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简论(3)
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社会科学运动,促使知识精英利用社会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社会问题,检讨中国社会症结之所在。与此相应,他们对文化的批判和吸收,也采纳了社会科学的方法,他们的争论显现更为“理智和谨严”的色彩。由于西方社会科学的派系纷杂,文化精英以其各自认同的西方社科理论,作为创造“新文化”的理论前提,因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全盘西化”论、“中国本位文化”论和“有机综合”论的同时并存。 “全盘西化”论和“中国本位文化”论一出笼即受到批驳。对“全盘西化”的批驳,引起对“五四”前后的“欧化”思潮的质疑。以陆印泉为代表的一派学人,对前辈学人反封建的历史功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指出其中“总带些盲从的成分”:旧文化固然是可以咒诅的,然而他毕竟是我们祖先五千年来活动的总遗产,在这总遗产中,难道连一件都没有值得保存的吗?西洋文化固然值得歌颂,然而他是不是与中华民族的特性完全适合,是不是可以原封不动的移植到中国来?“中国本位文化”则被指责为“中体西用”的再版[19]。争论中,西化派和本位派都修正了某些观点,一派放弃了“全盘”的提法,一派提出了“中国本位意识”的概念,大有向“有机综合论”趋同的苗头。重庆出版《青年中国季刊》,其“编辑大意”呼吁:“一方面探讨或体验民族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真义,一方面更要吸收或撷取西洋科学文化的菁英而去其糟粕,来扶助民族文化的向荣与滋长,使她构成一个最新的超有机的综合。”[20] “有机综合论”在当时有两派,其一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四个原则:第一,我们的民族文化,必须与世界文化相适应,这是文化的一般性。第二,保持中国文化特殊性。第三,对于传统文化,要以时代的眼光加以批判,合于时代性者保留起来,不合时代性者,则不客气的把他抛弃。第四,以“中国的需要”作为吸收西方文化的标准[19]。其二,强调文化的“自律性”,张申府等人认为,“一种真正新的文化的产生,照理是由两种不同文化的接合。一种异文化(或说文明)的移植,不合本地的土壤,是不会生长的。”这种新文化必然是有机的。 二、新文化运动的世俗化 维新思想家提出的“新民”说,在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的身上得以延续。1916年,胡适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适近来劝人不但勿以帝制撄心,即外患亡国亦不足顾虑。倘祖国有不能亡之资,则祖国决不致亡。倘其无之,则吾辈今日之纷纷,亦不能阻其不亡。不如打定主意,从根本下手,为祖国造不能亡之因”。“造因之道首在树人,树人之道端赖教育”[21](P188)。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文化精英发起了白话文、大众语、普罗文学、注音符号等运动,并身体力行,目的在于为大众造成一个“语境”,便利文化的普及和新文化的传播。 (一)白话文运动 自从佛书传入,译者以文言不足达意,以浅近文字翻译,其体已近白话。后佛教讲义、语录多用白话,唐宋时,白话已入韵文和诗词之中。元朝时,《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之类戏曲更是白话作品,但这一趋势在明朝却中断。戊戌变法前后,曾有《白话报》、《白话丛书》出现,但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白话文不同。周作人指出,不同之处有二:第一,现在白话,是话怎样说便怎样定。那时候却是由八股翻白话,是作者用古文想出之后,又翻作白话写出来的。第二,是态度的不同。现在无论是著书或随便地写张字条,一律都用白话。以前则不是凡文字都用白话写,只是为一般没有学识的平民和工人才写白话的。写正经文章著书,当然还是用古文。那时,古文是为“老爷”用的,白话是为“听差”用的[22](P56)。用胡适的话来说,白话文就是:(1)要有话说,方才说话。(2)有什么话,说什么话。(3)要说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4)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23]。 白话文既是“文学革命”的产物,又是“文学革命”的先锋。新的内容,要求新的形式。由于西洋思想的输入,人们对于政治、经济、道德的观念,对于人生社会的见解,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新的视野去观察一切,遂对于一切问题又都有了新的见解。然而旧式的文体,已经容不下新的思想,白话文应运而生。 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八件事”,其中,“八曰不避俗字俗语”,即鼓励使用白话。1918年1 月,《新青年》重新出版,由北京大学陈独秀、钱玄同,沈尹默、李大钊、刘复、胡适六人轮流编辑,开始发表白话文。4月, 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建设新文学论”的惟一宗旨:“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认为“将来白话文学的人,就是制定标准国语文学的人”。是年,陈独秀等人创办了白话刊物《每周评论》,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汪敬熙等出了一个白话的月刊--《新潮》。1919年初,北京《国民公报》,也起而响应。 此时,反对白话文的讨伐也更加猛烈。校园内部有《国故》、《国民》杂志,坚决拥护古文学。林纾则在《新申报》发表小说痛骂北京大学的人,并在与蔡元培的书信对话中,对北大人进行挖苦:“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不类闽广人为无文法之啁啾。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皆可用为教授矣。”[24](P274)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