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张闻天:成就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求是》 石仲泉 参加讨论

(四)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生产关系两重性”观点。这是他阐述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共性特征的理论根据。他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载体,不存在于生产关系的外部,而存在于生产关系的内部。而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有两重性,即每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关系一般”。这是指人们为了进行生产,依照生产技术的情况和需要而形成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所有关系。由于生产是人类自下而上的永恒需要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因而“生产关系一般”具有进步性。另一个是“生产关系特殊”。这是指作为具体社会而实际存在的生产关系客观实体。它表现为一定社会形态中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品的所有关系。由于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历史长河的一个阶段,因而“生产关系特殊”具有暂时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生产关系一般”是理论的抽象,并不单独存在,而只存在于每一个“生产关系特殊”之中,并通过后者表现出来。这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就具体表现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同另一个方面的矛盾,也表现为两者的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张闻天的这个理论观点,不仅深化和丰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同性和特殊性关系,为社会主义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这个“生产关系特殊”中那些属于“生产关系一般”的东西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张闻天的观点,既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那些属于“生产关系一般”的东西,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那么,商品、货币、价值和价值规律,甚至市场,都不是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手段来推动经济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服务。因此,他说:“谁能够更好地利用物资,利用市场,谁就能够得到更大的好处。”社会主义是以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济为基础的,“不要害怕资本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人“由于过分强调阶级性、特殊性,因而忘记了共性、一般性,忘记了继承与发展。”(同上,第184、158页)
    (五)关于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和思想教育。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但是,在“左”倾思潮盛行的年代,这个原则得不到贯彻,片面强调人们不应该关心个人的物质利益,而应当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张闻天批评这种倾向,写道: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是的必要。思想教育就是要使人们懂得,“多劳多得,同时也是对国家多贡献。多劳,多贡献,多得。”既然劳动光荣,多劳多得就是正当的,劳支好的人生活得富裕些就是应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好。怕说生活,怕生活好了就会资本主义化,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说愈穷苦的人拥护社会主义愈坚决,愈富裕的人愈不坚决,这样的观点,应该有适当的修正。”(同上,第135、136页)
    对于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张闻天也有十分辩证的分析。他认为,精神不能离开物质,无物质就无精神,怕说物质鼓励是不对的;仿佛谈物质利益就卑鄙,谈精神就高尚。针对当时“左”的思潮,张闻天更强调给予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如果空谈长远利益,而不解决眼前利益,群众就会不相信我们。”“物质利益对群众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同上,第149、150页)
    张闻天在从庐山会议后到“文化大革命”的艰难岁月,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作了这样认真切实的分析,提出了这样多的深刻见解,在党内是罕见的。当然,他也不可能完全超越时空。无论在60年代的经济学笔记,还是在70年代的“肇庆文稿”中,他的有些认识,也不可能不受历史的局限,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但是,从上述问题看,他对社会主义研究的基本倾向和总体把握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是符合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的。正因为如此,他的思想成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资源,既是历史的逻辑所使然,也是理论的逻辑所使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