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洛蜀党争辨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诸葛忆兵 参加讨论

洛蜀党争之成员
    洛蜀党争特指元祐年间发生在政坛上的一场党派争逐。程门和苏门未参加这场角逐的弟子应排除在外。宋黄震《古今纪要》卷十九将元祐党派做一划分,云:"洛党:程颐、朱光庭、贾易。川党:苏轼、吕陶。朔党:刘挚、王岩叟、刘安世、韩川、朱光庭、王觌、贾易"等等。《宋史》等皆沿袭其说,不加辨别,疏漏颇多。《宋史全文讲议》云:"自古朋党多矣,未有若元祐之党为难辨也。"(《长编》第11204页)但是,只有明确二党成员,方能确定洛蜀党争对北宋后期政局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本文讨论几位可商榷者,以划定二党之成员。
    第一,吕陶。陶字元钧,成都人。元祐初召为谏官。是"策题风波"中唯一为苏轼辩护的谏官,备受洛、朔二党攻击。自言"在朝孤立。自辨明朱光庭弹奏苏轼策题后来。尧俞、岩叟常怀恨怒,并不与臣议论。"(《长编》第9754页)有关吕陶之人品及奏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净德集提要》曾有过公允的评价,曰:"陶本性抗直,遇事敢言,所陈论多切国家大计。……大抵于邪正是非之介剖析最明,桒据理直陈,绝无洛蜀诸人党同伐异之习。"朱光庭诬陷苏轼,吕陶不过是秉直疏论。在说明程、苏结怨之端后,吕陶同时认为"轼非无过也"。又云:"轼荐举王巩为不知人,戏程颐为不谨言。举此二者而罪之则当也。若指策问为讥议二圣而欲深中之,以报亲友之私怨,诚以过矣。"(《长编》第9569页)吕陶疏论无袒护任命一方之意。傅尧俞等党同伐异,指派吕陶为蜀党,属不实之辞。
    第二,贾易。易字明叔,无为人。元祐二年五月转为右司谏,便连上五状攻击吕陶,语涉苏轼。此后,矛头转向苏轼。诬陷、攻击苏轼最多、最力的就是贾易。他不折不挠,非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人们据此将贾易划归洛党,又进一步误定贾易为程颐门人,甚多以讹传讹。贾易非洛党,亦非程颐门人,有四点可证:其一,贾易初为谏官,矛头同时指向苏与程,"独建言请并逐二人。"(《长编》第9828页)由于后来事态的发展,才逐渐使贾易的仇恨全部转移到苏轼身上。其二,除元祐初贾、程共在朝廷的短暂交往外,史籍中再无二人来往记载。其三,程氏门人所记载、收集有关二程言行的大量资料中,没有涉及贾易。其四,朱熹编纂《伊洛渊源录》,"记周子以下及程子交游、门弟子言行。其身列程门而言行无所表见,甚若邢恕之反相挤害者,亦具录其名氏,以备考"[20]。此书恰恰未将贾易列入程氏门下。
    贾易对苏轼刻骨仇恨之由来,还有其它解释,并列于下:其一,吕大防曰:"臣窃知易乃王安礼所善,安礼尝以十科荐之。今群失职之人,皆在江、淮,莫不与今日执政为仇。易实江、淮之士,来自东南。今日之疏(攻苏氏兄弟之疏)不惟摇动朝廷之政事,亦阴以申群怨之愤。"(《长编》第11059页)其二,"陈次升论其为曾布客,"[21]其三,郑雍曰:"易出韩(维)氏门下,…易大率所言多为韩氏报恩怨。"[22](《长编》第11061页)苏轼曾直言得罪韩维,自言"韩氏之党一例疾臣,指为川党。"其四,贾易"论吕陶不争张舜民事,与陶交攻,遂劾陶党附苏轼兄弟。"[23]前二种意见谓贾易出身新党,攻苏乃新旧党争之持续。后二种意见谓贾易为报私人恩怨。由于太皇太后对苏轼的特别佑护,以及贾易的"刚狷酷烈"、"刚狠狭私"、"论事甚偏"(《长编》第11061、11082页),方使仇恨逐步升温。上述诸种说法,能够补充说明贾易攻苏非出于洛蜀门户之争。
    第三,孔文仲。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元祐初为左谏议。孔文仲与苏轼早年因政见相同,交往密切。熙宁年间,苏轼通判杭州,孔文仲时为台州推官,特意过江看望苏轼。元祐年间,来往更多,友情甚笃。孔文仲卒,"苏轼抚其柩曰:世方嘉软熟而恶峥嵘,求劲直如吾经父者,今无有矣"。[24]孔文仲攻程奏疏,言辞最为激烈,颇多偏激夸大之处。这与他同苏轼的友情有关。所以,孔文仲虽非蜀人,却可以列入蜀党。
    此外,其他参加围攻苏、程者,被指为蜀党或洛党,经常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宋代以唐末为鉴,唐文宗"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哀叹,给宋君臣留下铭心刻骨的记忆,故他们对朋党问题十分敏感。"朋党"因此成为打击政敌的最有效武器之一。元祐奏疏中出现最频繁的辞语就是"党人"、"朋比"等等。这种手段在洛蜀党争过程中被频频使用。所以,指实某人为洛党或蜀党,皆须仔细辨析。如顾临是攻程的发难者之一,且曾与苏氏兄弟同应开封举人试。元祐二年与程颐发生争执被出,苏轼曾上章乞留。顾临被当然认定为苏党。其实,顾临与程颐亦颇有渊源。顾临为胡瑗门人,程颐早年便受知于胡瑗。顾临对理学十分有兴趣,因此心仪程颐,曾说:"欲就山间,与程正叔读通典十年。"[25]顾、程之争是由于某些具体措施之修改方面见解不同。且都发生在洛蜀党争形成、爆发之前。朝廷中类似这样涉及到程或苏的矛盾,不能简单归于洛蜀党争名下。
    先后攻程、苏的言官中,还有一大批唯利是图、见风使舵、朝三暮四的反复小人。他们揣摩上意,审度时局,时而攻程,时而攻苏,从中渔利。元祐后期,这一批反复小人逐渐把持言路。绍述之说起,他们又充当了攻击元祐党人的急先锋。以下简述二位,以为代表。第一,杨畏,字子安。早年阿谀熙宁新党,元祐初急忙改投司马光门下,得入言路。杨畏以为苏辙将为相,便攻贾易等以讨好之,"知辙不相,复上疏诋辙不可用。其倾危反复如此,百僚莫不侧目。"[26]哲宗亲政,又改投新相章惇,天下目之为"杨三变"。第二,董敦逸,字梦援。元祐六年召为监察御史。首攻程熙"起自草泽,劝讲经筵,狂浅迂疏,妄自尊大。"(《长编》第11282页)复攻苏轼兄弟,言"川人太盛","苏轼、苏辙朋党不公"。(《长编》第11478页)绍圣初再为监察御史,专门攻击元祐大臣。其他如来之邵、赵君锡、黄庆基等等,皆此类反复小人。洛蜀交恶,为这些反复小人提供可乘之机。他们左右逢源,得售私利。
    综上所述,将洛蜀成员做一划定:洛党,程颐、朱光庭;蜀党,苏轼、苏辙、孔文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