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古人的武则天地位观(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洛阳师专学报》 郭绍林 参加讨论


    唐代以后,古人对于武则天地位的看法,体现在史书编纂和史事评论中。
    五代后晋和北宋时,分别由刘煦和欧阳修、宋祁领衔,修成两部唐代正史,即《旧唐书》和《新唐书》。两书都为武则天立了本纪,都题为皇后而不称帝。两书所以要为她立纪,那是因为她是一位确确实实的统治者,她当政期间的国家大事无法回避。这一点黄永年师讲得很精辟:"本纪……是以皇帝的年号来纪年的编年史","本纪里按年按月记载的一般都是国家大事,讲到皇帝本身,也因为皇帝在封建社会里是中央政权的首脑,重大的措施要以皇帝的名义来发号施令。至于皇帝个人的品德、生活等实际上很少讲到。"(37)那么唐人修《则天实录》和唐国史为武则天立《本纪》,也就不足为怪了。而武则天个人的经历又需要记载,沈既济已经建议过立为传,于是《新唐书》在《后妃传》中为她写了份《则天武皇后传》。《新唐书》的撰写贯彻了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和文省事增的原则,它为武则天立传,是为了纠正《旧唐书》的不足,绝不是自己违反省文原则而浪费笔墨。
    《旧唐书》成于乱世,基本上是对唐代文献的删削、编次,对文字未作统一处理,因而保留了唐代国史的的提法。关于武则天,常常称为"则天"、"则天朝",在裴炎、朱敬则等一大批人的传中都可看到这种情况。《新唐书》对文字作了统一加工,一律称为"武后"。两书对武则天称帝都持否定态度。《新唐书》卷115狄仁杰等传的赞语即说:"武后乘唐中衰,操杀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
    北宋在《新唐书》之后,司马光又主持编定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其中《唐纪》初稿由范祖禹负责。《唐纪》19-23是武则天时期的史事,起自高宗逝世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止于张柬之政变时中宗复位。这段时期内,保留"朕"和"陛下"的称谓,但在叙述时一律称为"太后"。而其他皇帝,本书则称为"上"或"帝"。后来,范祖禹又单独编了本《唐鉴》。此书卷4记载武周时期史事,一律不称周,不用武则天年号,而系诸实际上没再使用的中宗嗣圣年号之下,先说某年某月"帝在房州"或"帝在东宫",再说"太后"某事。范祖禹批评了"武后实有天下,不得不列于《本纪》,不没其实,所以著其恶也"的观点,解释说:"天下者,唐之天下也,武氏岂得而间之",因而"系嗣圣之年,黜武氏之号,以为母后祸乱之戒。窃取《春秋》之义,虽获罪于君子,而不辞也。"姑且不说这种驼鸟政策如何可笑,单就这一作法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货色。如前所述,唐人已经建议和实践过。早于范祖禹的北宋人孙甫所著《唐史论断》卷上也说:"武后僭窃位号,唐史臣修《实录》撰《国史》,皆为立纪,名体大乱,史法大失矣"。因此,他主张把武则天时的史事记在中宗本纪中,"所以正帝统而黜僭号也。"北宋时编的《唐会要》、《册府元龟》,都依据了唐代文献,但帝王部分一概不收武则天,可见已成为定式,这样,把唐人曾肯定过的正朔,也作为伪历对待。
    然而也有不作如是观者。北宋初年,释赞宁编纂《宋高僧传》,凡是唐代和武周的僧人,都冠以"唐"、"周"字样。如卷5有《周洛京佛授记寺法藏传》,称武则天为帝。僧史不是国家控制的正史,政治色彩不浓,可以不受正统观念的限制。
    此后,不再出现记载唐周历史的书籍,《纲鉴》这类改编本除外。到了清代,人们从史事评论的角度发表了一些看法。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1题为《中宗,伪武周氏附于内》,也是前人的故伎重演。他评论武则天时,无法否定称帝事实,但说成"武氏以妇人而窃天下","而唐氏之臣曾改面奉之为君。"总之,依然是伪政权。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9《武后之忍》条称"唐武后",则连伪政权都算不上,仍是唐家妇。四库馆臣评论《宋高僧传》一书,认为"武后时人皆系之周朝,殊乖史法。"(38)近代学者陈垣从史书编纂原则出发,批评了馆臣此说,认为赞宁此书"最合史法"。武则天称帝"十五年中,事实上为周,史家岂得称之为唐。即如释明铨于天册万岁年撰《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后人为易于识别,易大周为武周可也,若必改为《大唐刊定众经目录》,岂非谬甚。"(39)陈先生这一说法极为通达。由此可见,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朝,封建观念已完全僵化,人们只能重复前代的陈辞滥调,跳不出前人的窠臼。
    考察古人眼中的武则天地位,目的当然也包括为现在的历史研究服务。武则天建周称帝,是我国历史上切切实实的事实。必须首先承认有武周这个朝代,才能研究和描述这段历史,判定这个时期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首先承认武则天是位皇帝,才能一并考察她当政期间的是非功过。然而现今很多文史读物,还没有完全摆脱历史上陈腐观念的影响,或则在描述武周时期的历史时,附于唐朝之中而不交代,这还可以理解,因为武周短促,不便专门介绍;或则仍称武则天为武后,否定了她应有的皇帝地位。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导致的后果必然是不能客观地精确把握那段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