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后金八王共治国政制研究(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杨珍 参加讨论

应当说,努尔哈赤宣布八王共治制时,有资格当选为后金汗的八王,即八和硕贝勒当中,尚不存在褚英这种强梁之人。不过,尽管努尔哈赤并未立嗣,但四大贝勒都已具备很强实力,而皇太极尤为突出。因此,努尔哈赤不得不密切关注四大贝勒,特别是皇太极的言行,并想方设法,防止他们步褚英后尘。
    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六月,大贝勒代善揭发了牵涉到皇太极的乌尔古岱事件。代善的揭发,反映出三大贝勒,尤其是代善本人与皇太极之间在汗位继承问题上的激烈较量。
    天命七年(公元1622年)八月,都堂乌尔古岱额驸接受汉族官员馈赠的黄金,随即将此事请示可能正在“按月分直”的皇太极。后者指示他“不如暂留此金,以待事发”。此事只是皇太极和三小贝勒岳托、济尔哈朗、德格类知悉,他们不仅对三大贝勒封锁消息,亦未禀报努尔哈赤。(注:《满文老档》上册,第505-509页。)这一事件反映,代善丧失嗣位后,皇太极在后金最高统治层内部的势力逐步增长,并已进一步争取到三大贝勒的子弟,即代善之子岳托、阿敏之弟济尔哈朗、莽古尔泰之弟德格类的支持,彼此关系极为密切。皇太极的这种做法表明,他的揽权已达到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的程度,他与三大贝勒之间的矛盾,因此更为尖锐。八王共治制部分实施后,皇太极仍如此行事,自然引起努尔哈赤的高度警觉。
    乌尔古岱事件发生后,努尔哈赤严厉指责皇太极:“尔若贤良,则凡事秉公从宽处之,兄弟之间皆平等以待,相互敬爱。尔……超越他人而行,置众兄于不顾,尔欲为汗乎?聚朝而散时,尔送众兄,则众兄之子必报尔,送尔至家,此方合礼仪耳。尔不送众兄,而众兄之弟送尔,尔何故默然受之?尔之贤明何在?”“四贝勒乃余爱妻所生之唯一后嗣,故不胜爱悯。尔之贤哲何在?何其愚也?”于是为此“悲之。”(注:《满文老档》上册,第505-509页。)努尔哈赤认为,皇太极为谋求汗位,拉拢诸小贝勒,对兄长傲慢无礼,并非像人们所赞誉的那样“贤明”、“贤哲”,因此还够不上是位“有德者”。他的斥责中,除去失望与忧虑,还有恨铁不成钢的关爱之情。这对皇太极既是一个打击,也促使他重新考虑在争夺汗位中的策略。
    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八月二十日,努尔哈赤与诸贝勒谈话中指出:“尔等皆有过失。……”(按,是何原因促使努尔哈赤这样说,《满文老档》未载)翌日,代善、莽古尔泰与皇太极分别上书父汗,对各自所犯过失表示悔恨。皇太极的奏书中写道:“我之过,乃在于我获罪于父,若引退而居,则恐斥之尔何故竟然退之。……”努尔哈赤览毕三人所奏后说:“倘尔等皆能修心为政谋之终生,则乃父之所悦也。东珠涂之其光仍发,善人获罪其心可得。知过必改,岂能谓之不善。”(注:《满文老档》上册,第553-554页。)此言对皇太极更具有针对性,说明在努尔哈赤看来,只要改过,即可将“力强”(注:《满文老档》上册,第345页。)与“有德”相统一而兼备之。
    此后,皇太极没有再出现类似上述过失,这多少表明,他已吸取教训,收敛骄横作风,处事较为谨慎,缓和了与三大贝勒的矛盾,改塑了自己的形象,并博得汗父的认同。皇太极具有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与超出众贝勒的权术,他在争夺汗位的斗争中,也因此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显而易见,如果皇太极不再出现重大过失,那么,努尔哈赤身后八和硕贝勒推选嗣汗之际,他将成为众望所归者。
    依据八王共治制,努尔哈赤应将有关汗位继承人的决策权移交给八王(八和硕贝勒),但实际上他于这一后金政权命脉所系之事,仍异常关注,对汗位继承人的选择意向,依然起有决定性作用。从努尔哈赤去世时“为国事、子孙,早有明训,临终遂不言及”(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四,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庚戌,载《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1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2页。)来看,他已默认汗位将由皇太极继承这一必然结局。如果皇太极不中其意,努尔哈赤当会采取有效措施,以排除其继承汗位的可能性。但他没有这样做,也就说明皇太极继承汗位比较符合其心愿,他对皇太极在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以后的表现,是基本满意的。
    事实证明,八王共治制部分实施后,最大获益者是皇太极。这一制度所营造的天命后期的政治氛围,使最具实力的皇太极免于成为众矢之的,同时,也有助于他消除或减少主客观不利因素,为其登上汗位创造了条件。其后的势态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清太宗实录》载,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八月十一日下午努尔哈赤去世,当晚,代善父子决定推选皇太极为汗位继承人,并于翌日上午取得阿敏、莽古尔泰及诸小贝勒的认可,汗位推选在当天下午结束。九月初一日皇太极正式即后金汗位(注:《清太宗实录》卷一,天命十一年八月庚戌、九月庚午。)。皇太极的继位当然不会如此顺利。在此期间,阿敏曾企图率镶蓝旗“出居外藩”,另立门户,但未能得逞。另外,明人、朝鲜人的有关记载中,也反映出当时各贝勒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与斗争(注:《明熹宗实录》卷七六,天启元年九月丁酉;〔朝鲜〕李肯翊:《燃藜室记述》卷二七,载《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1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37页。)。但从总体上看,应当说此次汗位继承相对顺利,尽管这是以皇太极承诺全面实施八王共治国政制为先决条件的。
    足见,在努尔哈赤的绝对统治下,八王共治制对于考察、锻炼、培养汗位继承人,具有一定效果,不失为建储的一种特殊方式。同时,八王共治制使四大贝勒因竞争嗣位而产生的矛盾,有所缓解,从而促进后金最高统治层内部的团结,维护了后金进入辽沈地区后的统治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