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之一)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李剑鸣 参加讨论

七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国政府谋求强化对北美13个殖民地的管理和控制,却最终导致殖民地和母国彻底决裂,殖民地居民在对英国的政策进行抵制的同时,针对这些政策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形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大辩论(注:美国有关论著多将这场辩论称作"宪政辩论",本文以"政治辩论"名之,以其更能全面地涵盖所涉及的内容。)。这场政治辩论在美国历史上乃是一大公案,涉及美国革命的起源和性质、美国政治思想传统的形成及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历来颇受历史学家的关注(注:研究这场政治辩论的代表著作有 Clinton Rossiter, Seedtime oftheRepublic: TheOriginofthe American Tradition of Political Liberty, New York, 1953;Bernard Bailyn, 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Cambridge,Mass., 1967;H. Trevor Colbourn, The Lamp of Experience: Whig History and the Intellectual Origins of the AmericanHistory,New York, 1974; Gordon Wood,The CreationoftheAmericanRepublic,1776-1787,New York,1972,Chapter 1;JohnPhilip Reid,The Concept of Liberty in theAgeofAmerican Revolution,Chicago,1988;J.C.D.Clark,The Language of Liberty 1660- 1832: PoliticalDiscourseandSocialDynamicsinthe Anglo-American World,Cambridge,England,1994等。);但在不断的阐释和评说中,许多问题的本来意义受到了遮蔽。国内有关论著对于这场辩论大多略而不论,或偶有涉及者,亦言不及义。本文试图从美国早期社会和政治的变动着眼,通过梳理辩论的话语及其"语境",以解析其历史内涵,诠释其本来意义。
    一政治辩论的由来和进展
    这场发生在1764-1775年间的政治辩论,直接的导因是英国在1763年后推出的"新殖民地政策"。辩论的一方是反对英国政策的殖民地人士(注:这里的"殖民地人士"系指反对英国政策的北美居民,包括温和派和激进派。),而代表英国立场的主要不是文字,而是不断出台的政策和措施(注:英国报刊发表了若干为英国政策辩护和批驳殖民地反英言论的文章,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也有一个同情和支持殖民地反英派立场的群体;在北美,支持英国政策的人也发表了大量辩论文字。)。在殖民地,卷入辩论的人主要是本地议会议员、律师、商人、牧师等精英人物,也包括许多生平难以稽考的普通人。他们当中有激进派和温和派之分,而主导着辩论的主流和走向的乃是激进派。随着英国政策的变化和帝国内部危机的加深,辩论几度出现高潮。辩论的焦点和指向虽几经变化,而其话语和主旨则一以贯之;反对征税以维护权利,否认英国权威以争取自治,谋求独立以捍卫自由。自由和权利乃是辩论的核心话语。
    在辩论中,殖民地人士制定决议,向英国递交请愿书,发表许多小册子、文章、通信和布道词,以表述自己的意见。殖民地发达的印刷出版业和数量众多的报纸,在辩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到18世纪中叶, 9个殖民地建立了自己的印刷所;1764年各殖民地共有报纸23种,1783年更增至58种(注:Cary Carson,et al.,eds.,Of Consuming Interests:The Style of Lif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Charlottesville,1994,p.357.)。当英国着手推行其"新殖民地政策"时,殖民地所具备的传播手段被迅速调动起来,成为政治辩论的有力媒介。
    1763年以前,殖民地居民大体上能够接受英国的管理和干预,何以"新殖民地政策"却引发了激烈的辩论和抗议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殖民地的自主性经过长期发育,此时变得相当成熟,已经和母国的控制难以相容。殖民地在经济上已具有较强的自足性;人口达到200余万, 而且欧裔居民产生了一定的共同体意识,自认为是有别于母国居民的"美利坚人";各殖民地议会下院在和总督及参事会的权力较量中不断得势,成为权力结构的核心;另外,由于法国从北美的撤退和印第安人威胁的缓解,殖民地对自身的防卫能力也有了相当的信心。这些变动增强了北美居民的自治要求,使他们越来越难以忍受英国的管理和控制。
