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浅论信息革命对我国史学的影响(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路振光 参加讨论

三我们的对策
    信息革命为我国史学走出近期的“低谷”,跨上新世纪的光明大道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展示了宽大的途径。我们必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紧跟时代大潮,抓住这一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史学工作的新局面。而要做到这一点,目前对我国史学界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我们从以下多方面努力。
    第一,要充分重视我国史学在社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史学承担着向国内外介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神圣职责。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信息库,其中有很多内容不仅对中国的学者和民众,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如《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多少年来珍藏于大内和民间藏书楼,秘不示人。在中国这个印刷术的故乡,这些国家级文化成果竟没有人想到公开出版而广为传布。如果说是因为体积大而限制了它们传播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只要把它们制作成光盘出版物,便可挟于腋下而周游世界。诚如此,那将是上对得起先师,下造福于子孙的壮举,中国史学也将会因此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
    第二,人是信息化的关键,史学工作者对信息革命的理解,是史学迈向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信息革命与历史上的政治、社会改革一样,没有大众的参与则将一事无成,没有全体史学工作者的信息意识,史学信息化也是一句空话。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查阅文献资料是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基本功。我们的学生为此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翻阅图书杂志、建立读书卡片,而美国学生则会立即想到进入计算机网络检索信息。各国的国情不同,外国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和对的,但是随着我国信息革命的不断发展,应当加强史学工作者的信息意识是无疑的。为加强史学专业信息教育,建议在基础课程系列中开设《信息学基础》课程,使学生奠定信息学基础知识,掌握利用信息的规律,增强信息观念。
    第三,强化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实践技能基础课程,培养懂得信息技术的新一代史学人才。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和应用技术教育。现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将生活和工作在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显然,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成为史学专业集知识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重要基础课。国家教委1995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对高等学校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课程特点、教学实验设备与软件条件、教学内容、课时划分和有关注意事项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但是,由于课时和设备的限制,该大纲对适于文科专业教学的WINDOWS 窗口系统、与文科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内容还没有涉及,或涉及较少〔10〕。
    就信息革命的发展势头来看,笔者认为,高校史学专业仅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开设一些与专业密切结合的计算机应用后续课程或讲座,特别是在研究生层次的计算机教育中。这些后续课程的特点,就是将计算机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史学课程中,如目前我国已开发出一些古籍数据库,我们应该尽早让学生接触这些电子资料,使他们掌握其使用方法,体验其使用效果,了解其制作技术。建设与史学专业密切结合的计算机后续课程是一项难度大的新工作。但是,再难我们也要干。因为“21世纪的中国史学,要造就出一批能够同世界各国史学家对话的新型史学家。”〔11〕这种新型史学家必须深谙信息技术。
    第四,及早动手,开发我国丰富的史学信息资源。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着手考虑开发网上史学作品和光盘出版物。否则,有了网络而无信息资源可以利用,就会出现国家教委不允许出现的“有‘路’无‘车’、有网无用”的情况,史学便会失去一片新天地。但是,信息技术是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多媒体、感测与控制、微电子等为一体的高科技技术。毫无疑问,史学工作者自身是难以全面掌握这些技术的,这就需要史学界主动与信息产业界联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产业作为一个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的新兴产业,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信息机构已有较大发展,独立的科技信息机构已达400多个,非独立的科技信息机构有4000多个,就业人员达8万多人,计算机软件机构也有200多个。 这支队伍将是我们今后长期合作的新伙伴,没有他们的参与,我国史学的信息化也是一句空话。
    当然,高深的信息技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我们也可以适当培养一些深谙信息技术的史学人才,独立承担史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只要我们注意发现,这样的人才是有的。笔者熟悉的河南大学历史系刘坤太先生就是一例。刘先生通过几年自学,掌握了较高的与计算机有关的信息技术,他不仅出版有计算机专著,还结合自身擅长的宋史研究,独立开发了《五十种宋人笔记电脑检索系统》,1995年又承担了一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南宋主要文献数据库》。由此笔者建议,我国的史学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应注意发现、选拔和培养一批这样的人才,有组织地或让他们独立承担史学信息资源的开发,或让他们作为史学界与信息产业界之间的天使,加快双方的合作,以确保我国史学信息资源的开发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总之,历史的车轮即将告别过去,奔向崭新的21世纪。历史学作为一座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正经受着新时代的考验。这就要求当代史学家必须开拓视野,通过观念的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积极利用现代高科技所提供的工具和手段,方能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开创一个与新世纪相契合的全新史学。
    注释:
    〔1〕钱天白:《互联网络发展快》,《人民日报》1996年12 月30日。
    〔2〕《全国报刊索引》1996年第1期,封底。
    〔3〕《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1期“本刊启示”。
    〔4〕《科技日报》1996年7月17日,第一版。
    〔5〕《中国教育报》1996年11月20日,第一版。
    〔6〕杰夫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69页。
    〔7〕杰夫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7页。
    〔8〕《电脑报》1996年5月3日,第三版。
    〔9〕凡丁:“科学家谈跨世纪的高等教育”, 《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10〕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995年5月。
    〔11〕瞿林东:《中国史学:20世纪的遗产与21世纪的前景(论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