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英山毕昇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曹之 参加讨论

那么,有没有沈括亲自结识毕昇的可能性呢?可以肯定没有。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如果沈括亲自见过毕昇,《梦溪笔谈》中一定会用"予"字(即用第一人称)介绍毕昇制作泥活字的全过程。详查《梦溪笔谈》全书609条札记之中,至少有77条采用"予"字介绍亲见之事。卷十八第307条记载毕昇泥活字的流传时说:"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也用了"予"字,而本条前面谈及毕昇泥活字的制作过程时,却没有用"予"字。纵观《梦溪笔谈》全书,不用"予"字者,大抵是听来的。正如沈括在《梦溪笔谈》自序中所说:"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于笔……所录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不系人之利害者。下至闾巷之言,靡所不有。亦有得于传闻者,其间不能无缺谬。"(二)沈括本人也是文物收藏家,这在《梦溪笔谈》中多有证明,例如卷一第29条称"予尝购得后唐闵帝应顺元年案检一通";卷三第59条称"予家有阎博陵画唐府十八学士";卷三第70条称"予得其四纸(按:指五代杨溥手书");卷十七第281条称"王仲至阅吾家画,最爱王维画《黄梅出山图》";卷十九第320条称"予尝得一古罍,环其腹皆有画";卷十九第330条称"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卷十九第332条称"予于吴中得一铜匜";卷二十一第360条称"予于谯亳得一古镜";卷二十一第366条称"有一窖数十(金)饼者,予亦买得一饼",等等。以上各条都用了"予"字,是沈括躬亲之事。如果毕昇结识沈括,死前当会把泥活字传给沈括。既然传给"群从",说明沈括并不认识毕昇。(三)"至今宝藏"四字,说明毕昇已于庆历间(或稍后)去世,"今"指沈括撰写《梦溪笔谈》的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距毕昇去世已有40余年,故谓"至今"。毕昇去世时,沈括只有10多岁,一直跟随父亲沈周在汴京、江宁等地生活,是不可能认识毕昇的。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湖北英山毕昇墓碑呢?此碑是否宋碑目前尚有争论。假定确为宋碑,英山毕昇当非泥活字的发明者,而是泥活字发明者的同名者。理由是:(一)从文化氛围看,英山缺乏发明活字印刷的人文环境。活字印刷是一种高效率的图书制作方式,它是在图书需求量大、甚至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逼"出来的。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各个地区之间有较强的独立性。发明活字印刷的地区首先应该是那些文化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著书立说者多、藏书家多、图书市场繁荣,图书需求量比其它地区要大得多。而那些文化不发达、甚或落后的地区,对图书的需求量极小,根本不需要高效率的图书制作方式,因而也就不可能发明活字印刷。北宋英山尚未置县,地处湖北、安徽交界处。这里位置比较偏僻,交通比较闭塞。英山一带的罗田县虽然有书市活动,但其规模根本无法与汴梁、杭州、建安等地相比。就藏书家而言,可考宋代藏书家有300余人,他们大多分布在河南、浙江、福建、四川、江苏、江西等地,可考宋代湖北藏书家仅有数人。英山处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发明活字印刷是比较困难的。(二)从技术基础看,活字印刷虽然有很强的技术性,但是除了排版等工序外,其基本工艺流程同雕版印刷有许多共同之处,它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发明活字印刷的地区,只能是雕版印剧发达的地区。汴梁、四川、杭州、福建是宋代四大刻书中心。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宋代英山尚无雕版印刷的记载。另外,刻书工人是刻印图书的骨干力量,让我们对宋代刻工的分布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分析。笔者据王肇文《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1]进行统计,共得宋代可考刻工3440人,尽管其中流动刻工在多处刻书,多有重复,但还是可以从中得出宋代刻工分布的大致情况:湖北刻工人数与浙江、江西、四川、福建等地相比相差甚远;在湖北省内,刻工主要分布在武昌、江陵二地,英山所在的蕲州一带不见记载。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区刻工的多寡标志了技术力量的强弱。既然如此,英山毕昇怎么能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发明高科技的活字印刷呢?(三)姓名重复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历史现象。彭作桢《古今同姓名大辞典》[2]收录古今同姓名者56700人,其中固然不少跨代重名者,但是同一时代重名者也不在少数。由此看来,英山毕昇与泥活字发明家毕昇重名是完全可能的。
    注释:
    [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上海书店1983年影印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