抑人户租佃"或"佃户无力耕种,不令退免,各徒二年。"[45]但事实上根本制止不了弊端的发展。这就是说,宋朝政府想要通过职田"养廉"是办不到的。这是因为当时官员中普遍存在的贪污腐败风气,并非都是各级官员俸禄薄、收入少造成的,而是封建官僚政治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