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封建社会官商关系探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月刊》 杨善群 参加讨论

2.王侯官僚有权有势,商人与之结托,可以狐假虎威,在商业上获取大利。
    《史记·货殖传》载,宛孔氏“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而“家致富数千金”。齐刀间使用“桀黠奴”经商,他们“连车骑,交守相”,而刀间“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汉书·货殖传》载,成都罗裒以经商所得大量钱财“赂遗曲阳定陵侯,依其权力,赊贷郡国,人莫敢负;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唐代投靠官府的专卖商,利用特权,兼营他业,逃避徭役,以富其私。元稹在《估客乐》一诗中描述商人巴结官僚的态势说:“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于是,他经商左右逢源:“大儿贩木材,巧识梁栋形;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黥。”依仗官势,商人就能神通广大。有的商人贿赂权贵,打入官府内部。李德裕论道:“三司皆有官属,分部以主郡国。贵幸得其宝赂,多托贾人污吏处之。”[24]商人处在官府机构中,更便于营私舞弊。
    清代“两淮盐商挟其重资结交权要”,因而获得特权“克扣”灶户之盐价。“各处商人复多方罔利,或盐船故令迟到,使盐价腾贵;或诡称盐将缺乏,致百姓抢买,顿收数倍之利。且复每包短少分两,掺和泥沙。”[25]在权贵的掩护下,商人大肆施展欺骗牟利的本领。嘉庆年间,清政府镇压白莲教起义,扬州盐商鲍漱芳积极“输饷”,获得了清政府“从优议叙”,赐给他“盐运使”的官衔,他利用官势又赚取更多的钱。[26]皇商范氏“出私财助军兴,几倾其家而不悔”,获得清政府的赞赏和拔擢。范氏跻入官场的高层,成为一门朱紫、炙手可热的豪贵,使本家族的商业鸿图大展。[27]
    3.贵族官僚利用其特权地位亲自经营商业,可以获得比一般百姓更多的钱财。
    《汉书·翟方进传》记当时的“贵戚近臣子弟宾客,多辜榷为奸利者。”“辜榷”,即利用权势专断买卖。《汉书·何武传》记颍川太守何显“家有市籍”经商,而利用其特权“租(税)常不入”。《汉书·张汤传》记高官张汤常把政府的经济政策信息告知他经商的部属田信,然后田信根据信息“居物致富,与汤分之”。这是官僚把经常变动的政策信息透露给商人而谋取暴利的。张汤之子张安世使用“家童七百人”,进行手工业品的制造和买卖,“治产业”、“殖其货”而发大财。当时民间纺织艺人巨鹿陈宝光妻有一手绝好的纺织技艺,大将军霍光家“召其入第,使作之”。织出的绫罗锦缎,质地精美,“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28]这是大贵族官僚占有依附劳动者的手工业产品进行经商而成其富的。
    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一些贵族官僚又纷纷利用特权从事对外贸易。《汉书·张骞传》述,当时“吏士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而所遣使者“皆私县官赍物,欲贱市以私其利”。东汉时官僚贵戚窦宪曾寄人钱八十万,从西域购得杂罽十余张;又令人载杂綵七百匹,白素三百匹,以换取月氏马和苏合香等。权贵梁冀经常“遣客出塞,交通外国,广求异物。”[29]贵族官僚经商,从事对外贸易,具有更大的优势。
    4.官府经营商业,垄断专卖,能解决经济的困难,增加财政收入。
    《史记·货殖传》记,春秋时越王勾践用范蠡、计然之策,由国家进行买贱卖贵的商业活动。“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显然,越王勾践能报吴雪耻,称雄一时,成为春秋末年的最后一位霸主,与他进行商业活动、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是分不开的。《史记·平准书》记,汉武帝把盐铁全部收归官营,又进行“均输”的长途贩运贸易后,财政收入大增,“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武帝进行多方面的军事征伐,“费皆仰给大农”(经营盐铁部门);同时,“天子北至朔方,东到太山,巡海上,……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官营商业垄断经营,给武帝的用兵、巡视,创造了丰厚的经济基础。东汉时桂阳郡耒阳县蕴藏铁矿石,附近人民都来开采冶炼,官府见此财源,遂“罢斥私铸”,改为官营,每年“增入五百余万”[30]。唐代刘晏策划官营盐务,至代宗大历末年,盐利收入增加到六百余万缗,“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禄俸,皆仰给焉。”[31]可见官府专营商业,长期以来成为封建政府的重要经济支柱。
    5.官府利用商人的买卖经验、聪明才智和经营技能,让其做官,来为官方赚更多的钱。
    据《史记·平准书》述,东郭咸阳和孔仅这两个制销盐铁“累千金”的大富商,被汉武帝任命为大农丞后,即提出了一套盐铁由官府专卖以增加财政收入的办法。洛阳富商之子桑弘羊被任命“为治粟都尉,领大农”,负责管理天下盐铁后,政府的经商收入有了进一步的增加。可以说,没有富商帮助理财,就不会有汉武帝充足的经济来源。因此,自隋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要招募一些商人充当官方的代理人,和商人合作进行营利性的买卖。在明代一份官方文件中,竟这样写着:“国家经费承办,不可以无商。”[32]可见封建政府为筹措资金以供各方面的开支,越来越依靠商人的经营才能。
    总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官方有的是各种权力,而商人有的是经营才能和巨额钱财,他们往往需要互相支持和利用,达到以权换钱或以权稳钱的目的。由于这一特点的逐渐被认识,到封建社会后期,许多人和家庭往往业儒当官和经商营利两者兼顾,因而权钱皆得,名利双收。有人曾议论说:“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一弛一张,迭相为用。”[33]所谓“名高”,实因其可通官、当官而有权之故。马克思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也就是所有者的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权力也统治着财产。’这就是说,财产的手中并没有政治权力,甚至政治权力还通过如任意征税、没收、特权、官僚制度加于工商业的干扰等等办法来捉弄财产。”[34]因此,工商业者的财产需有权力加以保护,而官方的权力又需要通过一种便捷的途径去换取钱财。于是,官商二者的双向需求便是很自然的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