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三、1931-39:危险的边缘 30年代有过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尝试。那就是由英国前首相阿瑟·亨得尔逊主持的1932的日内瓦裁军会议。 1.走向重整军备 亨得尔逊在他的工党于选举中遭到惨败以后来到了日内瓦。他根据他在裁军会议上的所见所闻,感到很难给他政治生涯的最后阶段带来满意的成果。虽然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且曾满怀希望地断言会议的工作不会是徒劳的,但这次裁军会议最终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限制军备的概念并不新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华盛顿曾召开过一个海军会议来制定大国之间海军舰队的新平衡比例。所有与全国最终接受的妥协方案规定:英国和美国海军舰队的比例各为5,日本为3.5,法国和意大利为1.5。这决不是裁军的序幕。然而,海军会议还是成功地说服英国放弃了它所坚持的“双海军”原则,按照这个原则,英国舰队必须大于那些次于英国海军的任何其他两国舰队的总和。美国当时虽然尚未取得霸权,但无论如何它的海军已处在与英国海军同等的地位。 这样的安排很难得到和平主义者们的支持。他们坚决认为军备本身就是战争的原因,只有削减军备才会增进和平的前景。他们还断言,这种非生产性的巨大开支浪费了本来可以投于更好用途的资源。最后,他们争辩说,既然德国已经解除武装而且其邻国的安全又随之获得了保证,既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已经答应在战败国解除武装之后接着解除自己的武装,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再拖延裁军。 1932年裁军会议的准备工作得极为细致。许多专家试图为每个国家的装备编造清单。特别是由于与会者企图区分进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计算起来就极其复杂。会议除了发表一大堆公告外,并没有达成有关任何具体问题的协定。 如果形势曾经有利于真正的裁军,那末其时间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后。到了1932年,时代的潮流已经转变了,欧洲国家又开始互相害怕起来。没有哪一国真正愿意负担军事预算的重担,但是只有丹麦放弃了军备,而它的榜样却没有什么影响。武器制造再次形成狂热,因为各国的陆军和海军在进攻和防御的能力上互相竞争,超越对方。 德国真正解除了武装吗?法国甚至开始怀疑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性条款是否已经执行。结果,法国领导人决定,不依靠协议而依靠坚不可摧的防线来建立国家安全体系。1930年,以政治家安德烈·马其诺的名字命名的马其诺防线一开始就是一个设计时就已过时的军事设施的惊人例子。法国的军事领导人完全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来考虑问题,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防御战略是最重要的。他们没有考虑到现代军事技术的潜力。当1940年德国人进攻时,马其诺防线对德国人的攻势甚至连延缓作用也没有起到。 但是少数人能预见到下一次冲突不会在与前一次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查尔斯·戴高乐上校曾试图使几届法国内阁相信现代的军事技术有利于突然进攻。他绝大部分的努力是失败了,虽然他把1940年担任共和国国务会议主席的保尔·雷诺说服了。然而,雷诺不肯公开承认:花在马其诺防线上的庞大资金完全是一种浪费,法国所需要的是一种截然相反的策略、而国务会议也不肯承认自己原来的方案是愚蠢的。 重整军备开始于经济危机的高峰时期。由于人们不再认为国际联盟和国际会议有能力保证持久和平,不安全感增长了。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最初不太显眼,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变得清晰了。 2.英帝国的破裂 威胁最初出现在远东。毫无疑问,欧洲人低估了日本扩张的严重性,因为东亚离得很远。澳大利亚虽然曾提醒英国人对危险的警惕,但仍然怀疑以新加坡为基地的皇家海军是否有能力保卫南太平洋,并开始向美国寻求海军保护,以便防范日本的侵略。1941年的事件证明对澳大利亚安全的担心是很有根据的。最后,仅仅由于美国的海军力量,澳大利亚才免遭日本的入侵。 同时,荷兰政府也为印度尼西亚感到担心。这个大殖民地仅仅以数万驻军和以泗水为基地的少量战舰能够抵御大规模的围攻吗?内阁领导人曾试图使荷兰国会相信有必要加强海军力量,但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在1923年便扼杀了这一建议。大多数荷兰公民对殖民地不感兴趣,并怀疑宗主国保卫殖民地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