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前秦灭代以后的战略部署是:俘虏少量拓跋贵族而优遇之,令独孤、铁弗二部分统拓跋部众,令贺讷总摄东部防务--这就是苻坚建立的代北地区新秩序。 贺兰部在东部本有传统影响。贺讷父贺野干曾为东部大人。昭成帝建国二十年(357年)当前燕慕容儁光寿元年,有“匈奴单于贺赖头率部落三万五千降于儁,拜宁西将军、云中郡公,处之于代郡平舒城”[①d]之事。前面说过,贺赖部即贺兰部,为西晋入塞匈奴十九种之一,故此处贺赖头被称作匈奴单于。部落三万五千,《资治通鉴》作三万五千口,当得实。这是一个颇大的数字。平舒城在祁夷水(今壶流河,桑乾河支流)畔,今广灵境,其时,代郡郡城就在平舒城正东偏北处。贺赖头部落徙居平舒,是值得注意的事态。 淝水战后前秦崩溃,后燕代兴,此处情况出现变化。《资治通鉴》晋太元十二年(北魏登国二年,387年)三月,“燕上谷人王敏杀太守封戢,代郡人许谦逐太守贾闰,各以郡附刘显”。刘显,刘库仁之子,杀库仁弟眷而为独孤部大人,曾逼迫寄居独孤部的贺后母子遁归贺兰部。其时“刘显地广兵强,跨有朔裔”[②d];而道武帝此时初即王位,力量还很微弱。漯北的王敏和漯南的许谦反燕,均西附刘显。《资治通鉴》又载,同年,“燕赵王麟讨王敏于上谷,斩之”;第二年三月,“燕赵王麟击许谦,破之,谦奔西燕。遂废代郡,悉徙其民于龙城。”[③d]显然,慕容麟尽徙代郡民于龙城,当包括三十年前的前燕时期由贺赖头率领居于代郡平舒城的数万贺兰部民在内。 贺赖头降燕居平舒城,许谦逐代郡太守,燕废代郡并尽徙其民诸事,有助于说明如下问题: (一)平舒城以及代郡所在的祁夷水附近,适宜农牧,是漯水流域发展较早的地方[④d]。前燕以被征服的贺赖(贺兰)部民居此,相当于《贺讷传》中的“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只是作为“匈奴单于”的贺赖头似乎尚未同于编户,仍然统领着贺兰部落。前燕拜贺赖头为宁西将军,封云中郡公,当有利用其所统部落力量,令其为前燕看守西部自代郡至云中郡这一习称为代北地区的期许,而这里正是后来北魏统治的主要区域。可以想见,那时前燕是看重贺兰部,而不信任什翼犍所统领的拓跋部的。 (二)前秦委贺兰部帅贺讷总摄东部为大人居漯水以北的大宁,其军事任务是自西临东,为前秦守。同时,漯水以南不远处的平舒城,正有名为贺赖、实则同属贺兰部的三万五千之众居驻,其军事任务本来是自东临西,为前燕守。前秦既灭前燕,平舒贺赖部的作用发生变化。贺讷居大宁时,贺赖也当在贺讷总摄范围之内。这也许是前秦命贺讷居此的目的之一。大宁的贺讷与平舒的贺赖头隔漯水遥相呼应,实际上起着扼阻慕容燕从北道自东向西入侵的作用。这反映北道关键掌握在贺兰部之手。 (三)贺赖头降燕而不亲燕,当许谦逐太守贾闰、西附独孤刘显时,未见有抗拒许谦的举动。而且,贺赖部在许谦举郡西附仅仅一年以后,就被燕军逼迫迁出此一地区,估计是慕容对贺赖部有所猜疑,而且由于贺讷在近而猜疑日甚之故。 (四)拓跋复国以后,不久,贺赖部被徙走,贺讷也未必仍居总摄东部之任。东部战略形势变了,但战略地位依旧。登国元年(386年),道武邀约后燕之师大破与之争位的窟咄于高柳,这是拓跋引慕容入代北之始。二年,道武破独孤刘显,也引慕容为助。三年,道武命王建讨斩降燕的刘显弟亢泥于乌桓聚居的广宁。凡此诸役皆深具战略意义,而行军作战或者就在东部,或者经过东部地区。 (五)在拓跋复国前后,代北地区既有独孤部刘显坐大,又有贺兰部贺讷兄弟功高难制。往后道武在树立帝业的过程中,与独孤、贺兰产生矛盾,在所不免。正是由于这种形势,导致道武帝强制分割离散此二部落。独孤部事另文探讨,以下只论离散贺兰。 三、道武帝离散贺兰诸部落 前秦既溃,代北政治秩序破坏,部落关系势必重新组合调整。385年独孤部帅刘眷破贺兰部于善无[①e],这当是北面的贺兰部势力向独孤部中心地区善无渗透,导致独孤部的反击。就在此年,刘显取代刘眷,居独孤部的贺后母子北奔贺兰。登国元年,道武即代王位后,始由牛川南归盛乐。同年,道武复避由长子北上争位的窟咄而北走贺兰部,贺兰庇护道武,更显示其实力的突出。接着,道武引后燕兵力由东而入,破窟咄而收其众。这样,原由贺讷扼守以防慕容的东部地区转而向慕容开放,出现了拓跋与慕容的短期结盟。登国二年、三年、四年,道武帝几度亲赴赤城。赤城在今北京延庆之北,属慕容势力范围。《水经注》记载,今延庆附近有道武帝庙,当与此时期道武帝连年东行活动到达此处有关[②e]。拓跋、慕容结盟,从往后情况发展看来,其目的主要是针对贺兰部。 登国四年,道武袭击阴山以北与贺兰部关系密切的高车诸部[①f]。《贺讷传》:“及太祖讨吐(叱)突邻部,讷兄弟遂怀异图,率诸部救之。帝击之,大溃,讷西遁。”《魏书》卷二《太祖纪》:袭高车诸部落,大破之,“贺染干兄弟率诸部来救,与大军相遇,逆击走之”。这是拓跋、贺兰冲突的开始。五年,道武帝与慕容麟合击贺兰、高车诸部于意辛山。稍后,铁弗刘卫辰又袭贺兰,贺兰部请降于拓跋,“遂徙讷部落及诸弟处之东界”[②f]。我们取前贺讷曾总摄东部事与下年慕容麟攻破赤城事合观,此“东界”的具体地点当在大宁与赤城之间,今河北省北境。如果把上述登国三年慕容麟尽徙代郡民于龙城,其中当包括贺赖头所领部民之事视为贺兰部第一次被强制迁徙的话,这次“徙之东界”就是第二次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