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艾德礼政府并不主张冷战 战争时期,丘吉尔内阁基本由工党控制。艾德礼是丘吉尔政府的副首相和枢密大臣。丘吉尔政府各部几乎都由工党控制着。如贝文是劳工部长,道尔顿担任贸易大臣,莫里森是内政大臣兼治安大臣。所以有人在1945年评论说,英国五年来一直存在着一个工党政府,而丘吉尔虽为首相,但不理内政,其下台是必然的。由于艾德礼担任首相,战时内阁的对苏政策自然就容易沿袭下来。 艾德礼政府没有冷战政策。艾德礼主张与苏联合作以保持世界和平。艾德礼作为首相,参加了波茨坦会议与旧金山会议,主张战后维持美英苏合作的三大国体制。他对联合国寄予极大希望。 当美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许多人认为反苏有了王牌武器,可以不再与苏联合作。但是艾德礼不赞成这种观点。1945年9月25日, 他写信给杜鲁门,提出美国在原子弹方面的优势可能只是暂时的,如果发生核战争,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核战争。为此,必须尽一切力量维护在旧金山创造的集体安全体系,让联合国发生作用(注:Documents on British Policy Overseas:Series I(1945-1950)Vol.2,documentnumber196, pp. 544 -547, seealsoPierredeSenarclens,From Yalta to the IronCurtain: TheGreatPowersand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USA,1995,p.89.)。 艾德礼反对英国长期以来由外交部和殖民部奉行的殖民主义外交政策。他认为由于原子武器时代的到来,英国必须重新考虑其世界战略。英国依靠海上力量保卫英帝国和英联邦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19世纪,谁占有直布罗陀海峡、马耳他、埃及和拥有海上力量,谁就可以安全通过地中海。但在“空中时代”,拥有这些地方和海上力量已经不够。英国的防卫必须依靠遵守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的安全机制。因此艾德礼主张非殖民化,不主张保卫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他认为保留英帝国并没有好处,因为殖民地只会成为英国的一种经济负担。他甚至提出疑问:“为什么只有少数大国要去对落后国家进行委任统治呢? ”(注:Documents on British Policy Overseas:Series I,Vol. 2, documentnumber 196,pp.42-43.)外交大臣贝文在非殖民化问题上与艾德礼的观点并不一致,而且贝文有时抱怨俄国对英国殖民地的威胁。但是贝文仍然主张与苏联合作。同时,艾德礼往往在关键时刻干预外交事务,控制局势,因此英国的外交政策最终是按艾德礼的意志来制定的。 贝文担任外交大臣不久,即于1945年8月20日发表政策讲话。 在讲话中,他声称不改变上届丘吉尔政府的政策。这一政策即丘吉尔与斯大林在1944年10月达成的百分比协定。 在非殖民化问题上,贝文认识到印度独立是不可避免的,殖民主义统治世界的局面将会改变。但是贝文忠于维多利亚传统,并认为大英帝国的存在仍然具有价值。所以在英国的战略防御问题上他的看法与艾德礼不一致。他主张英国应该吸收新资源以保证英帝国的永恒利益。他认为谁占有意大利原在非洲的殖民地是最为重大的问题,因为这些殖民地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是英国通往英国各殖民地,通往印度支那、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的交通要道。英国必须确保这些地区不为潜在的敌国所占有。 贝文特别强调地中海地区对英国的特殊价值,要求英国必须保持在该地的支配权。而在这个问题上,英国受到了苏联的挑战。苏联为了巩固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提出要托管意大利原殖民地的黎波里。苏联的目的是迫使西方在巴尔干问题上做出让步。贝文当然反对苏联的这一要求。贝文希望意大利继续对的黎波里进行委任统治,而意大利的其它殖民地则由英国进行委任统治。这些地方包括克里尼卡、意属索马里和欧加登。但是贝文主张与苏联妥协来解决上述问题。他不会因意大利原殖民地问题就主张与苏联发生对抗,因为英国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严重分歧。美国反对意大利重新领有非洲殖民地,也反对英国进行托管。美国的立场损害了英国的利益,所以遭到英国的反对。 英国十分明白,俄国并不想真正占有的黎波里,提出这一要求的目的,是迫使英美在巴尔干问题上做出让步。