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徐阶比较研究(4)
三、严嵩、徐阶之个性行为 严嵩和徐阶都是科举制度的宠儿,严嵩中进士高第,入选庶吉士,徐阶更胜一筹,得中探花。他俩的文化水准都很高。严嵩作翰林院编修后,又辞官回家,"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33]何良俊更称赞严嵩之诗,"近代名家鲜有出其右者"。[34]徐阶亦有文名,史载,徐阶"读书为古文辞,从王守仁门人游,有声士大夫间"。[35]或许正是他们是词林高手,才都获得世宗青睐,入直西苑,供奉"青词"。 严嵩素有贪名,多次遭到言官弹劾,王世贞在《大学士严公嵩传》中亦多有论列。而徐阶却有"忠廉"之名,鲜有关于其贪污的记录。但是,我们从他们二人家产对比看,情况要复杂得多。 严嵩"降生于小家子"。[36]其父亲作吏;徐阶之家"世世受耕,不仕,至父敝而补邑椽吏",[37]可以说两人出身时,家业相当。可为官数十年后,严嵩积累了庞大家产。嘉靖四十一年三月籍没严嵩家时,登记的资产计有:黄金三万二千九百余两,白银二百二万余两,田地二万七千余亩,其他珠宝财物称是。为此,世宗下令将严嵩的财产一半拨入内府,一半充作边饷。但是过了十多个月,拨入内库的财产仅白银十万余两。对此,世宗大为不满,责问道:"三月决囚后,今已十月余矣,财物尚未至,尚不见。……是财物既不在犯家,国亦无还,果何在耶?"[38]是的,登记如此之多的严嵩家产究竟在哪里?确实应该仔细考究。其实,如此巨额的财产,既不在犯家,又不在民家,国家亦未收,只能说明它根本不存在,是被人为地夸大了;夸大的目的,正是为了显示严嵩过恶而已。但是,为了补上登记上的数字,只能四处搜刮了。据记载,"比籍没严氏,赀财已稍稍散逸,按臣奉诏征之,急不能如数,乃听孔(即彭孔,"严党"之一)等指攀,于是株蔓及于无辜,一省骚扰矣。"[39]查抄严氏私财,却株连无辜,搞得一省骚扰,很好地说明严氏的财产被严重夸大了。 徐阶虽有廉能之名,但为官数十年后也积累了庞大产业。由于徐阶致仕后死去,家产未被查抄,他所拥有的金银珠玉没有确切的记载,现已无法查知。但徐阶的确拥有巨额田地,数量多达四十余万亩。这些田产,多数以"投献"为借口,强占周围农民的。著名清官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接到无数状告徐阶一家侵占民田的状子,了解了徐阶土地的来源,于是勒令徐阶退田。这时,徐阶已致仕家居,慑于海瑞的威名,暂时退出了不少田产,但海瑞并不罢休,勒令徐阶退出大半田产,才能了结此案。这时,徐阶父子派人行贿于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以"鱼肉缙绅"之名,将海瑞罢免,徐阶保住了庞大的田产。 田产是当时的主要财产,严嵩虽然颇著贪名,但田产仅为二万七千余亩,徐阶素有廉名,但田产却高达四十万亩,是严嵩的十五倍。仅从田产的数量上看,严嵩与徐阶相比,孰贪孰廉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或许与在家乡占有的土地数量有关,严嵩在家乡袁州颇受崇敬,怀念。万历时人朱国桢曾到过江西袁州,祭扫了严嵩之墓,了解到当地人对严氏的感情。他写道:"分宜之恶,谈者以为古今罕俪。乃江右之人,尚有余思,袁人尤甚,余过袁问而亲得之。可见舆论所详自有不同处。"[40]江西人,尤其袁州人思念严嵩,表明严嵩对家乡是有贡献的,起码没有为恶于乡。据记载,一次江西按察佥事林一新至袁州,适逢严氏仆人犯法,林一新将其执而笞之。事后,严嵩很敬重林一新,"一新入贺京师,嵩甚加敬礼,其能重贤大夫若此也。"[41]这也表明严嵩是严厉约束家人的,能够顾及大义,鼓励地方官惩治那些为恶的子弟家人。 与严嵩情形正相反,徐阶在家乡就很不得人心,侵占土地受到乡民的状告,被迫退田。又不能约束家人,造成"子弟颇横乡里",在高拱为内阁首辅时,诸子"皆编戍",[42]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严嵩执政时,一再受到言官弹劾,严嵩采取高压政策,或杀或遣,造成了沈炼等一批冤案,其过恶不小。徐阶对言官持支持态度,保护言官,赢得了美名,但也制造了不少冤案,如抗倭名臣胡宗宪之瘐死,就是徐阶一手造成的,是徐阶打击政敌,不顾事实的牺牲品,当时人对此也颇多赀议。如王世贞即指出:"吾心知绩溪(指胡宗宪)之功,为华亭(指徐阶)所压,而不能白其枉,……此生平两违心事也。"[43]布衣沈嘉则作过胡宗宪慕僚,胡宗宪死后,"嘉则走哭墓下,持所为诔,遍告士大夫,颂其冤状。"[44]徐阶能将抗倭功臣以"严党"之名瘐死,又能诬陷严世蕃至死,同严嵩诬陷夏言至死一样,其性格是狠辣的,有不顾一切置政敌于死地的政治手腕,他们的性格也有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史书中所称的奸相严嵩是要大打折扣的,所称名相徐阶也是要大打折扣的。通过他们二人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说,严嵩有不少政绩,如任用胡宗宪等人讨平倭寇、善于识见人才,因此有不少人,尤其是袁州人怀念他;徐阶有不少劣迹,如纵子为恶,横行乡里,徐阶的政绩,只是在严嵩之后政变施政方针,实行宽松政治,还政于六部,乃赢得了人心。更重要的,一是一向富有贪名的严嵩,其田产仅是"廉臣"徐阶的十五分之一,表明徐阶亦是一大贪官,而非廉臣。二是严嵩、徐阶的相似之处实在太多了;赞助玄修,迎合世宗;打击政敌,不顾道德,不择手段,心黑手辣。三是《世宗实录》及《明史》中对严嵩多有贬词,对徐阶多有溢美。这使后人对严嵩、徐阶很难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平心而论,通过上述分析、比较,我们可以说他们二人都是功过相伴,难以全面肯定,也难以全面否定的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历史人物。 尽信书则不如不读书。严嵩、徐阶两个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告诉我们,读史书应当有鉴别真伪的功夫,敢于突破传统史书中将人物贴上"忠、奸"的标签的绝对的"二分法",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研究历史人物。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