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民国时期的烟草虫害及其防治(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农史》 武祖荣/谢沁/常兆 参加讨论

开展烟草害虫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百部、除虫菊及苦树皮粉处理苗床肥料后施用,防治蛆(星花蝇)害;对烟蚜做了石油乳剂、棉油乳剂、烟草水等田间药效试验,用拉丁方排列,以烟蚜死亡率,原烟产量、售价、收入(产值),分别作出变量分析及显著性测定,以及药剂对烟草的安全性,以收入(产值)为准,筛选出烟草水、棉油乳剂治蚜最佳,试验方法科学性强,筛选出的杀虫剂配方杀蚜效果可靠(注: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烟草病害附虫害》,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印行,1936年;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技术股病虫害组:《烟蚜防除试验》,《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民国二十五年年报》1936年。)。
    开展药械治蚜技术推广山东省烟蚜危害惨烈(注:余茂勋等:《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民国二十五年烟草蚜虫防治之经过》,《农报》1936年,第3期;郭文韬等:《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年,第58,247,257~258页。),在烟草改良场参与下,在临淄、寿光等4县,指导烟农用药(棉油皂)械(喷雾器)防治烟蚜1733hm[2],使烟农增加收益52万余元,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药械治蚜的开端(注:余茂勋等:《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民国二十五年烟草蚜虫防治之经过》,《农报》1936年,第3期;郭文韬等:《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年,第58,247,257~258页。)。
    20世纪30年代我国烟草害虫防治技术的研究与药械治蚜技术推广,是昆虫研究者用近代应用昆虫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初创阶段作出的业绩。
    正当我国烟草害虫研究创业之时,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向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这一阶段的烟草虫害研究与防治工作,不幸夭折,毁于战火。
    三、抗日战争阶段(1937~1945)
    这一阶段抗战后方卷烟原料匮乏,川、云、贵等省相继发展烟草生产,并谋求提高原烟产量与品质,在此形势下,开展了烟草害虫种类调查、危害损失调查与测定、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治试验,烟草害虫研究者在抗战后方艰苦条件下,作出了显著成绩。
    (一)烟草害虫种类调查与鉴定
    1.川西烟草害虫调查陶家驹(1937)、马宜亭(1938)、陆培文(1940)、曾省(1941,1942)、何均(1941)均有调查报告,汇总可知:川西烟草害虫种类隶属2纲,9目、19科,鉴定种名的有17种,苗期害虫有非洲蝼蛄、小地老虎、大地老虎等,大田生长期害虫是烟蚜、烟青虫及稻绿蝽等;调查较全面地反映了川西烟草主、次要害虫种类;对烟蚜、烟青虫的天敌昆虫有所调查,鉴定种名的有5个种(注:何均:《对于数种烟草害虫为害情况之观察》,《烟草通讯》1941年,第1期;陶家驹:《四川什邡烟草害虫调查报告》,《农报》1937年,第4期;马宜亭:《二十七年川西烟草虫害损失之估计》,《建设通讯》1938年,第6期;陆培文:《民国二十九年我国主要农林植物害虫发生情形》,《农报》1944年,第9期;曾省等:《地蚕》,《四川大学十周年纪念特刊》1941年;曾省等:《烟草绿蝽象观察报告》,《农林新报》1943年,第20期;何均:《烟草害虫损失调查报告》,《烟草通讯》1942年第1期。)。
    2.浙江松阳烟草害虫调查王启虞等(1940)报道松阳烟草生长期害虫昆虫纲的有5目、7科、10个种,以烟蚜、烟青虫、小地老虎危害最重,仓贮烟叶以烟草甲危害最烈,次要害虫有小眼谷盗、米象等4个种(注:王啓虞等:《松阳烟草害虫初步观察》,《浙江农业》,1940年,第22~25期。)。
    3.广西、云南烟草害虫调查陈金壁(1937)报道柳州有烟蛀茎蛾为害烟草。这是我国大陆的首次记录(注:陈金壁:《广西烟草蛾之观察及其防治》,《趣味的昆虫》1937年第2期。)。
    在发展烟草生产的云南,徐天骝(1944)调查昆明、玉溪、开远等地烟草害虫种类,普遍发生为害的是烟蚜、烟青虫及小地老虎,黄蚂蚁啮食烟根属我国最早的报告(注:徐天骝:《云南烟区病虫害调查简报》,《中国烟草月刊》,1950年第3期。)。
    (二)烟草生长期害虫为害损失调查与测定
    陶家驹(1937),马宜亭(1938)作出川西烟草害虫为害损失调查估计;何均(1942)转向定量测定,对烟青虫、非洲蝼蛄、地老虎的为害程度与原烟产量、产值及税收损失,分别作出测定,非洲蝼蛄、地老虎还苗期为害缺株1.9%时,补苗,每亩原烟减产在350克以下,地老虎为害缺株2.63%时,不补苗,护留杈烟,每亩原烟减产1.0千克,这些结果对估计损失颇有参考价值(注:陶家驹:《四川什邡烟草害虫调查报告》,《农报》1937年,第4期;马宜亭:《二十七年川西烟草虫害损失之估计》,《建设通讯》1938年,第6期;何均:《烟草害虫损失调查报告》,《烟草通讯》1942年第1期。)。
    (三)主要烟草害虫生活习性观察
    1.烟青虫对成都、金堂为害烟草的青虫采集鉴定结果,均为烟青虫(注:曾省:《烟草青虫研究之初步报告》,《农林新报》1942年,第19期;刘国士等:《四川金堂烟青虫之研究》,《农业推广通讯》1943年第5期。)。在成都用烟叶饲养年发生5~6代,烟叶收完后8~9月在扁豆上发生1代,9月下旬至10月卵、幼虫在豌豆上生活;在金堂晒烟收割后,成虫扩散到刀(菜)豆、向日葵、苋菜、黄豆上产卵、为害,刀豆为主要寄主,烟青虫豆类寄主的确认,是有生物学意义的结果(注:曾省:《烟草青虫研究之初步报告》,《农林新报》1942年,第19期;刘国士等:《四川金堂烟青虫之研究》,《农业推广通讯》1943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