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苏共20大非斯大林化的动因与缺陷(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 李华 参加讨论


    赫鲁晓夫非斯大林化虽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首先,非斯大林化未能实事求是评价斯大林的功过是非。应当承认,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 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是有很大功绩的,但是他也犯了很大的错误,做了很多错事”。[15](P .241)两相比较,“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15](P.260)然而,赫鲁晓夫在“秘密 报告”中并没有全面地评价斯大林的生涯及其活动,没有充分肯定斯大林应有的历史地位。 他把斯大林的某些缺点和错误说过了头,甚至用对待敌人的尖刻语言攻击斯大林,说什么“ 在斯大林的阴谋下”、“是斯大林捏造出来的”、“在捏造种种卑鄙可耻的事件”、“扮演 了可耻的角色”、“给党以无法估计的毒害”等等。这种偏激态度的直接后果是:“使批判 斯大林错误逐渐走向了全盘否定斯大林。”[16](P.65)
    其次,非斯大林化缺乏对斯大林错误产生根源的科学分析。个人迷信的流行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的一种普遍国际现象,它的存在有个人因素,但更有其深刻社会历史原因。封建的 资本主义思想的存在,是个人迷信流行的社会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和共产 党领导体制上的缺陷,是个人迷信存在的客观条件;党内骄傲自满情绪,缺乏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教育以及党的领导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独断专行等则是个人 迷信、个人崇拜蔓延的主要原因。然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试图从斯大林的个性中寻 找其犯错误的原因,认为斯大林“具有不良性格”、“任性和专断”等等,这无疑是十分片 面的。[16](P.65)曾经担任过赫鲁晓夫高级顾问的前苏联学者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认为: 赫氏“鞭挞斯大林的个人品质和他的霸道性格,这实际上是政治思考的幼儿水平。”[17](P .4 3)“性格说”不能令人信服,也违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也说明:赫鲁晓夫批判个人崇拜, 并没有批到点子上,即未能科学诠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问题。诚然,政治家的性格在一定 条件下会起某种作用,“但个人性格不能说明(苏联)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党,在这么长 的时期内犯了一系列的错误”。[18](P.8)
    苏共20大之后不久,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领导人如波兰的哥穆尔卡、南 斯拉夫的铁托、意大利的陶里亚蒂等都曾在个人崇拜的根源问题上作过精辟论述。他们一致 认为: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同苏联政治体制相关,因此必须从体制上防止个人崇拜。这样的认 识在当时是深刻的,但苏共领导人却不以为然。[1](P.425)
    笔者认为:苏联产生个人崇拜问题的症结的确在于:存在着“目标偏移和结构缺陷”的政 治体制。众所周知,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以后,长期没有解决如何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和个 人专权,以致使它制度化,从而导致个人崇拜的严重后果。赫鲁晓夫把批判个人崇拜局限于 某 些理论问题和破坏法制问题上,而且仅仅强调斯大林个人的责任。这种批判,“虽然解决了 个人崇拜所造成的某些最严重的问题,但并未解决个人权力过度集中的领导体制问题,也未 找到防止个人崇拜重演的正确道路”。[1](P.425)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批判斯大林不是偶然的。这一行动的积极意 义,应予充分肯定。但我们也应看到:“赫氏虽然谴责了独裁,但未能触及专横的权力。他 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产生个人崇拜的体制。”[17](P.43)
    【参考文献】
    [1]刘克明,金挥。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第三分册)[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3]徐葵。让历史和时间来裁判[J].东欧中亚研究,2001,(4)。
    [4]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Z].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5][苏]罗伊·麦德维杰夫。赫鲁晓夫[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6]Robert Service,A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Russia(Harvard University Pres s,1997)
    [7]阿克秀金·赫鲁晓夫。我们应当讲出个人迷信的真相[N].[苏联]劳动报,1988-11-13.
    [8][苏]罗伊·麦德维杰夫。斯大林六亲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9]徐隆彬。试析马林科夫等人联合发起倒赫行动的原因[J].东欧中亚研究,2001,(3)。
    [10]安德烈·马林科夫。我的父亲马林科夫[Z].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11]布兰科·拉齐奇。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事件始末[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2]Basil Dmytryshyn,USSR:a Concise history(Charles Scribner's Sons.New York,Fo urth Edition,1984)
    [13]陶里亚蒂。陶里亚蒂言论[Z].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6.
    [14]关于波兰目前局势[Z].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
    [15]毛泽东。毛泽东外交文选[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16]杨小燕。评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兼谈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J].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史学会。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5)。
    [17]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一位高级顾问的回忆--赫鲁晓夫和他的时代[Z].北京:中共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18]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