对此,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助理萨金特指出,苏联对意大利原殖民地的黎波里的托管要求并不是认真的,他们的目的不过是使英美以此作为交换承认其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注:Documents on British Policy Overseas:Series I, Vol.2,document number 120,pp.349-350.)。 这一时期英美之间的矛盾甚至超过了英苏在巴尔干问题上的矛盾。首先,美国视英国为潜在的贸易对手,故于1945年8月24 日取消了租借法案。美国的这一做法使英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英国首相艾德礼对此给予公开谴责(注:阿伦·斯克德、克里斯、库克:《战后英国政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第39页。)。接着美国在英国向其要求贷款的问题上设置障碍,拒绝英国提出的把贷款作为赠予或无息贷款的要求。美国声明,在美国向英国提供财政援助时,要求英国废除“英帝国特惠制”。英国赴美贷款谈判的负责人、经济学家凯恩斯对此十分不满。而使英国政府更难于接受的是美国公然要求侵入英国势力范围。1945年11月7日, 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给英国政府一份美国希望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拥有的海军基地的清单,其中部分在英国势力范围之内。 贝文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强调要实行三大国合作体制。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贝文提出了“三门罗”主义。1945年11月7 日贝文写了一份着名的备忘录,强调与苏联合作,实现三大国体制。在这份备忘录中,贝文对在旧金山建立的集体安全原则未能贯彻和大国之间出现的分裂表示遗憾。他用“三门罗”来形容三大国正在争夺势力范围的情况。他对“三门罗”的解释如下:美国由于强大的财政经济力量,正把“门罗宣言”的范围扩大到远东,其势力范围包括了中国和日本;而苏联正在欧洲大陆扩大势力范围,西从卢贝克至亚得里亚一线开始,东到中国的旅顺港;英国则处于两国争夺的夹缝之间。 贝文认为如果美苏的势力范围巩固下来,英国就将十分孤立,在世界上的处境就会十分困难。因此他主张英国应该保卫庞大的英国势力范围,这些范围包括意大利、希腊、土耳其、英国自治领、印度和英国的非洲殖民地。而为了保卫英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英国应当试图站在苏联一边来解决巴尔干问题。为此,他认为不应再推迟承认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注:Documents on British Policy Overseas:Series I, Vol.2,pp.699-707.)。 后来由于美国的一些做法使贝文不满,他就更希望与苏联达成协议。例如1945年11月23日,美国未与英国商议即向苏联建议召开三国外长会议,这使贝文极不高兴。因为担心被排斥于世界事务之外,贝文才勉强参加了这次会议。但是在会上美国事先未与英国协商即提出了要求苏联撤出中国、中东和巴尔干的要求,贝文为此感到不安。在会上,虽然他也希望苏联澄清其在地中海与中东的政策,但并不想与苏联对抗,而是希望与苏联达成关于划分势力范围的新协议。 12月,贝文与斯大林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斯大林抱怨英国反对把原意大利殖民地的黎波里交给苏联进行委任统治。斯大林说:“英国在印度及印度洋有殖民利益;美国的势力范围有中国和日本;但苏联却没有什么殖民地。”贝文立即指出苏联也有势力范围,即从卢贝克至旅顺。贝文不仅明确承认了苏联势力范围,而且表示只要苏联不渗透到英国势力范围, 英国就不会与苏联对立(注:Documentson BritishPolicy Overseas:Series I,Vol.2,p.868.)。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在1945年底英苏虽有矛盾,但英国的政策是寻求与苏联妥协,划分势力范围。同时英美之间也存在矛盾。在这一时期,英国工党政府并没有实行联美反苏的冷战政策。 1946年3月, 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的富尔顿学院公开发表了“铁幕”演说,那么英国政府是否转向了反苏冷战政策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