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德十六年皇位空缺时期明廷政局的走向(4)
当世宗顺利地即位之后,臣民因朝中无主而极度恐慌的心绪才得以安定下来,出现了"京师老稚皆踊跃欢庆"的热闹情景。与此同时,这三大势力随着世宗的即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的联合必须被打破。虽然宦官势力率先受到了世宗的打击,但是,杨廷和等人可以借助本集团的力量为慈寿皇太后制造舆论上的支持,以此来强化彼此间的联系。在杨廷和等人以所谓的"拥立"之功暂时确立自己在新朝的地位之后,他们便淡化自己的"拥立"之功,而将其归美于慈寿皇太后,并一再地证明她在选立嗣君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杨廷和对世宗说:"圣母昭圣慈寿作配皇考孝宗,母仪天下将近四十年,去岁首定大策,有安社稷之大功,陛下入继中统,奉圣母之命而行也。"[25]蒋冕也说:如果没有"圣母昭圣皇太后懿旨与武宗皇帝遗诏,(世宗)则将无所受命"[26]为了死去的明孝宗和活着的慈寿皇太后的利益,也为了自身的利益,杨廷和等人试图建立一个由其和慈寿皇太后共同控制明世宗的嘉靖政权。然而,这一背离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企图并不能得逞。尽管杨廷和等人利用皇位空缺时期构建了明代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文臣集团,但这一貌似强大的官僚集团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其生命力是脆弱而短暂的。要真正清除洪武以来特别是正德时期的积弊,与这一时期弊政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杨廷和集团不可避免地亦将受到沉重的打击,而取代杨廷和集团的新生力量在大礼议中迅速崛起。 从明武宗猝死到世宗即位之初,与正德弊政有密切联系的武宗佞臣、九卿、宦官、阁臣和慈寿皇太后依次被清除出政坛。不管是阁臣、宦官和慈寿皇太后联合起来打击武宗佞臣和排斥九卿,还是世宗与张熜等"大礼新贵"打击宦官、杨廷和集团和外戚势力,都反映了打击武宗时期诸势力的客观要求。不能说杨廷和等人打击武宗佞臣和排斥阁部大臣是正确的,而世宗和"大礼新贵"打击杨廷和集团是错误的。新臣取代旧臣是历史的必然。只有将强大的杨廷和集团击败,新君新臣才能对洪武以来所形成的政治危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学术界一向评价甚高的由杨廷和等人依据世宗即位诏书所进行的对正德时期部分弊政的匡正,则与当时要求彻底变革的社会潮流相去甚远。在杨廷和集团败灭之后,明代历史上真正的变革活动随即出现。对此问题的详细论述,另有专文,兹不赘述。 注释: [1]《国琛集》下卷《杨廷和》。 [2]《杨文忠三录》卷8《辞谢录四》。 [3]《杨文忠三录》卷4《视草余录》。 [4]《杨文忠三录》卷4《视草余录》。 [5]《杨文忠三录》卷4《视草余录》。 [6]《杨文忠三录》卷4《视草余录》。 [7]《杨文忠三录》卷4《视草余录》。 [8]《杨文忠三录》卷4《论镇守官敕第二疏》。 [9]《明武宗实录》卷197。 [10]《明武宗实录》卷197。 [11]《杨文忠三录》卷4《视草余录》。 [12]《杨文忠三录》卷4《视草余录》。 [13]见《嘉靖以来首辅传》卷1《杨廷和传》。 [14]《杨文忠三录》卷4《视草余录》。 [15]《杨文忠三录》卷4《视草余录》。 [16]《西园闻见录》卷27《杨廷和》。 [17]《明史》卷198《王琼传》。 [18]《今言》卷4第313条。 [19]《明武宗实录》卷140。 [20]《今言》卷4第313条。 [21]《明史》卷198《王琼传》。 [22]《明世宗实录》卷1。 [23]《明武宗实录》卷197。 [24]《杨文忠三录》卷4《视草余录》。 [25]《杨文忠三录》卷2《论大婚诰谕疏》。 [26]《明史》卷190《蒋冕传》。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