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昭(2)
3.灭蜀,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司马昭"自定寿春以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19],积极准备消灭蜀、吴,统一天下。对司马氏来说,统一天下的关键是消灭蜀国。蜀虽偏据西南一隅,军事、经济力量均不如曹魏,然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蜀汉前期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治国,他内修农战,严明法令,外伐曹魏,以守为攻。故蜀汉乃是曹魏之劲敌,当诸葛亮北伐中原之时,连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的司马懿也"畏蜀如虎","闭军固垒,莫敢争锋"[20]。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秉政继承了诸葛亮的政策,对内保国安民,休养生息,对外通好孙吴,故仍能维持蜀汉安定之局面。自费祎死后,蜀汉政治日趋衰落,姜维对魏连年用兵,败多胜少。刘禅不理朝政,昏庸无能。宦官黄皓窃弄权力,败坏政事。由此造成国力虚耗,"蜀人愁苦"[21],"百性疲弊"[22],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吴人薛珝出使蜀汉回朝后,对吴主言道:"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23]蜀汉政权已是大厦将倾、危在旦夕了。 与蜀汉情况相反,司马氏集团不仅在政治上比较清明,而且大力推行军事屯田,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不仅洛阳地区垦田增多,而且边远地区荒田也被开垦。淮河流域到司马懿执政时已是"仓庾相望",关中地区到司马师掌权时已有大批余粮,这就为司马氏统一天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趁蜀汉衰弱之际,敢不敢于发动战略进攻,发兵消灭之呢?曹魏朝廷中很多人仍对蜀汉军事力量估计过高,又多以为不可伐蜀。但司马昭力排众议,他知己知彼,洞悉局势,看出蜀汉已是"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24]在对吴、蜀二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地形气候条件作出全面分析后,他及时把握战机,制定了先灭蜀后平吴的战略计划,其部署是"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计蜀战士九万,据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剑阁不暇守险,关头不能自存,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25]可见司马昭对伐蜀战役,早已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了。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前,司马昭又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来迷惑吴、蜀二国。他下令"青、徐、兖、豫、荆、扬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外为将伐吴者"[26],这就使孙吴不敢轻举妄动,发兵救蜀。蜀汉则处于孤立无援。公元263年,司马昭派智勇双全,善于用兵的大将钟会和邓艾率兵代蜀,魏军的军事行动完全按照司马昭的战略步骤进行。"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使(邓)艾与(姜)维相缀连,雍州刺史诸葛绪要维,令不得归"[27],由"(钟)会统十余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28]。结果姜维被邓艾牵制在沓中,钟会就乘机"出其空虚之地",一举攻克蜀汉军政重镇汉中。姜维退守剑阁后,邓艾见其地地势险峻,强攻难以奏效,遂以奇军从阴平间道攻取江油,进克涪县,击斩诸葛瞻于绵竹,势如破竹,直逼成都。正如司马昭所预料的,蜀汉这时"边城外破,士女内震"。朝野上下慌乱。刘禅急召群臣会商,有的主张投奔吴国,有的建议逃往南中。最后刘禅接受谯周的主张,投降于邓艾,蜀汉至此灭亡。 司马昭用兵前后不过3个月,便一举灭蜀,"自征伐之功,未有如此速者也。"[29]这是因为他看准形势,及时组织了战略进攻,故取得了胜利。正如吴人张悌所分析的,"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疲,兢于外利,不修守备,彼疆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30]事实证明,张悌的这个评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如何来评价司马昭的灭蜀战争呢?笔者认为三国鼎峙,虽较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局面要好些,但三国之间干戈不止,天下无一日之宁,这不仅阻障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给人民带来很大痛苦,所以当邓艾兵一"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31],蜀汉统治者虽欲抵抗,但人民都不愿继续作战,来延长国内的割据局面。由此可见,要求统一不仅是司马氏集团的愿望,同时也是人民迫切要求,从某种角度来看,司马昭是继承了曹操的事业,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赤壁惨败后,已无力统一全国。司马昭灭蜀,结束了三国鼎峙的局面,为统一事业奠定了基础。从此司马氏集团力量更为雄厚,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后,奋三世之余烈,终于在公元280年灭吴,结束了东汉末黄巾起义以来近1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但是,过去有些论者在对司马昭的灭蜀功绩评价时,他们往往比较强调客观条件,即认为三国后期,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已超过吴、蜀,这就为统一创造了条件。其实客观条件即使已经具备,但如果不发挥人的主观积极作用,统一还是不能实现。可以说,三国后期如果不出现司马昭这样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要迅速实现全国的统一,是不可能的。对司马氏统一全国的功绩,习凿齿作了高度评价,他说"除三国之大害,静汉末之交争,廓九域之蒙晦,定千载之盛功者,皆司马氏也"[32]。综观三国历史,习氏的这一见解是有一定道理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