    争端起于英国为增加岁入而向北美征收关税和国内税。英国议会1764年4月制定的《糖税法》,在形式上仍是以往关税政策的延续, 但其目的有所变化:一是增加岁入以支付殖民地防卫等方面的开支;二是加强对北美贸易的管理(注:SugarAct ,in Prologue toRevolution:Sources and Documents on the Stamp Act Crisis, 1764-1766,ed.Edmund S.Morgan,New York,1973,pp.4-8.)。在殖民地人士看来,这触犯了他们的财产权利,已不是一般的关税措施。多数殖民地议会下院通过了正式的抗议书。纽约议会向英国议会下院递交了请愿书(注:The New York Petition to theHouseofCommons ,inPrologueto Revolution, pp.8-14.);弗吉尼亚的抗议书提到了"无代表不征税"的原则(注:The RemonstrancetotheHouseofCommons, inPrologue to Revolution, pp.16-17.)。 对于殖民地的抗议及其理由,英国方面做出了反应。内阁的财政秘书托马斯·惠特利著文申述英国议会对殖民地征税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提出了"实质性代表权"的说法。可见,《糖税法》的出台,触发了殖民地与母国关于代表权、议会主权、殖民地的权利和地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辩论。
    《糖税法》没有带来所期望的收益,1765年3月, 英国政府制定了《印花税法》,首次使英国的征税权渗透到国内税收的领域,从而超越了单纯的经济性质,成为关乎殖民地的基本权利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这项旨在改善帝国财政状况的法令,结果使帝国体系陷入重大危机,成为殖民地和母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揭开了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序幕。
    弗吉尼亚议会率先做出了反对《印花税法》的决议,其他一些殖民地以此为蓝本拟定了各自的决议。各地报纸和印刷所推出了许多抗议性的文章和小册子,其中以詹姆斯·奥蒂斯的《英属殖民地权利申论》、斯蒂芬·霍普金斯的《殖民地权利考辩》、丹尼尔·杜拉尼的《论英国议会为获得岁入而立法向英属殖民地征税的适当性问题》、理查德·布兰德的《英属殖民地权利探讨》影响尤大。在辩论中,民间言论和官方立场彼此呼应、相互为用;许多政论的作者已湮没难考,但其文字、逻辑和思想大多如出一辙。
    殖民地人士反对《印花税法》,并非因为税额沉重。正如驻美英军总司令托马斯·盖奇在一封信中所说:"问题不是《印花税法》不合时宜,也不在于殖民地居民没有能力支付税额,而是它不合宪法,违反了他们的权利,(他们)支持各殖民地的独立性,不肯服从大不列颠的立法权"(注:Quoted in Lawrence Henry Gipson, The Coming ofthe Revolution, 1763-1775, New York, 1962, p.115.)。这场论争可以说是革命前政治辩论的第一次高潮,它引出了一个殖民地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日益成熟的北美社会在英国殖民体系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当然,这时殖民地人士所反对的不过是具体政策,并不否认英国的权威,他们仍然保持对英王的忠诚。
    1766年3月,英国政府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撤销了《印花税法》; 同时制定《公告令》,宣布英国对殖民地拥有绝对的主权,为以后的征税埋下伏笔。果然,1767年6月, 英国议会根据查尔斯·汤森的提议制定了一项在殖民地征税的新法律。从经济的角度看,《汤森税法》的税额很低,人均约4便士(注:Edwin J. Perkins, The Economy ofColonial America, New York,1980,P.139.); 但殖民地居民的反应和税额高低没有关联,只要英国政府直接征税,他们就加以反对。《汤森税法》激起了新一轮政治辩论的高潮。
    马萨诸塞率先采取行动,于1768年1月向国王呈递请愿书, 要求废除新的税法;同时还向其他殖民地发出公开信,谴责《汤森税法》违背了"无代表不征税"的原则,呼吁各殖民地采取共同行动。弗吉尼亚等10个殖民地相继效法马萨诸塞。约翰·迪金森以"一个宾夕法尼亚农场主致英属殖民地居民的信札"为题,发表了12篇反对《汤森税法》的文章。这些"信札"不胫而走,北美仅有4种报纸没有刊登这些文章。 迪金森的最大贡献在于,解释了以关税形式出现的《汤森税法》何以同样侵犯了殖民地的权利(注:John Dickinson, Letters from aFarmer in Pennsylvania to the Inhabitants of the British Colonies, in Tract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763-1776, ed. MerrillJensen, Indianapolis, 1967,pp.133-160.)。
