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早期中国社会的重新分层
汉代早期,当儒学日益得势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儒生阶层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日益上升时,中国的社会分层发生了巨大变化。工商业者和游侠的地位日趋衰落,儒生阶层逐渐垄断了知识分子和官僚阶层[1]。本文将讨论当时统治阶级(皇室和儒生阶层)维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的活动,如何导致了工商业者和游侠的衰落。 工商业者和游侠的兴起 为了说明工商业者和游侠在汉初社会的得势,我们这里简要追溯一下他们的兴起。从经济的角度看,周初封建制度主要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大量的自由土地和贵族将农民束缚在庄园里的能力。时光流逝,人口增殖,自由土地日趋枯竭。到春秋时代前夕,“过剩的贵族被迫向外扩张以占领新的农场来迁徙过剩的农民。封建诸侯被迫倾尽全力去竞争耕地和移民垦荒,全国范围的大战和发生在前线的扩张,历史上连绵不断。…… “但是战争并不能解决人口问题,必须提高生产力。 “春秋时期,手工业似乎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变成独立的了。《春秋》中常常把工、商并举”[2](11-12)。 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社会流动和城市生活使农民逃离农庄,变更职业成为可能[3](300-303)。 所有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将农民中有能力、有抱负的分子引入了“士”阶层和工商领域。这些新的“士”大致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文士和武士(或游侠)[4]。 这一趋势的加强,引来了战国时代。大诸侯国的国都已具备了城市的规模(3)(292)。战争的频繁和激烈程度的加剧,要求更多的财富、技术和专家,手工业、商业的规模和士阶层新成员的数量,随之迅猛增长。有的学人指出,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秦灭六国乃是新的士阶层与工商业者消灭腐朽过时贵族的胜利[2](27)。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汉初工商业者和游侠是一种什么情况。司马迁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注:《史记》等汉代文献中“商贾”或“商人”一般包括从事制盐、冶铁、铸钱等工业活动的人物。)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5](934)在对直到他那个时代的豪商巨贾作一番素描之后,司马迁接着写到:“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俸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5](939-940) 至于当时的武士或军事专家,许多成了汉朝的功臣,其余的则保持着行侠仗义的遗风。他们像战国时代的食客、职业刺客或斗士一样,簇拥着少数杰出的武士(注:战国时期,那些著名武士如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和秦国的吕不韦,各有几千游侠成为他们座上客。)。班固记载了直到汉武帝时这个群体的发展:“及至汉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改也。是故代相陈豨从车千乘,而吴濞、淮南皆招宾客以千数。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于京师;布衣巨孟、郭解之徒驰骛于闾,权行州域,力折公侯。”[6] 工商业者和游侠的存在,特别是他们的得势,对汉朝统治家族和儒生阶层的既得利益构成巨大的威胁。因为从秦代起,旧贵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汉初互相争夺政治和社会统治权的社会群体,除皇族和新封建诸侯外,就只有文士和武士及工商业者。但从景帝时起,诸侯被剥夺了权力,成为名义上的统治者;武帝初年开始,文士阶层逐渐为儒生阶层所垄断。因此,统治家族和儒生阶层有能量的竞争对手,此时就只剩下工商业者和游侠。 工商业者和游侠对统治阶级利益的威胁 我们从工商业者谈起。这个群体主要在两个方面威胁着统治阶级的利益。 第一,他们用财富和奢华的生活向帝王的至尊挑战。下面是一些例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治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閒公子之赐与名……家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5](938)。 根据经书、特别是《礼记》,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应有不用的服饰、车马等等。皇家的服饰、车马以及娱乐等等,任何其他的人即使再有钱财,也不能享用与皇家同等的服饰、车马及其他生活乐趣。现在富有的工商业者的生活起居、狩猎等等同帝王一样豪奢,这是对皇帝作为帝国最富有的人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威胁。另一方面,儒生们在治经上耗费了毕生的心血,却不知道怎么治产,自然不能与借聚敛财富提高社会地位的工商业者相抗衡。所以,儒生如果想爬上仅次于皇族这一级的等级,就必须对工商业者进行遏制。可是,他们自己并无力遏制工商业者,只得摇笔鼓舌,要求皇帝这样做。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