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德十六年皇位空缺时期明廷政局的走向(3)
对于杨廷和等人排斥部臣的做法,以吏部尚书王琼为首的部臣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在决定嗣君人选时,王琼与兵部尚书王宪等九卿官员来到左顺门,王琼大声喊道:"九卿在廷,我为长,今谁当立者,而不使闻?"杨廷和则以沉默对待九卿的抗议,他"左右目,遂皆不对,乃皆散去"[16]。杨廷和对王琼的忌恨由来已久。在武宗时期,面对朝中佞臣和宦官权势的显赫,杨、蒋、毛三人明哲保身,称病不出。相反,兵部尚书王琼"才高,善结纳,厚事钱宁、江彬等,因得自展,所奏请辄行,其能为兵部者,亦彬等力也"[17]。王琼之所以能在震惊朝野的宸濠之变中沉着应对,主要在于他善于与武宗的亲信打交道,借助他们的力量做有益于朝廷的事情,这与助纣为虐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特别是当武宗内阁毫无作为之时,王琼只有依靠武宗亲信来寻求皇帝的支持。当宸濠反叛的消息传到京城之时,"诸大臣惊惧,以为濠事十成八九"[18]。唯独王琼临危不乱,"慷慨陈计,中外恃以无恐"[19]。在平定叛乱之后,王守仁在捷奏中"归功本兵,新都(指杨廷和)故不喜晋溪(指王琼),见阳明奏,遂怒,故(王守仁)封爵久不行"[20]。为此,《明史·王琼传》的作者认为:杨廷和以王琼"所诛赏,多取中旨,不关内阁,弗能堪"[21]。所以,杨廷和利用皇位空缺时期依靠与内廷的特殊关系,成功地将王琼等部臣排挤于外。在杨廷和所著《杨文忠三录》第四卷中,随处可见杨廷和在皇位空缺时期因处处成功地排斥王琼之后所表现出的得意和快感。 当世宗即位后不久,杨廷和等人便利用世宗立足未稳、不谙朝政的时机急速地对异己力量进行了全面的清洗。大学士梁储以"结附权奸,持禄固宠",吏部尚书王琼以"滥鬻将官,依附权倖",户部尚书杨潭、兵部尚书王宪、工部尚书李鐩、都御史陈金和王璟等以"庸陋不职",被追随杨廷和的言官张九叙所弹劾。于是,梁储、王琼等21位阁部大臣先后或被罢黜,或被投入牢狱[22],王琼坐交结近侍律差一点被斩首!杨廷和等人试图将造成正德时期弊政的全部责任推到梁储、王琼等人身上,把自己打扮成为出污泥而不染的正人君子。 当把异己者驱逐之后,在新君世宗即位之初,便迅速形成了强大的杨廷和集团。在这个集团中只有一种声音即杨廷和一人的声音,以杨廷和为核心的这一集团暂时控制了朝政。 四、皇位空缺时期的政局特点 武宗的猝死和无子所造成的皇位空缺,给当时的臣民造成了心理上的极度恐慌,我们之所以把这一时期称之为非常时期或特殊时期,主要是从这一角度来认识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在这一非常时期明王朝因朝中无主而失去了控制力量。当时,由于各种政治势力为了各自在新朝的利益和洗刷在武宗时期败政或怠政的劣迹,他们在这一时期或不敢公然地为非作歹,或不再在武宗坏政的道路上继续滑行。不论慈寿皇太后、宦官,还是阁臣,都与即将即位的新君没有任何交往与联系。皇太后不是新君的母后,宦官不是新君的侍从,阁臣亦不是新君的东宫旧僚,这三种势力中的任何一方在新君面前都不居优势地位,谁也不能保证将来能够真正得到新君的赏识而确立新的地位。三者之间既联合又斗争的权力格局使这一非常时期呈现着权力的平衡态,任何一种力量都不能脱离另外两种力量而独立执政,三者间的相互制约使这一非常时期恰恰是比较稳定的时期。这是皇位空缺时期一大显著的政局特点。 皇位空缺时期政局的又一特点是任何一种势力都试图做一些有益于朝廷的事情,以示与武宗弊政划清界限。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就是逮捕江彬一事。这一行动之所以能够顺利、迅速地完成,就在于皇太后、宦官和阁臣三者之间保持了密切的配合。当然,在这三种势力中,作为外廷力量的代表,杨廷和等阁臣是最急于改变自我形象的一股力量。当他们在迎取人选上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之后,便策划了擒拿江彬的行动。同时,他们以非常时期为借口,决定抛弃武宗遗诏"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的规定,在梁储等人离京之后,杨廷和等人便匆匆地利用遗旨形式,"罢威武团练营,官军还营,各边及保定官军还镇;革各处皇店管店官校并军门办事官旗、校尉等各还卫,其各边镇守太监留京者亦遣之;哈密及土鲁番、佛郎机等处进贡夷人俱给赏,令还国;豹房番僧及少林寺和尚,各处随着匠役、水手及教坊司人、南京马快船非常例者,俱放遣"[23]。对于杨廷和等人的这些做法,前往安陆迎取新君的梁储听到后便说:"此等事何不少留待嗣君行耶!"[24]梁储此言,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武宗遗诏是奉皇太后之命由阁臣共同拟定的,在这一非常时期,各种势力应该按照武宗遗诏来规范各自的行为。杨廷和等人之所以抢先一步而行之,是由其求功急切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杨廷和等人的这一举措能够顺应民意,故人们对其评价甚高。事实上,杨廷和等人的这些除弊之举,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非影响明代政局走向的大事。 在皇位空缺时期,阁臣与宦官、皇太后之间又矛盾又利用的联合专政,顺利地完成了皇位的更替。这是这三种政治势力最大的政治功绩。因为在这一特殊时期,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确保政局的平稳过渡,而不是趁此进行变革。当时的条件不允许杨廷和等人按照自己的意图来从事变革活动。在皇位空缺时期,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稳定眼前的政局为出发点的。他们将皇位移交于世宗之后,也就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如果说杨廷和等阁臣平生有什么建树的话,那就是他们与内廷势力一道控制了政局,比较出色地完成了皇位继承人的选立事宜,并使其顺利地登上了皇帝宝座,为明王朝的皇统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将这一功绩归美于杨廷和的做法则是不符合实情的。不能因为宦官是一个腐朽阶层而认为他们只能干坏事,而不能做好事。在世宗即位之初,朝野对宦官随从武宗作威作福大为不满,当时的史臣出于抑制宦官势力的政治需要考虑,故不提宦官在皇位空缺时期的功绩。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