    在反对《汤森税法》的运动中,殖民地和母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英国政府在取消《汤森税法》后不久,又于1773年5 月推出了《茶税法》,授权东印度公司在北美殖民地销售茶叶。殖民地抗议浪潮再度兴起,发生了"波士顿茶会"等暴力事件,英国在一些殖民地的权力机构近乎瘫痪。于是,英国议会通过了4项"强制性法令", 对马萨诸塞实行惩戒;并准备用武力平息反抗。殖民地人士则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商讨对策。此后未出半年,独立战争即告爆发。
    在北美和母国关系陷入日益深刻危机的同时,殖民地人士的政治意识也在不断深化。这一阶段,政治辩论转向检视英国历史上的所有殖民地政策,开始否定英国对北美的主权,独立的舆论趋于成熟,革命的政治理念逐渐形成。1768年,赛拉斯·唐纳发表"自由树献辞",系统表达了对于自由和权利的认识,批判了英国对殖民地的许多政策,号召北美居民为捍卫自由而斗争。1774年7月, 托马斯·杰斐逊写成《英属殖民地权利综论》,总结了此前关于殖民地权利和地位的各种论点,矛头直指英王。同年,约翰·亚当斯以"Novanglus"为笔名发表12 篇文章,全面批驳支持英国立场的"Massachusettenis"的观点,回顾和总结了殖民地和母国的争执。不少清教牧师在选举日布道时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加入了政治辩论的行列。各地报纸还登载了许多匿名文章和读者来信,表达了大致相近的看法。
    总之,在列克星敦的枪声响起以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批判已达到相当的深度,美国革命的基本原则开始逐渐明晰,独立与共和之声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1776年初,刚从英国移居北美的托马斯·潘恩发表《常识》,用通俗而激昂的文字,将郁积在许多反英人士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6月,杰斐逊等人开始起草《独立宣言》,综合此前10 余年辩论中所表达的政治理念,并加以提炼升华,形之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陈述了殖民地脱离英国的理论依据和现实理由,宣告了北美的独立,给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辩论画上了句号。
    二"无代表不征税"
    英国对殖民地征税的合法性是辩论的一个基本主题,殖民地人士提出了"无代表不征税"的口号。代表权的争议肇端于《糖税法》出台之际,在《印花税法》危机中全面展开,在后来关于《汤森税法》和《茶税法》的辩论中仍被提及,但其指向已不限于反对英国征税,而是直接挑战英国议会对殖民地的主权,涉及英国的主权和全部殖民地政策的合理性问题,表明辩论进入了新的层次。
    征税必须得到人民或其代表(议会)的同意,这是英国内战前就已得到确认的原则。问题的关键是,殖民地在英国议会没有议席,英国议会能够代表他们的意志吗?如果北美居民的意志在英国得到了代表,那么英国议会的征税就是合法的,反之则违犯了宪法和人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殖民地人士还是英国政府,都在代表权上大作文章,力图证明各自立场的合理性。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54年就意识到代表权问题的重要性,认为北美在英国议会没有代表,可能会在征税问题上引发不满(注:JohnAdams,Novanglus:or,A History of the DisputewithAmerica, inThe Works of John Adams,ed.Charles Francis Adams, Boston, 1851,Vol.IV,p.19.)。在《糖税法》出台后, 代表权果然成了争论的焦点。纽约议会在请愿书中指出:免受未经授权和强制性的征税,乃是任何一个自由之邦的重大原则问题;征税权必须完全属于人民自己(注:TheNew YorkPetition to the House of Commons,inPrologueto Revolution, p.9.)。弗吉尼亚的抗议书也提到, 按照"英国的自由"的根本原则,征税法案必须由殖民地居民自己选择的代表来制定(注:The Remonstrance to the House of Commons, inProloguetoRevolution, p.16.)。在《印花税法》出台之前, 康涅狄格总督托马斯·菲奇等人提出,殖民地和英国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不能参加英国的议会,议会的法律在制定时未经他们的代表同意,如果要他们服从这样的法律,就违背了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注:Thomas Fitch, etal.,Reasons WhytheBritish Colonies, in America Should not be Charged with Internal Taxes, etc., etc., in The Ammals ofAmerica, Chicago, 1976,Vol.II, pp. 87-98.)。显然, 这些言论否认了英国议会向殖民地征税的权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