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区改名随心所欲 王莽在大规模改变行政建制的同时,对政区地名也随心所欲地乱加改变。他改变政区地名的主观随意性,有以下几个特点: ⒈应合“符命” 汉代地方行政建制分郡、县二级,政区地名中的级别区分本来是很明确的。可是,王莽在改变地名时却任意混淆政区地名中的级别概念,把一些郡、县改称为“亭”,“郡县以亭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之数”,如东郡和濮阳县都改名“治亭”,赵国改名“桓亭”,济阴冤句县改名“济平亭”,平原郡鬲县改名“河平亭”等等。符命本来是骗人的把戏,分开来说,符指“瑞应”,命指天命。合起来说,把一些自然或人为的特殊现象当作祥瑞以证明某人应运该当做天子,就叫做符命。如平帝末年,有人奏报武功县长孟通淘井淘出了一块石头,上圆下方,上面写有红色的文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就是王莽的爪牙伪造的一项“符命”。从此以后,王莽共得到五花八门的“瑞应”四十多样,所以他称帝后特派十二个大臣“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在这些符命里,大约有一篇曾暗示新朝的措施应该以天为法,天的圆周为360度,所以王莽要把360个郡县改名为亭。象这样应合符命的地名“改革”,实在毫无科学性可言。 ⒉以“新”代旧 王莽所建的王朝国号为“新”,所以他对新字怀有特殊的感情,在更改地名时大量使用美化“新”字的词汇来代替原来的地名。州郡级的如益州改名“就新”,汉中郡改名“新成”,西河郡改名“归新”,苍梧郡改名“新广”,信都国改名“新博”等;县级的如汝南郡阳城县改名“新安”,新息县改名“新德”,西平改名“新亭”,新郪改名“新延”,新阳改名“新明”,成阳改名“新利”等,一郡之内就用了六个美新的县名。其他如汉阳改为“新通”,安汉改为“安新”,信都县改名“新博亭”,武功改名“新光”等,都是把“新”字与褒义词结合起来做地名。好象这样一改,新朝就会广、博、利、通,伟大无比了。 ⒊粉饰太平 王莽篡汉后自以为在他的统治下到处是一片升平气象,所以在更改政区地名时大量采用粉饰太平的吉祥词汇,郡级的如东郡改名“治亭”,桂阳改名“南平”,南郡改名“南顺”,犍为改名“西顺”,右北平改为“北顺”;县级的如槐里改名“槐治”,安陵改名“嘉平”,平陵改名“广利”,博阳改名“乐家”,钟离改名“蚕富”,房子改名“多子”,复阳改名“乐岁”,东武改名“祥善”,望都改名“顺调”,唐县改名“和亲”,秺改名“万岁”等,无一不是大吉大利的词汇。好象地名改得吉利一些,新朝就会国运亨通,万岁万万岁了。 ⒋标榜“道德” 王莽以天生的圣人自居,满口仁义道德,嘴上说说还不够,还要通过更改地名来加以标榜。如敦煌郡改名“敦德”,河南郡大尹改名“保忠信卿”,左冯翊征县改名“汜爱”,九江郡历阳改为“明义”,沛郡城父改为“思善”,琅玡郡临安改为“诚信”,邞县改为“纯德”,武乡改名“顺理”,西河郡徒经改为“廉耻”,会稽郡乌伤改名“乌孝”,剡县改为“尽忠”,北海郡瓡县改名“道德”,柳泉改为“弘睦”,东莱郡东牟改名“弘德”,临淮郡下相改为“从德”,淮阴改名“嘉信”等,真是不胜枚举。总之,单从地名看,中国历代各王朝的道德水平没有比王莽新朝更高的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